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最喜欢《天龙八部》,不过要了解金庸的武侠小说就一定要看《射雕英雄传》,另外《鹿鼎记》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简介:
《飞狐外传》(1959)
是和《神雕侠侣》同时创作的,补《雪山飞狐》之不足,写胡斐这个人的成长过程。在《外传》中,胡斐才是真正的主角。悬念迭起,情节精彩纷呈,成功塑造了一位有侠义心肠有有一般人弱点的少年英雄胡斐。天真、调皮、机智、不拘小节,胆子大,在大是大非上善恶分明。从陈家洛、袁承志到胡斐,是金庸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形象的一次大突破。胡斐形象的唯一缺点是莫名其妙地爱上袁紫衣,程灵素的死让许多读者伤心落泪。(推荐你看看这部原著)
《雪山飞狐》(1957)
突破了《书剑》的“群戏”,隐约继承了《碧血剑》中的双线发展和倒叙的结构。将整部小说的结构,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通过一连串的倒叙,倒叙出自每一个人的口中,有每一个人之间的说法,有极度扑朔迷离的情形下,将当年发生的事,一步一步加以揭露。《雪山飞狐》中真正的人物,并不是胡斐,而是倒叙中的胡一刀夫妇。也是金庸作品中引起争论最多的一部,有两点:第一,多个人物叙述一件若干年前的故事,各人由于角度、观点的不同,由于各种私人原因,随着各人个人的意愿,而说出不同的事情经过来。使人对所谓“历史真相”,觉得怀疑。每一个人既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利益作打算来叙述发生的事,那么,事实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第二,就是结局中那一刀究竟是砍还是没砍?
《连城诀》(1963)
金庸作品中最独特的一部。初次发表时名为《素心剑》,修订后用现名。是一部内容残酷、基调最沉闷、回味最苦涩的作品,写出了人性的丑与恶。在结构上大起大伏,伏笔甚多。写情太苦,尽管添了一条光明的尾巴,但还是超出了审美主体的接受能力如果说,《连城诀》是一部“坏书,写尽天下各色人等的“坏”。整部《连城诀》中,充满了人的各种各样的恶行。而所有的恶行,为的是一大批宝藏,结果,人人都为宝藏癫狂。在写尽了人的恶行之后,放了一把火,将这些恶行放在火里。但人的这种恶行实实在在的存在,火也烧不尽。当然,也有美丽的一面。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在金庸所有作品的爱情描述之中,以此为最。书中人物遭遇之苦,简直有令人掩书不忍卒读。对《连城诀》中一切恶行用的词句,甚至也不是强烈的,只是淡淡的旁观。口角挂着不屑的冷笑,一定比咬牙切齿的痛骂,更加有力。
《天龙八部》(1965)
我最喜欢的一部金庸小说。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龙八部》,又是一个新的巅峰。其想象力又进了一步,更不受拘束,更放得开,浪漫激情更甚。一开始就释名: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罗迦。可是,哪八个人,是代表这八种道神怪物的!哪一个人代表哪一种,曾经详细下过功夫去研究,都没有结论。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一个人,而又前后交错,将不同的人联结起来的一种独特结构。在一个一个写主要人物出场的前后衔接上也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每一个人物都极其出色,其中写了一个悲剧人物,尤其是惊天动地这个悲剧人物是大英雄,大豪杰,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但是却无法改变他自己的悲剧命运。萧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剧。故事离奇曲折,人物众多,历史背景广泛,想象力丰富。悲剧人物是乔峰。喜剧人物是段誉。奇遇最多的人是虚竹。失望最多的人是慕容复。最幸运的人是鸠摩智。最不幸的人是风波恶、包不同、邓百川。最痴情的人是游坦之。最无情的人是玄慈。最滥情的人是段正淳。最专情的人是叶二娘。最诚实的人是南海鳄神。最虚伪的人是耶律洪基。
《射雕英雄传》(1958)
金庸作品中被普遍接受的一部,最多人提及的一部。自《射雕》之后,再也无人怀疑金庸的小说巨匠的地位。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的揉合,又有了新的发展。郭靖自小就和成吉思汗在一起生活,后来更曾统率蒙古大军西征。对所写的小说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研究和心得。最成功之处,是在人物的创造。“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有传统武侠小说的影子,但也成了无数武侠小说竞相仿效的写法。还在强调群众力量,强调集体,尽在个人力量之上,热闹、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生动丰富,是雅俗***赏的成功作品。
