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心派”概述
“易心派”,简称:易派、易派诗词。是现代新诗史上刚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由诗人易白所创建。是一种融合古今中西诗歌创作理论技巧的新流派,诗学核心理论颇受儒释道文化影响。
这个诗歌流派最大的诗学特色是摒弃中国传统诗词中讲究平仄的束缚,在注重结构和韵律的基础上,创作诗词时很少用及生僻字词,并融入时代语言和口语。
文学评论家欧阳百川为易白著诗集《心界》撰写的跋文《心界之界》中论述其诗已自成一派,并建议诗人易白坚持自己的诗歌创作理念继续创作和探索。易白诗歌的创作技巧和理念在后期的大量创作实践中逐渐成熟,自成一派。受到读者及学界认可,被广誉为“易心派”。
2014年4月14日晚上22时10分。易白在接受西征网记者采访时宣布正式成立“易心派”。
“易心派”形成
由于诗人易白少年时期喜欢收集各家诗集研读,尤其是新月派、尝试派、象征诗派、现代派、朦胧派等著作居多,因此可以推断“易心派”创作理念的早期形成,颇受上述流派的影响。
诗人易白认为中国传统诗词无论是韵律、结构、平仄、理论,在诗学方面已经达到登峰造极无法超越的地步。但存在的不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代语言的变化,古诗词的语言让现代人产生了阅读困难,甚至有时候要查阅典籍。因此要取舍,既保留中国传统诗词中的韵律美,并融合中西方诗学理论作为参考。
2005年诗人易白参军入伍。之后师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南诗词学会副主席陶先淮前辈系统学习中国传统诗词写作与诗学理论,并研读了大量中外诗学理论和艺术理论著作,期间也涉猎散文写作、杂文写作、小说写作、新闻写作等多种文体写作学习。
2007年至2013年期间,易白在部队创办战神诗社,并以战神诗社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网“文学频道”为阵地,创作发表作品并进行理论实践。创作诗词手稿四百余首。
2010年诗人易白收集整理其创作了将近十年诗词手稿,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心界》。
三新
“三新”理论由易白提出来。一既中西诗学上的结构创新,二既古今诗学的理念创新,三既诗歌韵律的随时创新。
结构创新
易白认为“无形之形乃形中之形”是指在诗词创作中,不要一味继承古代诗词韵律结构,不要一味模仿近代诗词文体形式。无论是古体诗词的韵律结构,还是近代诗词的文体形式,其实都是一种文字形式。“句段篇章之形乃可见之形,心意思想之形乃未见之形。”因此应该按内心语言确定诗词的韵律结构和文体形式,这样一来没有固定的结构,但其实也是结构中的一种结构。
理念创新
“易心派”的创始人易白认为,艺术流派不应该通过精神领域来划分,因为无论诗人或是作家,经历不同年龄阶段后,感情、思想、精神、情绪、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创作出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取材选题还是表述方式也会产生变化。
易白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将儒释道思想理论与思维模式作为“易心派”诗词的理论奠基。提倡创作者应“心有天地作我选题;信手拈来化为诗句。”
因此“易心派”诗词强调“有形之形化为无形,行文任凭心思情意,以易入意再求韵律,随心所意自成一体。”
韵律创新
“易心派”诗词尤为讲究韵律创新。易白认为韵律的产生并非源自于我们继承并遵循传统诗词的平仄格律,一味按照传统的平仄格律创作诗词,只会泯灭人类先天的韵律天赋、语言潜力和表述创造性。
古人的诗词之所以包含韵律美,是因为古代多数诗词大家不仅吟诗作画也通晓琴棋音律。古代人所接受的教育环境与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同,所以我们现代人创作诗词,有的遵循传统音韵格律创作古诗词,有的摒弃传统音韵格律写新诗,前后两者都有可取可舍之处。
“易心派”诗词倡导:用我心中旋律遣词造句,任我性情吟咏自成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