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李白蜀道难的艺术风格?

李白蜀道难的艺术风格?

李白《蜀道难》一诗自面世以来,给诗人带来了极高的声誉,下面是我整理的,以供大家阅读。

:比兴言志,大气磅礴

李白诗歌中,比兴手法,俯拾皆是。他早年写的《大鹏赋》即是托物寄兴的名篇。“太白古风,其篇富于子昂之感遇,俭于嗣宗之咏怀。其抒发灵性,寄托规讽,实相源流也。”***胡震亨《李诗通》***

那么,我们怎样来看待李白《蜀道难》中的比兴问题呢?“微子悲殷,实寄兴于黍离;屈平哀郢,亦假助于江山。”***黄叔琳《文心雕龙札记》***李白的《蜀道难》肯定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之作。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前人早已从它那激越的商声和悲沧的旋律,联想到它必有深意在焉。如果我们从李白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不难发现这是一篇“比兴言志”的杰作。

我们知道,少年时代的李白就“已将书剑许明时”了。他“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他来到长安,满心希望将他的文才武艺献给“开元盛世”。甚至梦想“济苍生”***《梁园吟》***“安黎元”***《留别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结果如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归蜀》中所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这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在《蜀道难》中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印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表面上是写蜀道的艰难万状,实际上是喻指他“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只落得书剑飘零的人生旅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这“一夫当关”中的“关”仅仅是指剑门关么?“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宋玉《九辩》***古人早已用“关”喻“君之门”,“诗宗 *** ”的李白焉能不知?“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梁甫吟》***亦即此意。李白在长安的遭遇告诉我们,正是在长安有那些“连云开甲宅”“鼻息干虹霓”的宦官和斗鸡小儿们把持了一定的权力,才使得诗人“南徙莫从,北游失路”。看来这崔嵬的剑阁实际上正指朝廷要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这虎蛇横行,正是恶势力的猖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锦城”就是长安。通观全篇,我们发现,这艰险万状的蜀道,原来正是诗人仕进之路的翻版;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正是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慨。姚合另有一首诗《送任畹及第归蜀》写道:“子规啼欲死,君听固无愁,阙下声名出,乡中意气游”则是李白《蜀道难》仕途失意的反衬。看来李白《蜀道难》的喻意在唐人心目中是很清楚的。当然,以蜀道而喻仕途,并把它写得波谲云诡,惊心动魄。这只有李白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写得出来。

:新奇的比喻,奇特的夸张

李白是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称于世的。主观性和抒情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在艺术手法上喜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蜀道难》中,李白运喻了许多新奇的比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当然是夸张。在《行路难》***其二***中,诗人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比喻与前面的夸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天”喻“路”,新奇而独特。在如青天一样宽阔平坦的大道上,“骅骝***骏马***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这一连串的比喻,折射出一个怀着高远理想的人,难酬蹈海的艰难人生。“西当太白有鸟道”,那山路,陡峻狭窄得只有鸟儿才能飞过。“飞湍瀑流争喧豗,砰崖转石万壑雷”,那瀑布冲击岩石的声音,如万壑雷鸣。“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猛虎”,那“长蛇”,当然是喻奸臣当道。这些比喻,均代表了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

诗中的夸张更是奇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突击了蜀道的险峻难攀。“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极言蜀国与外界隔绝时间之长。“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则是从感觉方面写蜀道的高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写峰峦之高。“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那更是对唐朝当时的社会矛盾所作的一个夸张预示。清代评论家陈沆在《诗比兴笺》中,称此诗为“失声横涕之什”,说明诗人在蜀道的描绘中,寄寓了人生旅途的唏嘘感慨。

其他篇什中的夸张俯拾即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以白发之长言愁之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写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写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则是豪饮者的一曲赞歌。

:寓神话传说于铺叙之中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在对蜀道的描绘中,融进了神话和传说,大大丰富了诗的意境。开篇出语不凡,连用三个感叹,两个惊呼,一个夸张,在十分强烈地抒发了诗人面对高险的蜀道而生发出的喟叹之后,即转入对蜀道的神话和传说铺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把笔触伸向远古,叙述了蜀国开国、与世隔绝及与秦地沟通的历史。然而,入蜀之路依然艰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巖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以空间为序,铺叙了北段的曲折盘旋,中段的高险及种种愁惨之状。最后集中笔墨于天下雄关——剑阁,描绘了剑阁的峥嵘恐怖。至此,蜀道的艰难万状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神话、传说、铺叙融为一炉,既纵横交错,又经纬分明,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纵深感。这个特点在其他诗篇中也很突出。如《梁甫吟》、《鸣皋歌送岑征君》、《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它们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豪放风格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强烈的抒 *** 彩

主观性和抒情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诗人大多具有高远的理想,非凡的想象力。他们总是用理想的尺子来衡量现实生活。因此,他们的悲喜异常强烈鲜明。在《蜀道难》中,你看,“噫吁嚱,危乎高哉!”开篇发唱,情感犹如火山爆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篇之中,三致其意,强烈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嗟叹。诗人带着追求、向往、愁怨、悲愤的感谢色彩描绘了蜀道的艰难曲折。不管是叙述远古的神话,还是描绘现实的景观,诗人赋予蜀道以高不可攀的雄姿。诗中,一方面是诗人为了理想而“西游”,一方面却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种矛盾冲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明暗交错,寄寓著诗人对前途理想的无限感慨!在蜀道之上,鸟“悲”,猿“愁”,人“畏途”,呈现出蜀道的峥嵘峭拔。从离开长安后的《梁甫吟》中“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我们可以看出,李白是在抒发人生的失意。中唐雍陶《蜀道倦行因有所感》诗末句云:“蹇步不唯伤旅思,此中兼见宦途情。”可见,“蜀道”是人生宦海失意的见证。

:和谐的韵律、灵活的句式、一咏三叹的节奏

这首诗,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在韵脚上,从开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双句押“ian”韵。诗的后半段,出于内容表达的需要,韵脚具有变化,读来依然和谐自然。整首诗的音韵是雄壮的,动人的,极具诗歌的音韵美。在句式上,以七言为基本句。少自“噫吁嚱”三字,多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十一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近于骈体;“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则是散文笔意;“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数句又属赋体。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很好地起到了为表达主题服务的作用。另外,诗人为了突出蜀道之难,于诗首、诗中、诗末三次赞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言有尽而意无穷,寄寓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无限感慨,读之令人哀婉低回,荡气回肠。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其实我们在分析这些特色的时候,已经感受到李白诗歌的总体特色,这就是豪放飘逸。当然,主要是以豪放为主。飘逸者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其实在豪放中有飘逸,在飘逸中有豪放。这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风是李白所独有的。它通过比兴、夸张、强烈的抒情所表现出来。同时,它又是李白式的比兴、夸张、强烈的抒情,代表着李白所独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