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
每个人都会老去,最终化为一片虚无,无常主宰了我们的一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就好像,直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奶奶已经离开了我们,今天,是奶奶离开的第七天。
作为一个97岁跨世纪的老人,她见证了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与新中国的诞生,她的人生轨迹是一个非常饱满,代表的是一段历史,一段故事。
奶奶的经历可以写成一部小说,然而在这里,我只想写下与奶奶***处的几年时光,记录将日常零零散散的琐事串联起来,以纪念这位坚强、善良、朴实、伟大的奶奶。
奶奶是1920年生,离世97岁,祖籍四川。
奶奶姓何,23岁嫁入李家,在那个年代,女子都是要随夫姓的。所以,奶奶的名字叫李何氏。
24岁生长女,后又添两女两儿,公公是老幺,出生那年奶奶37岁。
奶奶48岁时爷爷去世,在农村生活到63岁,跟随公公来到昆明生活了34年。
那天我去医院看她,她已经昏迷了,没有意识,但是她的面色槁苦,眉头紧皱,我知道此刻的她很痛苦,这种事已经发生过多次,在我公公婆婆的精心照顾下,几次从生死线挺下来,这就是坚强的奶奶。
我握住她的手,感受她手心的温热,心中为她默念佛经,祈请菩萨保佑护持。
或许,奶奶就像上次那样,奇迹般的好起来了。
她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人,奶奶驼背有点严重,身体确是非常健朗,竟然还能长出黑色的头发,走路时会细碎的脚步,蹒跚的步伐,微微摇晃的身体,然而见到我们,永远都是微笑,几乎每一个见过老奶奶的人,听到她的岁数都震惊不已。
因为年岁大了,耳朵听力不太好了,每次跟奶奶说话,我们都要尽量大声,而且要用四川话交流。有时候,奶奶问我们问题,要连续很大声的回答很多次,她才能听得明白。
奶奶记性很好,每到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突然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跟我们说起,曾经她在村子里发生的各种趣事,她边说边笑,饶有趣味。
奶奶不管到哪里,随身都要带手电筒和小闹钟,她会把小闹钟放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看,遇到天黑的时候,手电筒就派上用场了。
公婆很孝顺老人,想在奶奶有生之年多带她出去走走,奶奶和我们一起,去西双版纳游玩,在坐游览车的时候,还有人以为老奶奶80多岁,那时的她精神矍铄。
奶奶很固执,只要是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公婆也大多顺着她的意思。
奶奶平时吃得清淡,白天时,她比较喜欢把米饭放在小锅里,加点水,熬成白米粥吃,或者把白馒头切成块,放在平底锅里煎一下,香喷喷的很脆。
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奶奶最喜欢在米饭里放些红薯,很喜欢吃肥肉,因为太瘦的肉比较难以咀嚼,奶奶已经戴了三十几年的假牙,奶奶还喜欢喝泡酒,还有红酒,也喜欢吃些饼干、萨其马、干果之类的零食,公公婆婆经常给她买各种糕点,每当我们在家,她便把零食取出来,让我们吃。
奶奶很为别人着想,有时我们上班回来晚了,奶奶一定会给我们留上饭菜。
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喜欢摆弄她存了几十年的各种东西,衣服、针线、碎布条、纸盒子,甚至于菜叶、剩饭从来不舍得扔,奶奶喜欢什么,家里人大都顺着她的意思,有时,只能趁她不注意,偷偷的扔掉。
