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浮生六记 童趣

浮生六记 童趣

1、简介作者

沈复,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 长洲人。生于清乾隆30年,卒年不详。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三冠之家",后习幕经商,后来又以卖画为生,浪迹四海。嘉庆十三年(1808),经友人推荐,作为赴琉球使团正使齐鲲的幕客,渡海参加了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在琉球大使馆写作了回忆录《浮生六记》。

2、关于《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沈复所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全书以抒情散文写成,撰情入语,感人至深。书名取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意,故题为《浮生六记》。***六卷,依标题依次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现存前四记,后两记散佚。书中记叙了他和妻子的家居生活、生离死别以及浪游名地的见闻,对山水园林及饮食起居均有独到评述,阐发了自己不同凡俗的观点。

3、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童稚 zhì 藐小miǎo 项为之强jiāng 唳lì 癞虾蟆lài há ma

怡然yí 土砾lì 壑hè 庞然大物páng

4、掌握下列多音词。

虾 :A xiā 兴:A xīng

B há B xìng

5、辨析形似字:

毫háo 拟nǐ 怡yí 砾lì

豪háo 似sì 贻yí 烁shuò

shì 殆dài 铄shuò

6、一词多义。

之 A 助词,相当于“的”。“故时有物外之趣”

B 代词。“昂首观之”

为 A 表被动。“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 当作。“以丛草为林”

以 A 用。“徐喷以烟”

B 把。“以虫蚁为兽”

观 A 景象。“作青云白鹤观”

B 看。“昂首观之”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1、课文研读。

本文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用工笔的艺术技巧,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第一件事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事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这三件“趣”事并不是“物”本身有“趣”,而是人赋予了它们灵性,给予了它们生命,于是,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生灵就成了作者眼中、心中的一道道风景,亮起来,活起来了。可见“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2、文章的主旨。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追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表现了“物外之趣”,反映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3、文章的结构。

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只是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童年时善于观察细小的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第二部分(2-4):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这一部分依次写了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虾蟆三件事。

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提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具体分析

1、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2、怎样才能产生“物外之趣”?

①眼力强

②爱好观察

③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④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3、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能发现美,认识美的人。

4、找出文中常见的成语并解释。

⑴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⑵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⑶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课文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