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欲抑先扬 的诗歌

欲抑先扬 的诗歌

二、 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这是扬。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是抑。诗人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辛辣讽刺了汉文帝政治上的昏庸与懦弱。

再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在明媚的春日里,精心打扮,登上翠楼,当看到大路旁翠绿的杨柳,才想起了离别的丈夫,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抑扬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抑扬的使用使诗词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有着很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把握内容的前后变化,感情的前后落差,分析抑扬关系的使用,以达到准确鉴赏的目的。

参考:/news/33788.htm

古典诗歌中“抑扬”手法的运用(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古典诗歌中“抑扬”手法的运用(教师中心稿)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 0931-3237439

邮编:730010

邮箱:zhfl1965@sina.com zhfl1598@163.com

抑扬是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手法,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其抑扬关系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一、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再如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两句突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 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这是扬。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是抑。诗人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辛辣讽刺了汉文帝政治上的昏庸与懦弱。

再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在明媚的春日里,精心打扮,登上翠楼,当看到大路旁翠绿的杨柳,才想起了离别的丈夫,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抑扬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抑扬的使用使诗词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有着很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把握内容的前后变化,感情的前后落差,分析抑扬关系的使用,以达到准确鉴赏的目的。

李白《妾薄命》诗歌鉴赏

妾薄命

李白

汉帝重阿娇, 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 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 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 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 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

妾薄命》为乐府古题之一。李白的这首诗“依题立义”,通过对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诗中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热,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长。从“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一转,描写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娇妒的陈皇后,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李白《白头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前者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来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相隔一步之远,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极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与《白头吟》所谓“东流不作西归水”、“覆水再收岂满杯”词旨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四句,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这样一条规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一个警告。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比兴的作用,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得宠与失宠相比,“芙蓉花”与“断根草”相比,比中见义。全诗半是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显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