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说,人生一世,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 的 深情。我亦深深体会,人生一世,若能真的刻骨的爱着些什么,当是人生最好的救赎,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题记
我生活的这座小城,四季分明。小城不大,史称赊旗店,现称社旗。县城所在地称赊店镇,也称“九门赊店”,说的是城有九门。而城有九门,是皇家才有的气派。
漫步古镇,踏着十八斤古青砖砌就的巷道,看层层递进的徽派马头墙,木质阁楼屋脊上的瓦松、蕨草,清真寺半圆的穹顶,林立的石牌坊,木雕柱,你会发现,古镇素朴,沉实,丰厚。
城里的庙宇很多,关帝庙、火神庙、马神庙、三皇庙、姥母庙,多得背记不全,即使现在遗迹亦不全。也有很多老旧的巷子,而一个古镇 历史 的墨痕,也往往写在巷子的深处。
这些巷子的入口处,大多有用青砖砌出的拱形门洞,走进去,便是窄窄的,或曲或斜的巷道,而且巷子愈深愈有味道。现代人走进去,即刻有种安宁、静好、温暖如同贴近老家的感觉。
而“赊旗店”的由来,是说当年刘秀起义时,赊了酒馆一面旗帜而得名。
而“社旗”,是当年建县时周恩来总理亲自取名,意为“ 社会 主义的一面旗帜”。
小城没有巍峨的名山大川,也没有柔美的长水黛烟。一年四季,我在它的怀抱里奔生活,熟悉了小城的素颜和娇容,还有它四季不同的风景。
历史 资料是这样记述的:清代乾嘉年间,赊店经济最为繁荣,南船北马,总集百货,镇内72条街,36条胡同,仿皇城建筑九座城门。
赊店古镇有九特色,一馆俩河三街隔,四别五阁六个场,七坑八洞(同)九门开。
这“一馆”,就是赊店镇的山陕会馆,“俩河”,指潘河赵河。
所谓三街隔,指的是老街、西小街、河南街三条街道,中间不仅隔有河流,而且又隔有寨墙。
九门分别是庆裕门,承恩门,乾维门,迎旭门,文明门,炳文门,挹爽门,扬武门,源流门。
小城还有一张独特的名片,就是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是明清时代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国第一会馆"之称。
据记载,当年建造北京故宫用时十四年,而故宫的规模是山陕会馆无法相比的。但山陕会馆从清乾隆21年(公元1756年)开工到光绪18年(1892年)竣工,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六朝,历时136年。
山陕会馆的建筑布局保持着中国传统古建筑风格,左右对称,前窄后宽。整座建筑以石雕,木雕为主,尽显古朴,浑厚之美,有些工艺,故宫亦不及。
古时候,赊店水陆交通条件优越,不仅是水旱 两便 码头,也是古代万里茶道的中转站,和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并称“河南四大名镇”。当时赊店镇的盛况是“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
这样的商贸繁荣延续了二三百年,让古镇赢得了“天下店,数赊店”的美誉。
岁月悠悠,流年似水,铁旗杆,悬 鉴 楼,在现代繁荣华景的衬托下,这些更散发着独有的神韵。
近些年,小城的建设速度不凡,到处可以看到宽敞的路,林立的楼群,葱茏繁盛的绿化。
小城的几大土特产更是有口皆碑,红薯粉条,芝麻叶,绿豆面条,小磨香油。还有老酒,最驰名的广告语就是“赊店老酒 天长地久”。
小城现在又建起了几个大小不一的游园,是小城老少妇孺休闲 娱乐 的主阵地。流水潺潺的潘、赵二河,环抱小城,游园依河而建,朗朗澈水映着飞檐斗拱,红墙绿瓦,绿树繁花,别有一番风韵。
历史 上的“九门”,目前已恢复重建了挹爽,迎旭二门,其它7门,古码头,都在逐步恢复重建中。
小城没有北上广的繁华,也没有名乡秀村的空旷纯美。但小城像一个“女大十八变”的姑娘,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美的一发不可收。
小城的变化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流程,生活在小城,总会不经意 的 发现这个地方变了,那个地方改了,道路更宽更平坦了,花木更多更茂盛了……
我喜欢小城,正如我喜欢朴素的四季轮换一样。没有动人心辙,没有感叹歌咏,就那么细水长流着。早起的包子油馍胡辣汤,浆面条,中午晚上的羊肉烩面……不胜枚举的一粥一饭,养育着人间最素朴的热爱。
小城秋天了,树木该红黄的红黄,花草该嫣然的嫣然;人群该来的来,该去的去;物事该新的新,该旧的旧。四季轮换里,恩爱情仇一样也不少,都在晨昏日暮中行走……
此际,这些文字,我为小城而作,权以记述我平淡的小城日月,也祝福我的小城,永远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