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
如果您要尝尝被人拒绝的滋味,不妨试一试在机场的候机大厅向陌生人借用手机。
2005年的春夏之际,我出差广东湛江,从广东的飞机场返回江苏时,我想与单位的有办部门确认一下接机的相关事宜,但是一摸口袋发现手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遗失了。
“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这是一本告诫人生旅途上谨防上当之书的标题,我是不认可这个观点的,此时此刻,我开始把目光投向我认为可以求助的人。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大叔,没有拉家带口,我主动与他套近乎,有点“熟悉”以后,我向他提出了借用手机的请求,本来很融洽的氛围,一下冷却下来,他没有说话,摇一摇头拒绝了,我理解他,一个几分钟前还是陌生人的人,借用手机有什么阴谋?毕竟谨防上当是第一要务。
后来,我又找了民工模样的人,直截了当地说想借用他的手机打江苏的坐机电话,通话三分钟以内给10元话费,但是民工模样的人还是婉拒了,人在江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
第三个拒绝借用手机的估计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他用审慎的眼光盯着我,大有要教育我一番的意思,他终究没有说话。
那个确认接机的电话是必须打的,反正呆在候机大厅的“时间漫长”,我在候机的人群里,找到一对老年夫妇,与他们攀谈起来,他们是中国海洋大学的教授,男同志有中国虾王之誉,曾经在宝应湖搞过养虾试验,我从小在水乡长大,养鱼养虾虽然不精,但多少听人讲过,鱼塘里看过,老教授又讲到扬州是江泽民主席的家乡,总之我们的话越说越投机,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我提出想与单位联系而手机遗失,您能帮我一次?
我是做好第四次被拒绝的心理准备的,但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老教授说可以。
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拿出来一张电话磁卡,他说这张电话磁卡里就剩4~5元了,我先打个电话给在美国留学的孩子,剩下的话费给你使用。
只见他娴熟地拔通了电话,聊了几句家常话后,就把电话卡顺手递给了我,我当即付了五元纸币,可“虾王教授”不愿意要,我说你必须收下这张纸币,只有你收下这张纸币,才能说明我,借人电话不是搞什么“小动作”,不是要“诈骗”,也只有你收了,才能表达我的感谢之意,在一旁的教授夫人,见我们在“扯”就劝教授收下好了。
插上电话卡,拔通有关部门的值班电话,幸好落实一下,不然到了南京机场就没有人接机了。
岁岁悠悠。 时间一晃过去了十六个年头,那一对帮我的教授夫妇,不知道他们是否依然安好?
借此行文,感谢老俩口当年的信任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