江 南 古 镇
杨国民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穿梭往来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帖。
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青石板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把一道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仿佛有了音乐的节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绵长清丽的诗意从古镇的小巷里抽绎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唉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与憧憬。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1.“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1)把古镇清流与长江黄河进行类比,突出了古镇清流对古镇文明的孕育和滋养作用;
(2)暗示了古镇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化了古镇文明的内涵和文章的主旨。
雨 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里,包容着人生的四季。
按着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地面上的H2O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气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在这个时节草长莺飞、庄稼拔节上蹿,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那淅淅沥沥不绝于耳的雨声,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了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待到白雪结成寒冰的日子,就是人生终点站到了,于是在墓园里,耸立起一座座白色的人生纪念碑。
1.为什么说“雨包容着人生四季”?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因为春雨稚嫩、温柔,如婴儿;夏雨生命力旺盛,如青年;秋的欢乐中掺杂一丝忧伤,是成熟的标志;冬雨变成雪与冰,象征人生命的暮年与终点。
散文诗赏析(三 篇)
周庄:雨中看景
柳丝轻扬,绿了
一帘烟雨……
拱桥过舟,水阁向晚。廊坊灯闪……
赏析《周庄:雨中看景》
俊宇的这一短章如一幅袖珍的画图,在浓缩的体积内储藏着丰富的审美资源。
“柳丝轻扬,绿了一帘烟雨”,淡然起笔,却一语中的地触到了江南雨景的精魂。烟雨绿了丝柳,变成了柳丝绿了烟雨,轻柔自在;然后在舟桥灯影,飞檐石栏间剪出江南风光的点点滴滴,由物及人,把评弹、足音、油纸伞、石板路等地域特色的意象点染其间,便有着摇曳生姿的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这章散文诗在溶入汉语文学传统的精神上,取得了不露痕迹、和谐自然的效果,所谓“得其神韵”,没有刻意为之的生硬和任何陈旧感或腐朽气息。
散文诗如何适当吮吸民族传统中的精英,素为人们关注,我以为俊宇此篇可资借鉴,也包括它的音乐节奏上的某种古典风格。
选自:/read.php?news_id=11974&news_class_code=04
遥想荆轲
我想,两千多年前的易水,一定是清澈浩淼;我想,两千多年前的易水河畔,一定是人迹罕至,荒草离离。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比现在冷得多的秋日,一群真正的男子汉来到这里,他们将揭开一个震撼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悲壮故事的序幕。
我想,荆轲不一定十分高大,一袭考究的古代礼服,使他应该像个书生。同行的秦舞阳也许显得更为威武,但眉宇间肯定没有荆轲那样的大度与豪气。
易水汩汩而流,水边秋风萧瑟。在白衣白冠的送行者们的簇拥下,荆轲,就像是一朵巨大的白花的花蕊。
这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必定死去,无论他是失败还是成功。都知道这个书生一样的勇士将要对抗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是驾驭那个国家的不可一世的帝王。
尊贵的太子丹早已经哭得像个泪人,高渐离的筑声只能是一声声的呜咽。这群白衣白冠的人们在为一个活人送葬,而这个必将死去的人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我不知道此时的荆轲,心中是否存有一丝恐惧。可我听得出他留下的歌声慷慨激越,看得到他远去的背影从容潇洒。
不难想象“环柱而走”的秦王是怎样的一种狼狈。手执利刃的荆轲雄姿英发,像是在追杀一个血债累累的逃犯。瞬时间,一个帝王的尊贵与威严被一个平民的勇敢击得粉碎。
于是,庞大的王权统治的金字塔,就在一个平民的勇气下瑟瑟颤抖;于是,一个平民的生命与一个帝王的生命,在一对一的角斗中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也许,荆轲更爱读书,而不是击剑;也许,荆轲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武士,而只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也许,仅仅是一种偶然。历史,终于成了我们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看到的这个样子。
王宫大殿的地板上洒满了荆轲的鲜血,他的脸色由于失血过多而显得苍白。但“身披八创”,已经变成一个血人的荆轲依然在“倚柱而笑”。他笑那个不可一世的帝王,笑那些丑态百出的群臣,笑那些杀人工具般的武士,笑那些林立的刀剑!
这是一种怎样奇绝的笑容啊!
面对着死去的荆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我不知道,这位未来的始皇帝此刻在想些什么。但他应该知道,人与人是平等的。一个平民的勇敢,就足以撼动他自以为传之万世的强大帝国。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易水边渐渐远去的荆轲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的前面是死亡,但那也是生命的辉煌,生命的永恒!
赏析《遥想荆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户晓,写入诗篇者比比皆是,这便有了难度。倪俊宇取的依然是不拘泥于史实的演绎,而是从史实中“钻木取火”式地敲击出火花。
诗从史中淬炼。“风萧萧兮易水寒”堪称千古绝句,倪俊宇从这句诗中提炼出“啸吼”,易水乃化作了“锋利的剑”。而荆轲,成为“刃上的钢”,这是将水、剑和人融为一体的创造,水与剑,都因人而获得了闪光的升华。
诗人的语言意象在这章作品中有着出色的展示:“秦武阳们的苍白照见了许多灵魂”的内涵是深厚的,“一纸地图,终于如秋叶般款款飘落”,真是有声有色,韵致天成。
结尾也好。形象丰满,却凝重大度,不作过份人为的拔高,恰到好处地给予了诗意化的评说,此之谓“分寸感”。
选自:/read.php?news_id=11974&news_class_code=04
------一幅幅,在桨声水影里生动。
飞檐幻象。石样故事。砖雕传说……
------一段段,泅入我的忆念.
款款流淌的评弹,洗去马头墙的尘迹,亮出一两朵小花的笑靥。有足音悠长深巷,可觅到油纸伞撑不住的丁香幽怨,滴落在青石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