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散文诗两首阅读理解题答案

散文诗两首阅读理解题答案

第四单元过关测试

一、基础知识

1.A 2.C 3.B 4.C 5.D 6.C 7.C

8.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巴山夜雨涨秋池。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

二、阅读理解

9.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0.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11.卷云  卷积云  高积云

1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13.比喻 卷云轻盈和洁白的特征。

14.不能。两个词在句中起限制的作用。表明是在“一般”和“经常”的情况下,排除特殊情况。两个词在语言的表达上严密、准确。

15.①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

②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份,避免结晶;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的来源(或:寻找进攻的对象)。

16.①牛蝇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就难以生存下去。 ②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保持赖以生存的环境。

17.说明方法:举例子。例子:举牛蝇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寻找进攻的对象等。(任选其一)

18.适者生存。(或: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练就适应变化的绝技,才能生存下去。 或:只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能生存下去。)

19.①经常、常常;②才;③通“才”;④靠着

20.B

21.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22.时间 孤塔高耸 城郭的出现 危楼的出现 赞同1| 评论 检举 | 2011-11-19 13:40 Tony詹爷 | 一级

第21课 风筝

1.《野草》  鲁迅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2.(1)“湛”改成“堪”(2)“旨”改成“诣”(3)“怒”改成“恕”

3.①)A ②B ③C ④C

4.qiáo cuì jué shí wù huǎng yang ling nuè duò yì

5.B

6.①转折,表达我因不能弥补过错的沉重心情。 (②转折,既有对自己无法补过的悔恨和自责,也有对被虐杀者麻木不仁的哀伤和同情。

7.精析:应该选D项,因为《风筝》一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在散文中,记叙和描写是两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而抒情和议论则起到了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8.①× ②√ ③×

9.①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解题时要根据文章的思路来回答。答案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②思路解析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答案相关的句子有:(1)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2)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 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③思路解析描述时要求全面简洁。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而“我”却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这样叙述真实的流露了鲁迅复杂、痛苦的感情。

答案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伶俐,动手能力强。而“我”却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④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推敲,比较两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主要从表达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感情入手。答案因为“踏”的力量更大,更能表现“我”当时的愤怒。“踩”可能是轻轻的,无意识的,而“踏”是用力的,有意识的。

10.B C F 11.①恍然大悟:忽然醒悟过来。②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营或经营。 12.我发现小兄弟在做风筝,并且毁坏了它。 13.用“惊惶”、“失了色”、“瑟缩”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的慌张和恐惧。 “绝望”二字与前句“我”的“傲然”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小兄弟心爱的风筝被“我”毁坏后的难受和痛苦。一个“站”字则突出了他在“我”离去后一个人面对空寂的小屋时的心痛和无奈。 14.“我”毁坏了风筝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做这种游戏是一件可鄙的事。以管理者自居,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小兄弟的喜好,不允许他去接近和制作本属儿童天性喜爱的玩具——风筝。作者把当时的“我”写得很粗暴是为了表现“我”的内疚与沉痛的自责。(二)15.完全忘却。因为小兄弟并不认为自己受到“精神的虐杀”,而把兄长的行径视为合情合理,自己也认为做风筝是不正当的行为,自认该罚,所以丝毫不放在心上,浑然忘却。 16.过去的事情已经全都忘记了,连去怨恨的理由都消失了,我还怎么能得到宽恕呢? 17.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兄弟的浑然忘却使我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而虐杀者横行无忌,所以更令人悲哀、沉重。 18.“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19.回忆 风筝 20.兄弟同放风筝的快乐 兄长发现并毁坏风筝 散文 散文诗 21.长幼秩序严明,服从与被服从,教导与被教导的兄弟关系。 和谐、愉悦的兄弟关系。 22.抑郁的、悲哀的。表现鲁迅深刻的反省精神,以及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快乐的、轻松的。表现兄弟同放风筝的快乐、温馨、 愉悦之情。

