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元代·王恽《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秋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
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
到手的美好风光可别虚负,我在湖上久久留恋,不肯离去。
相交而过的画船上,佳人对我嫣然一笑,是那样的娇妩。
江山确实美如画图,可惜毕竟不是我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土?
鉴赏乐府诗中有《江南弄》、《采莲曲》等,表现江南水乡的特有风情。早期的散曲文人多以《小桃红》的曲牌,将乐府的这种风调移植入曲中,曲牌也因而有《平湖乐》的别名。
秋天是菱角莲蓬的收获季节,水乡姑娘们荡著莲舟,来到湖塘之上,一边劳作,一边笑语喧哗。这种景象本身就充溢着生活之美。妙在作品将它放在“秋烟”也即清秋的晨雾中表现,作为隐隐约约的远景,这种朦胧美令人心旌动荡。诗人自己也荡舟于湖上,风平波静,水面如摇曳的一块白绢。“波静如横练”,既有“平”的形感,又有“白”的色感,更有“软”的质感,这是作者置身的近景。“隔秋烟”的朦胧与“横练”的明晰形成一重对照,“人语”与“波静”又形成一重对照,从而使短短的两句景语中,蕴涵了丰富的诗情画意。
“入手风光莫流转”,语本杜甫《曲江》的诗句:“传语风光***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流转”即迁延变化之意。这是诗人面对湖上美景的感想,何况此时他的小船已经穿过了“秋烟”,同采菱的姑娘们打了照面。后者对他投以嫣然一笑,更足令诗人销魂。“***留连”是巧妙的斡镟,它既是对“入手风光”感想的延续,又是作者相逢画船的实情写照。江南水乡风物明媚,人情旖旎,诗人陶醉其间是可以想像的。
岂料结尾笔锋陡然一转,悲从中生。诗人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名句佳句,引出了自己油然而生的慨叹:“问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是杜甫《绝句二首》中的成句,可见这种乡愁在诗人心底中蓄藏已非一日。从客方的美景中意识到“终非吾土”,从极度的快意中涌现出归期杳渺的惆怅,就特别令人悲怆。这种大起大落的手笔,具有动魄惊心的效果。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王恽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