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导致仲永“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教育。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伤仲永译文
金溪的百姓方仲永,世代从事农业生产。方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写字的工具。忽然(有一天)他大哭着索求(要)写字的工具;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近借来(书具)给方仲永。(他)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在诗后)署上了他的名字。这首诗把奉养父母和团结同族人作为诗的内容, 传阅给全乡的读书的人看这首诗。从此(人们)指定物品(让他)写诗,(方仲永)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乡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财物讨取方仲永的诗作。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就)每天强要方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让(他)写诗,(他的诗)(已经)不符合以前的传闻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询问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方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已成为普通的人。”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