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四天的假期,就翻了一本散文集子,《一蔸雨水一蔸禾》。
作者是位老太太,会画画,在出版社工作了大半辈子,退了休,住在城市里,仍不忍丢掉野趣,在楼房顶上,辟出一块园子,种些花草,养点虫鱼。
这一整本书,就是在写她和她的园子,以及由园子联系起来的那些物事。
生活就是这样,你若无趣,走遍万水千山也是无趣,你若有情,巴掌大的一块园子也能写满故事。
这位老太太之奇就奇在,若是单单看文字,万万想不到作者会是位老太太。
她写到她有一个朋友,四岁,他俩一起在回家的路上,背着孩子的母亲,密谋去超市买零食吃。进了超市,得意之下,忘了形,买得多了,吃不了,于是两人苦心计较,该如何藏起这些“脏物”。
她写她父母待她极好,不让她做家务,她便什么都不会做——字里行间,都像是一个骄矜的小姑娘,谁能想到她已垂垂老矣?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洞观世事,人情练达,而又能葆有童心吧。
但她的童心,又不同于冰心之类的童心。
冰心有一系列写给青少年的文章,以《寄小读者》为首,被奉为典范。但这些文章动笔之初,就是确定了读者范围的——为写给少年看,而强行把作者置于同样的位置,同时掺进很多教化的功用,说白了,就跟大人编小人书一个道理。
而这位蔡老太太的童心,是真实不虚的,这本书的文字,大都是她闲来随手拈来的笔记,起初并没有给人看的打算。
写给自己的文字,才是最真心的。
读她的文章,让我想起了许多已忘却很久的记忆。
一个人在旧居楼顶上看晚霞。那是多年前我日日得见,如今却再未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院子里放电影,吃完晚饭,大家便自行携带小板凳,去幕布前挨个占位子。暮色四合,整个院子没有一点灯火,人头全挤在银幕前的样子。
农村里,非常老非常老的老人,偶一接触,发现他们脱口而出的那些章句,煞是有古意,我竟常常要听不懂。待要好好研究一番——他们已经太老了,而我已离农村太远了。
尝读《小窗幽记》,这本明人编纂的集子里,处处可以见得旧时文人的志趣:一壶茶,一盘棋,三五知己,一个午后的时光,或许再来一小片细密的湘妃竹,就是他们全部的企愿了。
在《一蔸雨水一蔸禾》里,蔡老之志尤盛,只需一朵牵牛花开,迎着旭日升起时温暖的光,晨雾散开,便是一天的好时光。
而我呢?记忆中的晚霞不可再得,或许我也应效法蔡老,每日在日头升起前起身,感受太阳从未出,到将出未出,再缓缓升出之间,那些,蔡老笔下所写的,无穷的变幻。
虽则这城里的日出,景致不见得有多好,但既然蔡老能从中见出这许多文章来,我,或许也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