我十分能理解,经历过苦日子的奶奶不舍的浪费,因为她是从过去的年代熬过来的人,奶奶曾经经历的苦难和挣扎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可是她从未有过抱怨,奶奶真的很坚强,她相信只要人好好活着,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
每当带奶奶出去吃饭,准备离席时,奶奶都要站起来,盯着我们把饭菜打包;
节约用电和水;家里的碎纸片、纸盒、废旧的书籍、破旧的袋子她全部要收起来,从来不舍得扔。奶奶喜欢把这些收集到一处,然后用绳子系起来,让我们拿到废品站去卖,卖到的零钱,奶奶面露欣喜,高兴的收起来存到罐罐、袋袋里。
如果家里的蔬菜吃不完,为了避免浪费,奶奶会把菜洗净,切成细碎的菜粒晒干,或者穿起来腌制。
奶奶还喜欢做红薯粉、魔芋,将红薯粉放在盛水的盆里,浸泡一阵后,搅拌均匀倒入热锅里,不停的搅拌,液体逐渐变得粘稠。
奶奶个子矮小,踮起脚尖,用力挥动炒勺搅拌红薯粉,有时我们也会帮忙一起做,过了一段时间,红薯粉凝结成块状,奶奶便取出放在冷水盆里凝固,之后将红薯粉切成小块,放入热油锅里,加上葱蒜、干辣椒段爆香,再加点豆瓣酱,看上去辣乎乎的豆瓣酱放在嘴里,像果冻一样,简直入口即化,可口美味。
奶奶看着我们把饭菜一扫而光,脸上又露出欣慰的笑容。
奶奶很喜欢逗小宝,还会摇婴儿车,看着宝宝。
奶奶年纪大了,怕她出门走丢,婆婆还在奶奶的口袋里放上写了电话号码和地址的纸条,但是奶奶很厉害,有时会趁家里人不注意,偷偷跑出去到菜市场买菜,每次都能准确的找回家。
奶奶记忆力惊人,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对数字的敏感仿佛是天生的,听老公说奶奶以前出去买菜,随身要带小电子秤放在兜里,称出几斤几两,小贩报价后,奶奶直接心算,价格说出来让小贩们都目瞪口呆。
我记得一个月前,奶奶还顺畅地把婆婆的电话号码背出来了,让我大吃一惊。
每到闲暇时间,奶奶便打开电视,奶奶最喜欢抗日剧打鬼子,还有就是四大名著,其中最喜欢的是西游记,里面的剧情奶奶熟记于心,看到了某个片段,奶奶还会跟我们讲剧情。
闲暇之时,奶奶还喜欢在沙发上坐着,一边用针线缝补衣服,一边哼着四川民歌小调,那种画面很安静、温馨,好像至今我的耳边还在回响。
奶奶腌的咸菜是一绝,厨房摆满了大大小小、褐色的坛子罐子,里面腌着各种各样的咸菜:莲花白、胡萝卜、白萝卜、豆角……味道很好吃,感觉很清甜。
她将蔬菜洗干净放在罐子里,再放入一定量的水,里面撒上盐等一些佐料,然后用塑料封住罐口,再放置一个翻过来的碗盖住罐口,倒上一些水,这样可以保证腌菜的密封性。
腌制了一段时间后,奶奶估摸着差不多了,她便将咸菜拿出来,切成碎段放在密封的罐子里,然后放在冰箱。每当吃饭的时候,奶奶便把咸菜拿出来,与我们一起享用:“小雨,这个好吃。”她笑眯眯的对我说。
要说奶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种庄稼。
奶奶对于土地是有着近乎执着的念想,每一周末她必定要去地里锄地、蔬菜、弄庄稼晒菜,每天掰着手指头算着日子,经常自言自语的说:“今天星期二了……”“今天星期三了,还有两天就可以上山了……” “今天星期五了,等下可以上山了。”然后公公婆婆便开车和奶奶去山上。
山上空气很好,有很多的树木,而且阳光充沛,对老奶奶的身体很好。
奶奶到了田地里,立刻就精力充沛,她背着箩筐,拿着锄头,一大早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奶奶就起床了,到地里去看她的庄稼。地里的豌豆、玉米长势喜人,奶奶像警卫一样来回巡视,不要的菜叶便丢进化粪池。
