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 难
导语:不足200字的短文,却包涵着极其丰富的哲理。只有辩正地看待磨难,才会有不同寻常的
人生。
磨难是人生的另一颗太阳。
历经一次磨难,就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如同月穿云层,光华照人。
磨难使人生充满智慧。
人生的命运是一尊雕像,磨难犹如一把锋利的雕刻刀,人是用这把刀来刻画命运的雕塑家。一尊美
好雕像的诞生,需要经过磨难的洗礼,还需要雕塑家的坚毅与深沉。
哲人说,空白的人生,才没有磨难。
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难,同时,磨难也以它的冷峻和无情使强者的命运获得价值与升华。
2、人生,挫折伴你行
导语:当你读完下面这篇语言铿锵,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的散文诗以后,你还会因为挫折缠身而
苦恼吗?是的,“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要知道“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你应该为遭遇挫折而倍感幸运。
人生是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煌,感受辉煌后的喜
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
挫折像雨,冰冷的雨点使你惊悸,促你清醒;
挫折像风,它会鼓胀你已调整的风帆,使你乘风破浪,昼夜兼程,驶向成功的彼岸;
挫折像闪电,刹那间照彻大地,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挫折像分水岭,人生在世,烦恼如发,苦痛如海,挫折如林,不甘沉沦的奋进者不以挫折为羁绊……
在一次次挫折中使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
挫折像镜,可照出世态炎凉、冷暖人情;
挫折像一把剑,它能斩断你不醒的梦,也能斩断你彷徨的心;
挫折像一支歌,它能唱出你“大江东去”的豪情,也能唱出你“晓风残月”的悲愤凄清;
挫折像一双手,将攀岩的勇士拉上希望的峰顶,也能将懦弱者推下绝望的深渊。
挫折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超越;
挫折是一种困惑,也是一种选择;
挫折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责任;
挫折是一种失落,也是一种挑战;
挫折是一种知足,也是一种追求;
挫折是一种厌世,也是一种觉悟;
挫折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丰收;
挫折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确认;
挫折是一种愚蠢,也是一种成熟;
挫折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再生。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3、谁是 最 快 乐 的 人
导语: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有工作,就会使人快乐。有人曾给患忧郁症的病人开过一个处方,让他每天想着法子工作,想着法子如何使他人欢喜,结果病人在14天内就痊愈了。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就必须充满想象,对未来充满希望,始终保持童心,并懂得自得其乐。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只有这样的人,世人才会给他最美妙的报酬,正所谓予人快乐予己快乐。
有一样东西可以让你获得你想要的一切:和谐的人缘、美满的家庭、满意的工作。这就是快乐。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编辑们从应征的8万多封来信中评出4个最佳答案:①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②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③为婴儿洗澡的母亲;④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4、中国民工为何瞧不起穷国人
导语:世界真是个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看完下面的报道,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民工瞧不起穷国人,这个现象让人感到奇怪,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下面的分析也很深刻,也值得我们思考。青年朋友们,我们一旦走出国门,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需要我们用行动做出正确的回答。
据报道,近来,在国外发生了多起作为劳务出口或援外的中国民工在当地闹事的事件。2002年7月9日,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斐济首都苏瓦,中国援外民工和斐济警察对打,造成10余名民工受伤;2002年上半年,在约旦、毛里求斯、蒙古等国,也都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新闻稿的作者在列举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时写下了这样一条:“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一些经济水平比中国差的地区,中国民工看不起当地人。一些中国人在发达国家被人歧视,却心甘情愿低三下四;到了发展国家又瞧不起当地人。”这是一个很意外的新闻。
“嫌贫爱富”、“欺软怕硬”、“恃强凌弱”,是对中国人长期拥有这种心理的文字记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那要归罪于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在那个长期封闭的、没有民主、自由等公民权力的时代,无条件的服从是人们首要的活命法则,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摆脱因此而产生的委屈、压抑和愤怒呢?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当官做老爷,握上一定的权力,尽快致富。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他就会用手中的权力和能量转嫁自己的压抑和愤怒感—即采用压抑、践踏下层人的办法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他们的内心里缺少同情弱者这个概念,没有正常的心态和恒定的快乐,始终处在受压抑的痛苦和压抑别人的幸灾乐祸这两个极端上。在目前以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世界潮流中,这种心态不但影响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也会影响我国和其他民族的相互了解、尊重和经贸往来。
(摘自2002年9月14日《经济参考报》 作者:岳建国 2002年9月22-24日《报刊文摘》转载)
5、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导语:摘自1987年第七期《青年文摘》,作者是田地 。这首散文诗以比拟的笔法生动地揭示了人的概念,人应该具有的精神 。读后,请想一想,应该做怎样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脊梁、信念?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
乔木总是高大的,粗壮的,但不一定都很挺直,都很坚韧。灌木总是低矮的,纤细的,但不一定都
很弯曲,都很柔弱。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人的脊梁支起人的头颅。树也有脊梁——树的脊梁是树的主干。
有的乔木,遭受意外的、突然的一阵狂飙,一场冰雹,竟然会折断;有的灌木,历经摇撼颠簸、淋
注倾泻,反倒更加葱茏。
树的主干是树的信念。人的脊梁是人的信念。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如果树的信念是树的主干,那么,信仰就是它的根,信心就是它的伸向阳光、迎向风雨的枝。
信念不是华丽的、响亮的辞藻。信念只能在朴素的、塌实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坚定的信念迟早会开花。健康的花朵终究会结果实。成熟的果实必定会孕育核或籽……
有了信念,枯木逢春会萌发新的枝干。有了信念,落叶树越冬会重绿。有了信念,灌木不再匍匐在地。有了信念,苗木将长成大树。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树的信念来自撑一片绿荫,酿造氧气……
人的信念是由于伟大的事业,由于振兴中华,由于科学民主,由于文明,由于人民,由于子孙万代—为了幸福。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树不能没有主干,人不能没有脊梁。
啊,信念—压不弯的脊梁,压不弯的树干。锲而不舍,自强不息。
啊,信念—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是森林。我们的森林会向无垠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