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关于写月亮的诗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2.李清照的咏月诗句有哪些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25.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2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28.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春夜》) 29.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3.李清照关于写月亮的诗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4.关于月的诗句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作为一代诗圣的杜甫也有很多咏月的诗篇,这些诗篇伴随着诗人坎坷悲壮的一生,诉说着诗人绵绵不尽的悲情。
本文将从杜甫的诗歌中摭取几首写月诗,分析其意象特征,并从中揭示杜甫的思想变化与月的关系。 杜甫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的磨难,体味人世的悲辛。
在杜甫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月的诗句,据不完全统计,杜甫的咏月诗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语佳句,传诵千古。在一向“沉郁顿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笔下,那是一个天地肃穆、日昏月暗的月亮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个悲怆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精灵。
其中有“枫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的恬静优美,也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悠悠深情。杜甫的咏月诗,是杜甫一生经历的反映,折射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种种风貌,体现了一代诗哲的情感波澜。
一、“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边塞苦寒苍凉悲壮 杜甫的月诗有很多是反映战争,关注“安史之乱”的,揭示了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及〈北征〉等都是这类的代表作。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在那空旷寂寥的边塞,明月高悬的深夜,本应是人马安歇,进入甜美梦乡之时。事实却否,在胡笳的悲鸣声中,在寂寥高挂的明月之下,在军令严肃的氛围里,士卒不敢放肆,不能懈怠,只能默然惨然,听凭战争的摆布,没有丝毫的自由可享。
这样低沉雄浑,意境疏阔的场景,使人如临关塞,飒然一振。《北征》可以说是杜甫“史诗”的典型代表。
全诗篇幅宏大,一百四十句,七百字,为杜甫五言古诗最长的一首;安史之乱、国破家亡、时代变换、个人命运尽收诗中;全诗感情丰富复杂,思往昔、叹现实、想未来,驰骋宏阔,被人称为千古绝唱。其中“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诗人深夜经过嘶杀拼夺的战场,在一弯凄清的寒月映照下,那累累白骨,正在诉说着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悲剧,控诉着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不尽的灾难。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着国家复兴的愿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从而表达了普通人民的愤懑情绪。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江边阁》) 杜甫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安危,他写过许多不同情态下的不眠之夜,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关怀民生的壮阔情怀。那翻腾在波浪中的一片孤月,在鹳鹤争飞、豺狼争食的混战中,更显得凄寒,与末二句在不眠之际,诗人忧思重重,却又无力回转乾坤的悲怆之感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同时也是诗人悲凉心境的写照。
如上述反映凄凉边塞的诗篇还有很多,“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遣怀》)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说:“句句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渗骨处,读之令人欲涕。” 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乡思亲情深意切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
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月夜》和《月夜忆舍弟》。自古以来,月亮是最基本的母性情结,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诚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把妻儿家室安置在鄜州,八月太子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一人从鄜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半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鄜州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