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处与归途散文1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
不知道是谁,
也不知道是水到渠成、有感而发、信手拈来,
还是禅精竭虑、冥思苦想、精雕细琢,
写下如此无限伤感、深沉蚀骨、极具忧郁的句子,
刻画人生的无奈、描绘亲情的不舍,
字字如杵,直捣人心最软的处所!
家母已走,
家父尚在,
我照样还有来处,怎敢轻易思量归途!
细思极恐,
跃如中年的你我,
迈进老年的父母。
有多少人,不要说每天,
就是每周、每月,甚至是每年也难得有:
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踏踏实实,
与父母话过三言家常,道过两语里短!
实话句句扎心;
事实总是无情。
曾记否?
天阴时,父母说,记着拿伞;
天冷时,父母说,加件衣衫;
上班前,父母提醒,手机带好;
出差前,父母叮嘱,路上小心;
总是剩饭,那是父母怕我们吃不饱;
不穿新衣,那是父母为我们节约钱;
包饺子,父母以为我们爱吃;
做菜盒,父母觉得我们喜欢;
有病不说,那是怕我们分心花钱;
抢干家务,那是给我们多腾点儿时间。
曾记否?
天刚亮,我们赶着出门上班,
下班后,我们还想二人空间。
周末除了想睡睡懒觉,还想去逛逛街、下下馆,潇洒浪漫一番。
留给父母的话,总是老三篇:
行了,好吧,你别管!
是的、知道、你真烦!
曾记否?
除却那些类似跟或陌生、或熟稔、或半生不熟的人,
礼节性问候、点头打招呼的那些话语,
你可曾跟年迈的父母好好说过话、聊过天。
曾记否?
不知道,从哪一天,
父母说起的事都是你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事,
父母提起的人都是你不认识也不想认识的人,
父母热心的话题都是你不感兴趣也不想感兴趣的话题。
曾记否?
不知道,从哪一天,
父母成了你陈旧的家私、过时的衣物一般,
你看都懒得看,
你说都不想说,
唯一的不同和区别就是,
你还不至于将他们轰出家门或一扔了之。
也许你问心无愧,
也许你自认待他们不薄,
那基本上都是属于物质层面的生活,
一身新衣、一双新鞋,
一台全自动洗衣机,
一副代步轮椅,
几百或上千元的钱,
有病直接送最好的医院打理。
然而,他们最珍贵的、最想要的——陪伴,你却没有给予。
所以,有事没事儿,常常回家看看,多多给父母一些陪伴,
一句贴心儿的话儿,一会儿真挚的陪伴,远胜物质和金钱。
珍惜来处,
远离归途。
来处与归途散文2一缕阳光透过半掩的门照射进屋内,下午乍起的风吹卷着门口的鞭炮碎屑上下飞舞,爷爷望了一眼门外说,东南风起,明天要下雨了。
妈妈在屋内收拾着,将一罐罐的咸菜,萝卜干,肉圆全部打包好,放进一袋袋分好的小袋里面。爷爷变戏法似的不断从橱柜下面拿出东西来,说,这个也带上吧,你们那边没有。我看了眼正挠着头的哥哥嘿嘿一笑,这家伙平时最嫌麻烦,这也不带那也不带。
这时爷爷从我身边挤过,我看他拿着菜刀走到了门口蔬菜地里挖起萝卜,边挖还边说家里种的比外面买的好吃。
我听见哥哥小声的嘟囔着“这些都买得到的”,妈妈也听到了他的“抱怨”,瞪了他一眼说“刚过完年你过去不一定买的到,到时候肯定后悔,再说你放到车上又不费劲。”
刚学会走路的女儿过来拉着我的手,鱼鱼的叫着。也不记得今天是第几次带她去看鱼了,爷爷网里捉的鱼成了小家伙这几天的最爱,第一次带她回乡下,农村里的种种“稀奇”让她玩得连雷打不动的午睡都忘了,不知道后天离开的时候会不会哭鼻子。
看着在打包的爷爷不禁眼睛有些酸涩,去年还有零星黑色的头发已经全白了。是啊,毕竟八十岁的老人,今年的一场手术更让他力不从心。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母为了多挣点钱供两个儿子读书去了外面做生意,从那时候起大部分时间都是爷爷在照顾我们,开家长会,送粮食,买学习参考书都一并包办了。
在我的'心中他是最伟大的,心里也是最接受不了他的老去,现在每年除了过年回来一趟我还会抽出一个星期回来陪他。和爷爷在一起内心会特别安静,很多烦心事也都能放下,仿佛又回到了那每天背着书包穿过田野回家等着他做饭的日子。
小时候也有过抱怨,抱怨父母不在身边陪伴,有了小孩后才慢慢懂得这种父母对子女的爱,可能是世上最无私最深情的爱,就像筷子兄弟《父亲》里唱的“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是的,他们从来不把爱挂嘴边,但每周的电话,换季寄回来的一件件衣服,爱吃的零食,他们没有一刻不在惦念着自己的孩子。
一年又一年,时间最是无情,父母陪伴了我们成长我们却看着他们老去父母并不指望我们在外面多厉害,盼望的是我们能平平安安,等待的是下次的大团圆。
路上的车牌看见的是距离,看不见的是装载的亲情。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殊不知我们的归途又成了儿女的来处,周而复始,血脉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