山上有很多肉肉的小松鼠,上下乱窜,非常可爱,还有各色唱歌很好听的小鸟,但是在奶奶看来,它们可都是讨厌的小偷,因为它们会偷吃玉米或者其他庄稼。
奶奶想了个主意,找来了几根竹竿,竹竿上套上了塑料袋,然后把竹竿分别插在了地里,大风吹过,塑料袋被风吹的哗哗响,那些小鸟和小松鼠便不敢靠近了。
山上还建立了鸡窝,公婆买了几只母鸡,不多久,母鸡开始下蛋,奶奶经常在鸡窝那里观察,她把鸡蛋存起来,再放在塑料盒子里,让我们带回去给小宝宝吃,每次给宝宝喂鸡蛋吃,我都要跟他说:“这是老祖留着你的哦。”
待到庄稼丰收了,那便是奶奶最开心的时刻,奶奶又背起箩筐,顶着烈日,到地里和公婆一起采摘,公公婆婆担心她累着,不让她摘菜,因为这样太辛苦,可固执的奶奶从来都不愿意乖乖坐在家里,她的手脚依然很麻利,摘了豌豆后,还在屋里继续剥豌豆。
她聚精会神,坐在凳子上,因为驼背,她的背弯的很低很低,她的双手被岁月洗出了刻出了深深地沟壑,指甲已经老化有些发黑,她全神贯注地剥豌豆,看着一盆盆的豌豆,脸上露出很会心的微笑,那种笑容好像甜到了心里,那种满足是任何钱财和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有时累了,奶奶便坐在房子前的台阶上晒太阳,她静静的看着远处的风景,经常陷入了沉思,一刹那,就好像一幅唯美的画卷,我也很好奇,奶奶在想什么呢?
时间,就像一瞬间。
最后一次上山,奶奶因为去拔竹笋,不小心摔倒,她的面色青紫,紧急送医后,因为年纪太大无法做手术,医生说只能吃药观察,婆婆照顾奶奶吃饭、喝水、穿衣,没想到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医生说无力回天,因为奶奶的已经多年的脑梗、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后来急救进了ICU重症监护室,中途又历经了几次抢救,奶奶远在四川的儿女,同时孙子辈的哥哥姐姐都来了,一大家子人围绕着奶奶轻轻地跟她说话。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仿佛有预感,因为近期梦中老是出现房子塌了的梦境,我带上佛经、放佛机到了奶奶床前,给她放佛号。
她平躺在床上,面色蜡黄,口中的呼吸机维持着她的生命。
我给奶奶念了一部药师经,感觉奶奶的神色逐渐舒缓了,念到一大半的时候,奶奶的呼吸停止了,身边一片恸哭之声。
强忍着悲痛,继续将经书念完,此时医生报了下时间:13:48分,奶奶的心跳彻底停了。
我目送着奶奶的离开,平静的离开,眼前的奶奶再也没有声息了。
奶奶很安详的走了,我坚信,是佛祖菩萨护持着奶奶的离开。
善良的、坚强的奶奶会去天堂,会很幸福的在另外的世界里继续活着。那里没有病痛,没有痛苦,没有恐惧,只有满目的鲜花,还有奶奶最爱的庄稼,奶奶会在天堂里继续保佑着我们。
我们不会让奶奶失望,我们会好好的活着,承接着奶奶给予我们的福气。
在山上的房子前燃起了青烟,纸钱一张一张的烧着,看着眼前的屋房,眼前都是奶奶的影子。
夕阳西下,那片绿色的田地很寂静,还有鸟儿鸣叫的声音,暮色逐渐笼罩了那片田地。
一阵风吹过,纸灰打着转随着风盘旋而起,突然好几只蝴蝶绕着烟旋转飞舞,之后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中。
烟迷了眼睛,眼泪夺眶而出,眼前一片模糊,我仿佛看到1935年的某天,在中国四川省一个寂静的小山村里,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姑娘,正在田地里耕种,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着远方,哼起了好听的的四川民歌小调,她的眼睛里闪着光,那是对未来期翼着最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