《白马啸西风》(1960)
是金庸作品中两个短篇之一,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武侠散文诗。情节虽不够曲折,但处处有伏笔。描写师、徒之间的尔虞我诈。李三之死,李文秀的感情波澜,华辉与马家骏的师徒恩仇,都有巧妙的铺垫。人物形象鲜明,不仅书中主角李文秀的遭遇写得极其感人,而且写苏普与阿曼一家四人皆有个性。主题比传统武侠小说那种快意恩仇的主题深刻。全书以情孽为主线。白马李三之死,看来是为了一张地图,其实是死于情敌史仲俊之手。马家骏出手相救李文秀也是为情而舍命;华辉临终前想杀死李文秀,只是李文秀无意中问起他的心中恋人阿曼母亲的容貌,心灵颤抖使华辉下不了毒手。因情而活,为情而死,情之所在,孽之所在。“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这一联,是《白马》的主题。金庸原意,可能想通过华辉的遭遇,写出世情的险恶。
《鹿鼎记》(1969-1972)
金庸小说的封笔之作。倪匡称它为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应为武侠小说中的极品,又断言称得上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但也有不少武侠小说爱好者对此持截然相反的观点。写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因缘附会,一直向上攀升的过程。但仔细看下来这个人又决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全身皆是本领。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大胆的创新与突破。韦小宝的机智、油滑以及无赖的本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从妓院走向宫廷的无赖(完全不懂武功),居然成为武侠小说中的第一主角,这是金庸的一大创新。超出了江湖恩怨、武林夺宝的旧模式,通过壮阔的画面与多彩的人物个性,运用调侃的语言,去表现中国“国民的悲剧”与“文化的悲剧”。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武功超群,都有一个从武功低微到武功高超的过程,但是,《鹿鼎记》的主角却一直不会武功,只学会了一门逃跑的功夫,创自有武侠小说以来未有之奇。康熙大帝在《鹿鼎记》中突出了这个中国历史上三个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在书中可见他的英明之处。韦小宝什么事都干,唯独出卖朋友不干。但结果,他不免被朋友出卖,真是调侃世情之极。
《笑傲江湖》(1967)
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纯叙江湖上事。在一连串的曲折、奸谋之中,逐渐暴露伪君子的面目,解决了正、邪的真正意义,这是一部写尽人性的小说。岳不群所代表的理和令狐冲代表的真性情,在交锋之下,理溃不成军。岳不群被作为“君子”的代表,但事实逐步揭发是伪君子。令狐冲和天下正派人物为敌,但依然是一个可爱之极的人物,因为他本着自己的本性行事对于外界的评议一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他为自己活着。《笑傲江湖》中有日月神教,地位和《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相若。令狐冲和任盈盈相恋,情形和张翠山与殷素素相恋也相若。《笑傲江湖》中写了权力令人腐化的过程。任我行对属下本来是兄弟相称的,可是在听到了“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之后,在得到了教众的拜见之后,想要阻止,一转念间,觉得高高在上,也没有什么不好。一开始,就是魔教长老曲洋和刘正风的友谊,两人琴萧合奏了一阕《笑傲江湖》,正、邪之间的分野究竟如何,是根据世俗的人云亦云来分野,还是根据个人的意愿来分野,还是照自己的判断来分野。一开始,就提出了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全书中又各有了答案,这是《笑傲江湖》最不同凡响之处。还有一些十分精彩的情节:令狐冲坐着和田伯光对快刀一段,桃谷六仙捣乱武林大会一段,田伯光被不戒和尚惩戒一段,天王老子(向问天)独战群豪,令狐冲仗义相助一段,武当掌门率领两大高手和令狐冲比剑一段,为任盈盈而率领三教九流,呼啸上少林一段……
《书剑恩仇录》(1955)
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群戏”,主角是“红花会”,一***有十四个“当家”,突出了其中的几个,文泰来、余鱼同、骆冰、徐天宏都有戏,但全书缺少一个震憾人心的大英雄,第一主角陈家洛是个失败的艺术形象。采用了“乾隆是汉人”的传说,借乾隆这个人物,写出了既得权力和民族仇恨之间的矛盾。几个次要人物,活龙活现,令人击节赞赏。众多的人物,千头万绪的情节,安排得有条不紊。开始,李沅芷、陆菲青的师徒关系那一段,应该是受了王度卢《卧虎藏龙》首段的影响。史实与艺术的结合,武侠与奇情的交融。语言之生动流畅,人物群像多姿多彩,故事结构以平铺直叙为主。
