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故事:散文《帮着母亲摊黄日》陈久平

故事:散文《帮着母亲摊黄日》陈久平

岚县有一种千古流传的食品,叫黄日。有的地方叫折饼。小时候一到冬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做熟食,做的最多的当数这种黄日。每到做黄日时,我是最好的帮手,我的第一要务是烧火,把灶中的火烧的正好是摊黄日的火候,就是我的责任。如果烧的火厉害了,就会把黄日摊焦,这样是会受到母亲的训斥的。所以我是很认真地帮着母亲摊黄日的。

当然,摊黄日也和做其它工作一样,首先是要做许多准备工作的。第一是要把糜子的颗粒在碾子上推成黄米的。家乡的黄米很出名,碾成的米金黄金黄的,十分漂亮。将黄米在水中淘过,控过淘米水,就可以上石碾碾成黄米面。黄米面碾好后,在一个大盆中进行和面,加入酵母菌,放在热炕头上让发酵。发酵以后的料再放入了一个大瓮中,开始加水,这一个程序称为投黄日,边加水边进行搅动,把黄日搅动成糊状。有的人投黄日很有经验,投的黄日很好吃,有的人没有经验投出的黄日味道不理想。搅动成糊状后,等待做黄日。

料备好后,就是应该泥鏊儿了。鏊儿是摊黄日的主要工具,是用生铁铸成的,两片鏊儿上有四个摊黄儿的模型。我们这里用得是大锅,锅台自然而然就很大,安锅的火口也有六十多公分,今天的主要做法就是把做饭用得锅搬掉,把摊黄日用的鏊子安在这个火口上。因为平时的火口大,所以要用一些钢材料做成支架,把鏊子放在上面,用泥把周围的缝隙抹好,必须是抹得不能冒出烟火来。

鏊子抹好后,把鏊子上的四个摊黄日的地方用麻油反复擦的光光的,这样摊起黄日来就利爽多了。鏊子上有三个鏊盖。我开始看火,把火烧得适中。母亲在上面开始摊黄日,把面糊用勺子舀进一个鏊子中去,把盖子盖好。往第二个鏊子中舀时再盖上一个。往第三个鏊子中舀时再盖上一个,往第四个中舀时,第一个就熟了。把鏊子的盖子再倒过来。这样一个接一个依次进行有序的摊黄日。摊熟一个,就要把黄日折起来,用铲子铲出来,放在一个准备好的晾盘里,让晾一会儿。晾好的黄日要依次码放在笸箩中。

每年的摊黄日时间最长,一般要从早晨摊到晚上,有的时候还要点上灯摊。母亲做的黄日很好吃,有一种酸甜的香味。到结束的时候,还要给我们做一些夹有肉的黄日,在那个年代,这种夹有肉的黄日就是一种奢侈品了,做的不多,只能尝尝鲜。第二天,就要把晾在笸箩中的黄日统一入瓮,放在一个大大的台瓮中,到冬天就冻在瓮里了,这就成了一个冬天的熟食,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清明节。

现在的农村人不愿意做熟食了,只是在街上买的吃几个。有的年轻人也不会做这样的熟食了。回想起这种香甜的熟食来,仍然会口流涎水。这种古老传统的乡下熟食才是 美食 ,应该继续传流下来。

———————————  

作 者 简 介: 陈久平,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岚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岚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