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中语言有蒋韵这么干净、这么清爽、这么美的很少。只要一读蒋韵的小说,就会被她的语言粘住了,一句句往下读,有时候忘记了人物,甚至忘记了情节。她的这个长篇就像一首长诗、散文,读起来是种极大的美的享受。语言的节奏感强,意象也非常好。一部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文学语言,如果语言有张力,作品就可以说是成功了。能有这样的语言能力的作家,处理其他的像主题、人物甚至是结构,都不在话下。好多作品的失败就是从语言开始的。不要说有属于他自己的语言,或比较讲究的语言,就算是影响较大的作品,回头来看语言就没过关。《栎树的囚徒》这本书,随便打开一页读,一点儿多余的字都没有,干净得很,就像用水洗过了一遍又一遍,读来有一种甘甜的感觉。
《栎树的囚徒》的语言气魄很庞大,有一泻千里的奔涌之势,非常宣泄,但又很节制。小说中有关土匪故事的描写很吸引人,把“匪气”写活了。再有就是有关男女性爱的描写,非常坦率又非常干净,把性爱上升到了哲学的意义层面。有很多小说,写到性爱场面,要么是一种“暴露”,要么是一种“遮掩”,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写性的确有高下之分。《栎树的囚徒》中的描写可以说到了一种高尚的境界,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
蒋韵小说的每一个句子都相对精确,仿佛被清理、打扫过了似的。很多作品失败在语言上,一些长篇小说在写作中根本就没有语言追求,仿佛急于把事件用文字写出来。而《栎树的囚徒》叙述非常饱满,包括遣词造句,有很多精彩的、出人意料的比喻,而且这些比喻并没有影响整个叙述风格的统一。
蒋韵采取了不同角度、不同人物的叙述,打破了历史纵向叙述的模式,使整个作品显得丰满而深厚,尤其是她的叙述文笔既优美又酣畅。让人读了之后,有一种淋漓的宣泄感。我们往往倾向于对一篇小说作文化的分析,说一篇小说好就好在它揭示了某一个文化或哲学的命题,这种思维认定思想越深刻就越好,越高明越好,而忘了小说毕竟是小说,我们必须在小说的层面上来理解、接受和评价小说。无论从叙述结构、人物安排,还是最后意味深长的结局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