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有哪些包含民俗的唐诗宋词

有哪些包含民俗的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中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在唐诗宋词中有,欧阳修的那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唐诗宋词中关于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唐诗宋词中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并有“小端阳”(五月初五)与“大端阳”(五月十五)之分。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唐代的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宋代苏轼的《浣溪沙》“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唐诗宋词中关于七夕的诗词

七夕,这以中华民族古老而又美丽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传说为题的浪漫节日。古代的人们望着日月星辰编织着天上人间的旖旎风情。失去仰望习惯的今人们,未必再有心境叹那“倬彼云汉,昭回于天”,于是多年以后,那遥远的故事和那遥远的爱情,读来竟有点恍若隔世。在我国传统的诗词、歌曲及民俗方面有着很多的反映。白居易的“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宋代的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二郎神》中的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唐诗宋词中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是千古绝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唐诗宋词中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又称“重九”。每逢重阳节,民间有上山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等活动。这种习俗,在唐诗中有所反映。唐代诗人刘兼的《重阳感怀》诗中,有“戴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之句。唐代诗人杜荀鹤《重阳日有作》诗,开头两句是:“一为重阳上高台,乱时谁见菊花开?”,结尾两句是:“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沉山且莫回。”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四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身处异乡的人,每逢佳节,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是人之常情。

唐诗宋词中关于冬至的诗词

唐诗中有关冬至的诗不少,其内容也多限于天文律历,已看不出"进履袜"、作赤豆粥等这些民俗。如白居易《冬至夜》诗:"老去襟怀常落,病来发鬃转苍浪。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最长。今朝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说孟光。"是一首叹老思友的诗;韩偓的《冬至夜作》诗:冲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四海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阴氛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也几乎不牵扯节庆的气氛。

唐诗宋词中关于除夕的诗词

  除夕在十二月之末,是一年最后的一个节庆。一年将尽,明日即是元旦,故称 "除"。"除"也有除旧布新的意思,辞去旧岁,迎来新的一年。《东京梦华录》记北宋汴京民俗:《是夜禁申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守岁"之风唐宋皆同。除夕之夜的夜半时分,敲钟108下,意在消除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唐朝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一诗中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到了宋代,除夕守岁更是盛行。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唐诗宋词中民俗词的特色

唐诗宋词中关于民俗的诗词总体上来说,主题内容是佳节思乡,思念亲人;或欢度佳节时的愉悦心情;人生易老、壮志难酬,功名未就时的伤心悲苦,凄怆忧愁。丰富细腻的情感,歌咏情挚意真、深厚缠绵的爱情,寄寓身世的悲慨。

情感基调是合家欢聚,***庆天伦之乐;漂泊异乡愁苦潦倒时的凄凉思乡之情;叹年华易失时光不在及时行乐。但思想感情都是愁思哀情,深挚动人,发自内心的。

语言清新明丽,或平淡朴实,不追求奇字奇句,平易的语言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诗境,表现出诗境的无穷韵味。

艺术手法虚实互衬,构思巧妙,情景交融,臻于妙境;运用拟人、移情的手法,借物抒情;因景生情、以情观景,在景物的真实描写中融入情思,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完美诗境;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