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探寻古道中国散文网作者

探寻古道中国散文网作者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住租金最低廉的房子,靠卖煤球为生,生活清贫,家无余物。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天给自己定的生活费标准仅仅一元钱。他已经年过古稀,但依然劳作不辍自食其力。他就是这样节俭苛刻近乎吝啬的人。当他从邻居家的电视上听到四川发生大地震之后,毅然拿出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一万多元血汗钱给地震灾区捐款。这样一位让无数中国人感动不已的人物叫做陆松芳。

 陆松芳老人不懂网络是什么玩艺,不知炒作是什么东东。他早已经过了追名逐利的年龄。他没有想过要得到怎样的回报。他出于本能的善良的内心觉得自己应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应该向灾难中挣扎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给那些家园破损,心灵蒙尘,身体受伤的人们传递一些坚强的力量。于是他慷慨解囊,以78岁的高龄和克己节俭的生活作风,把自己多年卖煤球的积蓄捐了出去。陆松芳的'事迹一度被网友热情传颂且成为网络“红人”和央视“2008感动中国”候选人,这是老人始料不及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有钱就是爷的时代,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陆松芳老人的那份古道热肠。我们的民族从来就不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修桥铺路,捐资助教,扶贫济困,施粥舍药,这是古人奉行的善良者的信条。而现如今,物欲的诱惑,金钱的腐蚀,权力的肆虐让很多人迷失了道德的方向,一脉相承的古道热肠也因为异化了的道德取向而有逐渐被淡化的倾向。陆松芳老人无疑是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一个榜样,他的善举传递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一份爱心,更是中华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的道德感召。

 在灾难面前,一个拥资上亿元的企业老总拿出百万、千万的巨款来捐赠灾区,值得人们钦佩,而一个平民竭尽所有拿出自己赖以为生的“棺材本”来,则更值得人们敬仰。陆松芳无疑属于后者。他的义行善举是匡正社会不良风气的一剂良药,是挽救道德免于堕落的无形力量,是现实生活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经典诠释。感动还来源于他不求回报,心底无私的纯洁心灵。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大。和谐社会需要千千万万陆松芳似的人来建设。我们看到,灾难面前人们那种自发的为灾区出钱出力,不计回报的人们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志愿者队伍正在蓬勃壮大。在抗震抢险的第一线,在北京奥运会的大舞台,在每一个城市和乡村的角落,活跃着一个个只管付出,不问回报的志愿者。他们已经成为中华美德的传承者。

 在爱的力量的引导下,一定有更多的人会自觉自愿伸出双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绵延不断,让美德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