《神雕侠侣》(1959)
主题是一个“情”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是其主旨。创造出了两个极其突出的人物:一个是完全不通世道人情、种种社会规范的“小龙女”,一个是深诸人情世故、身怀绝技,但是却无视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的压力、一意孤行的“杨过”。这两个人,一个是自然而然,不自觉地反抗着社会,一个是有意要做社会的叛逆,并通过杨过与郭靖代表的礼法的矛盾冲突,去表现社会与人的本性不可调和。 书中所写的各种男女之情,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所遇到的不同爱情,有的成为喜剧、有的成为悲剧。杨过历尽种种艰苦,而成为一代大侠,接受了郭靖“侠之大者”的训言,但是杨过还是杨过,没有改变他的本性。小龙女和杨过在不能不分开的情形下分开,黄蓉编了一个谎言,使杨过充满希望,等了十六年。十六年后,小龙女、杨过重逢,喜剧收场。杨过在《神雕》中,自始至终,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物,小龙女也是,因为他们和当时社会,完全不能相合。《神雕》中表现了一种观念上的矛盾。一方面,是人性的自然发展,另一方面,是为国为民的传统思想。这种矛盾,在杨过的任性和郭靖的忠诚上,屡起冲突。
《侠客行》(1965)
这部小说不怎么喜欢。由两个面貌极度相似的人而引出故事。写了一个完全不识字、完全不通世情的人,反而能领略到上乘武功的真谛,而许许多多博学之士,反倒钻进了牛角尖中,走不出来。拙中有大巧这一观念的形成,至巧不如拙,再蠢笨的人,也有自他的的际遇,《侠客行》中表现的哲理至深。
《倚天屠龙记》(1964)
主角是明教,其人物众多,一个一个介绍出场,直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才总其成,其间过程繁复,头绪万千,但有条不紊,组织结构之佳,皆属罕见。更是将一个重要人物,明教的光明右使,留在最后出场,石破天惊。写成功明教的同时,他写成功了张无忌。形成了群戏中有个体、个体和群戏结合的最佳范例。明教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夺?为善除恶,能光明教,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是全书的主旨。
最无可奈何的是结局:大仁大勇的胸襟,落在朱元璋这样的野心家手中,让张无忌去替赵明(敏)画眉。《倚天》中有一对欢喜冤家:王难姑和胡青牛。王难姑学用毒,胡青牛学医病,两人争强,王难姑甚至自己服了剧毒,要胡青牛去医。还有一段动人的恋爱,杨逍和纪晓芙。杨逍是明教的光明左使,正派心目中的大魔头。纪晓芙是峨嵋派的弟子。杨逍、纪晓芙之恋,和一开始的张翠山、殷素素之恋前后相辉映,和张无忌、赵明之恋前后相呼应。
《碧血剑》(1956)
真正的主角是明末的忠臣袁崇焕和金蛇郎君夏雪宜,原著中还附有《袁崇焕评传》,很值得一看。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写袁崇焕,对于明末的历史,作了极详实的叙述,也写出了一个历史上英雄人物,因为性格而铸成的悲剧的那种悲壮而无可奈何的境况。着墨最多的主角袁承志,与陈家洛一样叫人失望。成功之处,是运用倒叙形式来展示故事的起伏曲折。真正的主角夏雪宜自始至终没有出场,他的个性特点以及有关他的故事,全部依靠温仪与何红药两个女人的动人回叙。《碧血剑》第二个贡献,是金庸小说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半正半邪的艺术典型。金蛇郎君夏雪宜这一形象的诞生,大大丰富了武侠世界中人性的复杂性。而另一个特色是金庸采真实的历史和虚构情节的揉合发挥得更成熟,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可以在江湖上行走。
《鸳鸯刀》(1961)
金庸小说中别具面目的艺术作品,是金庸的另一短篇,情形和《白马啸西风》相似。在这幅江湖谐趣图中,武林英雄、江湖好汉,个个妙趣横生。武侠小说中文字之调侃,非《鸳鸯刀》特有。出色的是四个喜剧人物:太岳四侠,四个武功低微的小人物。这是金庸小说中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喜剧性质的人物。表现“武”与“侠”的场面不够淋漓尽致,情节中巧合太多,人物感染力稍逊,结尾落入“大团圆”的窠臼。
《越女剑》(1970)
篇幅很短,主要讲阿青、范蠡、西施之间的故事。
其中联系十分紧密的有:
《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雪山飞狐》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按年代排名(我所知道的涉及到年代的几部小说)
《越女剑》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鹿鼎记》
《书剑恩仇录》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