第22课 羚羊木雕

1.cánɡ收藏zànɡ宝藏 chà树杈chā杈子 dǎi逮住dài逮捕 zhàn寒颤chàn颤抖 fènɡ缝隙fénɡ缝补 sài边塞sāi瓶塞sè堵塞 2.B 3.BC;A;C  4.A  5.略 6.A  7.①怦怦(“蹦蹦”是形容跳跃动作的)②爸爸(用“父亲”显得不亲切,不统一)③抗拒(“抵抗”指用武力对付对方) 8.①“ ? ” 。②: “ ! ”③“ ! ” , “ ? ” 9. ①目不转睛 ②形影不离 ③满不在乎 ④声色俱厉 10. B

11.插叙,交代了“我”和万芳的友谊十分深厚,使情节更紧凑。 12.不行。“跳”更能体现出对“我”的仗义,体现出我俩的深厚情谊。 13.仗义,性格洒脱,有助人为乐的美德。 14.略。 15.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尊重,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16.老师是一个有爱心,善解人意的人; 妈妈是一个懂得爱,能给孩子爱的人。 17.还有暗示作用,表明这是一个美丽的日子,将给人带来好心情。(或者答“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18.妈妈为孩子对她的信任,对她的爱而感动。

第23课 散步

1.D 2.B 3.略。4.C 5.①密 ②拆 ③竟④决 6.①记叙 ②描写 ③议论 7. 不能。因为连用两个“我的”,意在强调“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挚爱之情,所以并非赘词。 8.①祖孙对举,表明祖孙之间有不同的要求。 ②祖孙对举,表明祖孙二人有同样的特点。——听从于“我”。 ③夫妻对举,表明夫妻二人各有所为,背负着老的、小的,却***同把整个世界背了起来。 这种文句对举,语句大致整齐,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亲情,且富有趣味。还有: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了。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祖孙对举,表明二人虽年龄不同,却有***同的特点——不重。

9.①一个“像”字架起了母子亲情关系今昔比较的桥梁:儿子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是个乖孩子;母亲现在老了,十分尊重、顺从正当中年的儿子;可以说是母慈子从,儿孝母顺。写出了母子间几十年来相处和谐的关系,充满骨肉亲情。

②“总算”表露出“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表达了“我”对慈母的孝敬之情。

③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

④“太迟,太迟了”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的折磨而在清明将到时死去的怅恨之情,其间也交织着对自己母亲身体的担忧和焦虑之情。

10.地点 人物 11.第②与第③段之间。 12. “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13.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14.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爱惜小孙子。尊老爱幼的品质。

15.解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答案我原以为自己的心灵与他贴得很近,可万万没有料到他并没有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 16.解析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找出本体即可。答案儿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17.解析读原文作答。答案原以为第二次偷看犹如第一次那样非常容易得手。 18.解析扣住“再一次来到儿子的房间” “鬼使神差般地欲看”两句回答。答案 爸爸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也没有真诚的求得儿子的谅解,爸爸所求得的谅解,只是要求儿子把锁打开,为他下一次偷看儿子的日记提供方便,因为爸爸“一心想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 19.解析说真话,赞同 ,不赞同都可以。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第24课 散文诗两首

1.祷 衍 攲斜 菡萏 2.略 3.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4.D 5.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6.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7.略 8.嘻嘻 匿 “笑嘻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的开心和得意。“匿笑”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的调皮和狡黠。 9.第一个问句是“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对妈妈所说的话。作为孩子,他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他希望虽然自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但妈妈依然可以认识自己。但是,他又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第二个问句是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大声寻找时说的,表现出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时焦急的心情。 10.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

11.①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外表丑陋但倔强。 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外表美丽但娇弱。 12.遗憾→厌恶→惊奇→赞叹 13.①因为仙人掌赖以生存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②因为作者在仙人掌开花前曾经厌恶讥笑它丑陋的外表,而忽视了它内在的精神。 14.①纵向:仙人掌开花前和开花后的对比。 ②横向: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的对比。 15.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1.刘义庆 南朝 宋 2.zhòu yì fǒu fù xù 3.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什么 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同“否”,不在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则:就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顾:回头看

4.① 原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② 原句: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D 6.古义:子侄辈的人 今义:专指子女 7.“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的好。因为柳絮与雪花不仅颜色相似,在形态神韵上也相似,而且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8.时间“ 寒雪日”、地点“ 内集 ”、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 讲论诗文 ”。

