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我读《无端欢喜》

我读《无端欢喜》

生活为我们准备了雄心壮志和漫道真如铁,苦短的人生,能留下什么?又能做些什么?人生几何,我们应不为繁花外物,只为自我的绽放而活。

读完《人性的枷锁》后,无意中看到了余秀华的《无端欢喜》,于是迫不及待地开始读。

余秀华是以诗人而出名,谁知她的散文亦是这般地清新,淳朴和自然。我用了两天的业余时间读完这本书。

早在几年前就读了她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我们爱过又失去》等诗集。当时也是爱不释手一本接着一本地读完。读着她的诗,就仿佛看到一个单薄的身影摇摇晃晃地游动在一个偏僻幽静的小村里,心底油然地升起一种怜惜。

文字是有魔力的,但前提是你要有能力驾驭她。余秀华手持文字活出真实而强大的自己,是文字让她发光发热。

这个冷漠的世界,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赎,谁也帮不了你一分一厘。你笑或许全世界陪你笑,但你哭却只能一个人躲起来悄悄地哭。

余秀华说:“ 我爱死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生。我爱着人生里涌现的骄傲和低处的迷雾。我感谢我自己卑微而鲜活地存在 。”就算生活虐她三百遍,她依然待生活如初恋。

因为热爱,她才会孜孜不倦地追求,她才用满腔热血活出了自己的诗与远方。

余秀华没有健全的体魄,没有完美的爱情,可是她没有将生活过成一地鸡毛。她让自己的生活少了烟火气,多了哲思。她勇敢地将自己抽丝剥茧,勇敢地将自己晒在太阳光下,展示着自己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哀痛,欣喜,热辣,坦诚等毫不遮遮掩掩。

余秀华的文字是从灵魂里蹦出来的,极尽地展现着她的才华。以前,我认为写诗是需要天赋或者说更多地依赖于天赋。可是,读完余秀华的散文,我更多地相信写诗需要厚积薄发。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才能积淀出文字的厚重感。所以,当余秀华老师说,她一直不停地走在阅读的路上,输入是输出的必然前提时,我对她充满敬佩。在与病魔抗争的路上,有几个人还有闲情逸致去阅读?

聚光灯下的光彩需要多少孤单和寂寞的蜕变?谁不喜欢繁华和轻松?多少个咬牙坚持,多少次无助到泪流满面。没有超强的意志力,谁可以做到让自己发黑发霉的日子散发夺目光彩?所以,对于余秀华那些彻骨的疼痛,我或许能够体会几分。

余秀华是勇敢的,她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爱。面对如此一个纷扰尘世,可不是谁都敢大胆表白。

同时,她也是幸福的,不管生活怎么打磨她都心存热爱。一个没有爱、不会爱和不敢爱的人才是悲哀的。人的一生没有情感的撞击就谈不上丰富多彩。

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何必用这一颗不平的心看待人和事,作践了自己,辜负了岁月。 所以,我很喜欢余秀华老师的真实,也正是她的真实让她可爱,让她与众不同。

她说:“ 如果我没有残疾,我肯定是一个飞在天上而不愿意着地的女子” ,她骨子里就有着不甘平凡的劲,她是一个有激情有梦想的人。

生活于谁都不易,如果没有激情和热爱,那生活必将枯燥无味。我们只能用满腔热情来温暖这个不太温暖的人间,把自己推向一个踮起脚才能够到的高度。

说实话,消极无处不在,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接近中年的人,飞涨的房价,没有起色的工资,愈渐蹒跚的父母,操心不完的儿女……

所以,信心是自己给的,激情和好奇心也是自己给的。我们必须踏着自己的足迹努力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才算不辜负自己。

“人间不够好,不会给人欣喜若狂的感觉,但是它毕竟是呆惯的地方 ”,这是写在《无端欢喜》首页的文字。虽然读起来不够温暖,但是值得细细思考。

苦难是一杯酒,造就了余秀华浓烈的才华。她以“ 诗化的语境,沉甸甸的思考,勾勒着斑驳的世相,揭示着人性的幽微,憧憬着人间真爱,描摹着丰饶的生命原色”。

人生就如一缕青烟,存在着也渺小着,何不大胆地活出真我。

齐帆齐微课第6期第(12)篇,计1492字,累计19064字。(打卡主题:最近的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