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江南印象旖旎如画经典散文

江南印象旖旎如画经典散文

烟雨中的江南,唯美悲伤。

 独自沉浸在一片雨雾之中,听屋檐下雨水滴落的声音。那些个树枝上活蹦乱跳的小生灵也随同我一样,很快被雨水所覆灭,如同一粒微尘瞬间消失殆尽,连同我的记忆,一起沉沦。

 和我一起沉沦的还有那无边的落木,淫雨霏霏之下却显得无比落魄与黯然,不及江南的风景如画似的优美,绚丽而多彩。风韵颇佳,独具神色。有南朝金粉们的装扮,纵使烟花三月细雨连绵也无济于事,杨柳依依,桃花依旧,柳絮不开,胭脂不去。所谓烟雨江南,泼墨润色如一纸生宣,还有那些个活跃在了笔墨之间的默默柔情,神奇浪漫,唯美凄凉的爱情故事。

 杭州断桥,西湖盛名,许仙和白娘子的邂逅,神话了一段江南流传甚久的千古爱情,他们前世相约,今生来报。此生只为情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依依相伴,泛江同舟,归城心切,借伞定情,相伴一生,私定终老。情难堪已无奈,吸金山之灵气,化蛇身为人形,却真情难耐,水漫金山之时灾从天降,镇江告急,百姓难逃,故事凄美,耐人沉醉。

 才气中的江南,墨客情怀。

 江南不泛才子佳人,文人墨客。唐寅风流,雅士通达,才华多横溢,诗文更擅名,琴棋通晓,绘画称绝。南国多美女,深闺知其趣。争相膜拜,为之倾倒,三笑戏佳人,抱得美人归。如此意切,情深,梦幻,沉醉,翩然起舞,风花雪夜的故事依旧演绎着,一蓑烟雨任平生,梦境中的江南多数于此,千转百回,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江南梦。

 江南印象,温婉如顺,细若柳丝,含情脉脉,神似黛玉而不羁。看那烟柳华桥之中,十里荷花之荡,柳永的低声传唱,以及深情失落的李清照和那冷冷清清的归来堂,寻寻觅觅,天涯路尽,望断秋水也无人知晓。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那连绵淫雨,江南游子的心中始牵念着一颗归家的心。

 铁骨柔情,江南水深,倚楼听风雨,笑看江湖路。红尘之下的这座祥和之地曾是多么的繁华与歌舞升平,曾经的高朋满座以及来去不留的迁客骚人多多汇聚于此。他们览物怡情,悲喜人生,赋诗绘画与名山高阁之上,或泛舟于江心,饮酒作曲独自忧伤,思念着家乡和亲人。

 他们有写不完的失落深情,唱不完的千转怨恨,以及那消失在了滔滔江水之中羞涩的眼泪。

 宋代名士范仲淹先生著名的`的‘岳阳楼记’写江南洞庭湖的两种景象;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以及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古人的触景生情应着天气的变化及万物的迁徙和今人有着多么的相似啊,应物得喜,应祸得悲,江湖险恶,变化无常。汇聚于此的多是些身兼要职心系国家的文人臣子,得不到国家的重任,无力报国,亦或被贬江南,远离家乡久久不能和妻儿团聚,苦闷之心谁人知晓,谁人能懂?

 名阁中的江南,诗赋汇聚。

 江南名阁,烟雨生辉,倚楼远眺,看江山万里,山河秀美。想当年,王勃探亲归途,初踏豫章郡城。洪都新府,登阁会友,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盛情难却,即兴提笔,一气呵成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挥洒即言惊四座,八面超,更有妙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流传千古,万代传诵。古语曰;千古闵楼多悲客,名篇自古出名楼。被贬名臣范仲淹心系民心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成就了‘岳阳楼’。黄鹤楼雄距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依万户林立的武昌城,亲临波涛汹涌的扬子江,气势磅礴,大气高端,名副其实的‘天下江山第一楼’。唐代诗人崔颢有诗为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江南甚好,风景如画。

 闻江南;闻听江南是酒乡,路上行人欲断肠,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知江南;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在我的印象中,他不仅只是一片自然地理区域,更是一种文化。千年的演变,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这种独特的人文情怀始终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影响久远,挥之不去。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著名的文人墨客,名流雅士著文赋词来扬它与众不同的美,而今,许多千古名篇将被流传下来,供后人传阅学习。

 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成之大气,终究伟业。吾顶礼膜拜,虚心求教。一纸江南,旖旎成诗,诗绢如画,画之秀美。今我等不才,岂敢空喊;难写之景,见于言外(注)?

 注解;难写之景,见于言外。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

 状:描绘。见(xìàn现):同“现”。这两句大意是:描绘难于叙写的景色,让读者觉得过景色像在眼前;含有表达不尽的意思,让读者感到在字面之外还有更深的涵蕴,引起无限遐想。

 虽然要作到~是极其困难的,文学史上只有那些最杰出的篇章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但它又是历来的文人墨客穷毕生精力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这两句可供论述诗文创作应力求描写精彩、寄托遥深时引用;也可用于美那些优秀的诗文作品所具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