9.和谐、融洽、欢快、轻松 1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1. ①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 ②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③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1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尊君、君、家君 14.友人便怒 友人惭 15.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或:从“友人”的无信、无礼两方面给予反驳。) 16.①过了中午友人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陈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②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③友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④我爸爸等您很久您都没来,他已经走了。 17. 陈元方斥“父友” 或 陈元方护礼 18.陈太丘的守信、陈元方明礼护礼的睿智和勇敢、元方父亲友人的知错能改。 19.做人要懂礼貌,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 20.陈元方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能言善辩,而且他可以捍卫自己与父亲的尊严。 21.同8 22.B 23.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24.D

第五单元过关测试

一、基础知识

1.D 2.C 3.C 4.C 5.A

6.①我不告诉你 ②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阅读理解

7.暗示此时的“我”已经因为年少时粗暴的举动受到了心灵的惩罚。

8.将心灵手巧的小兄弟偷做的风筝粗暴武断地撕破踏扁踩坏。

9.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 步入中年后真正领悟到生存的艰辛

10.对比 “我”深深地悔意和失落。

11.“生”一指脸上的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形,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我 ”的脸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12.小兄弟对过去的事情全然忘记,连怨恨的理由都没有,我还怎么能得到宽恕了?

13.给妹妹输血 和妹妹平分生命

14.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自己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15.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和献身精神

16.(略)

17.①约定;②才;③丢下;④拉

18.①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②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9.语言(对话)描写

20.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略

第26课 皇帝的新装

1.jī cì qīn tuǒ qún chéng 陛 chǔn 勋 款 御聘 2.ɡènɡ更加 ɡēnɡ更衣 chèn称职 chēnɡ称呼 quān圈定 juàn猪圈 3.至—致 幅—副 栽—裁 娇—骄

4. B 5.B 6.①安徒生 丹麦 海的女儿 丑小鸭 ②想象 幻想 夸张 7.C 8.小孩子天真无邪,没私心,无顾忌。 9.①C ②B ③A ④D 10.C E A B D 11.B 12.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的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13.突出众人对皇帝新装极尽赞美的语言。 14.因为他们内心都怕被别人说成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 15.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无邪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16.固执、知错不改、愚蠢、自欺的人 17.停留 交谈 询问 18.不希望重病而死的妻子重返人间。 不希望叔叔复活拿回他的财产。 不想和她的先夫生活。 不愿跟死去的前任市长见面。 19.渲染气氛,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0.“试验”二字是反语,由这场虚无试验的成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讽刺了小城上到市长、下到普通市民的愚蠢。 21.都讽刺了人们的愚蠢,都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瞒与骗的世风。

第27课 郭沫若诗两首

1.piāo miǎo lǒnɡ jiāo shū 2.郭沫若选集;郭沫若;诗人;学者;女神;星空 3.A 4.C 5.①清清,流过了碧绿的田野。②嘎嘎,唱响着童年的歌谣。 6.C 7.D 8.不行,因为“定然”是肯定的语气,而“可能”是也许、推测的语气,改后不能表达作者坚定的信念,削弱了表现力。 9.对读者说。作者好像在与读者一同欣赏天上的街市,如果用“我看”,就写不出这种交流。与“不信”相呼应。 10.①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②一个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 ③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像和对美的追寻,反衬出诗人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11.诗人用天上街市的美好来反衬人间的丑恶,表现诗人对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的追求。 12.黑暗的旧社会。

13.B 14.略 15.叙事诗 16.蔚(wèi) 鬃(zōng) 瘪(biě) 乳(rǔ) 17.拟人 “微风与牧人们耳语” 18.C 19.排比、反复 四节诗中都有“那、那一……该不是……” 20.①一溜金黄 一团火红 一片雪白一块绛紫 ②骆驼 骏马 羊群 乳牛 ③奋鬃长鸣 腾空跃起 ④摇着 缓行长鸣 跃起 挨挤 追逐 嬉戏 吊着 走过 ⑤沙梁 积雪的山峰 牧草肥美的湖滨 新圈棚

21.代词 第二人称 读者 22.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晚霞的赞美及对草原牧民幸福生活的赞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