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蜀道难教案设计

蜀道难教案设计

 《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以下是为您整理的蜀道难教案设计,供您参考!

 蜀道难教案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

 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

 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讲授法:帮助学生疏通诗意。

 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3.合作探究: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4.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

 2.进一步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

 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

 3.诗歌主旨的分析。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课文概述

 《蜀道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方法一: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同赏析几篇描写蜀道难的诗作,看看它们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难》。

 2.方法二:可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借用李白?谪仙人?雅号的由来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

 设计意图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导入部分是必须的,好的开端等于成功课堂的一半。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1.作者生平。

 注:学生虽然熟知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教师应梳理作者信息,让学生对李白的认知成系统。

 2.创作背景。

 注:可结合唐代文人壮游天下以求功名为大背景,特别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时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贺知章对《蜀道难》的赏识。

  (三)乐府诗和乐府古题

 1.乐府诗相关知识。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至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

 2.乐府古题常识。

 亦称?乐府往题?,乐府诗类别名。即?拟古乐府?。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汉书?艺文志》),为汉末魏晋以来诗人所继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并沿用其旧题写了许多不再入乐的乐府诗。唐诗人更大量借用乐府旧题抒写时事,从而赋予旧题以新生命。

 设计意图虽然必修二中学习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乐府古题《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四)文本解析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

 注: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听: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

 (2)学生齐读。

 注: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应结合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细读文本,梳理文句(重点)。

 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按字句段的顺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之后,要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描写内容和写作手法及作用上要做适当的点拨,原因是《蜀道难》里的词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技巧运用较多,学生理解有难度,也是为下文问题探究作铺垫。

 3.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

 参考要点: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

 注:一咏三叹是本诗的行文特点,也是让学生宏观把握诗歌的线索,结合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通过此小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参考要点:首先明确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结构和诗歌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3)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要点: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张扬厉的笔法,流转华美的韵律。(这是主要的艺术特色,在学生回答后,需要老师点拨和补充,学生如果体会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

 (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关于这首诗的立意,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A.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的房琯和杜甫;B.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为给李白集作分类补注的元人肖士;C.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D.?即事成篇,别无寓意?,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和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经今人研究,前三种说法,或于史实不符,或于时间不对,都很难成立。所以我们以第四种说法为基础,认为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有关主旨的争议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所了解,但应提醒学生注意主旨的理解应有理有据于文本,不可牵强附会。)

 设计意图古典诗歌解读应以文本为本位,进行细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后,由教师引导分层分析诗句,将诗歌压缩的内容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和思考,只有理解了诗歌的字面意义,文本的深入才有了基础和前提,体会诗歌的方法精髓在于文本细读,所以在?细读文本?部分重点是梳理字句,析词解句是诗歌解读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但是它不是跳跃性地选取应试性的考点讲解,而是注重发掘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会读诗,读懂诗,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感知?到?文本细读?再到?问题探究?,三个模块重视的是基础,能力层级是提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诗的方法。

 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可以欣赏不同的名家朗诵视频,帮助自己理解。

 设计意图李白作品,浑如天成,不可节解,所以要多多诵读,进行整体观照。通过反复诵读、美读,当能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妙处。

  七、课后作业

 1.《行路难》(其一)与《蜀道难》写作时间接近,请结合你对这两首诗写作目的的理解,对比分析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情感状态。

 2.读宋代石介的《蜀道自勉》,说说它与李白《蜀道难》的写作重点和思想感情各有何不同。

 潮阳章烟墨,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间。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効,月食二万钱,

 自清西南来,此行非窜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史部节,不知蜀道难。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比较阅读,仍是做整体观照。

 蜀道难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大家知道是哪位诗人吗?是的,他就是李白。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歌,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床前明月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曾经有人认为,李白所做的诗歌都是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创作的,是酒引出了他的诗意。真的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吗?还是另有玄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蜀道难》,对他进行一番彻底地了解。

 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孟 《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四、听名家范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诗

 五、课文讲解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诗人大体是按照由古至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2.朗读第一段,精讲分析。

 (1)开篇两句?噫吁 ?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的基调,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张本。

 (2)这一段其余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意思。第一层:(蚕丛?天梯石栈相钩连)写蜀道的来历。第二层:(上有?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

 (3)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有何作用?

 明确:引用此神话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山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读者。

 (4)?上有六龙回日?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中,作者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作者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以虚衬实以及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①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②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高危。③夸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等。

 3.熟读第二段,精讲分析。

 (1)第二段可分为几层意思?

 明确:分为两层。第一层:(问君西游?使人听此凋朱颜)描写蜀道景物的凄清。第二层:(连峰去天?胡为乎来哉!)描绘蜀道山水的险恶。

 (2)?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君?指的是谁?

 明确:?君?可能是虚拟的,借用?君一个虚拟的人?说话的方式可以层层深入地展开内容,突出地表明诗人的主要意图。

 (3)这一段中哪句话起到了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起到了这一作用。这一句说明蜀道是?畏途?,无论是上文的凄凉,还是下文的险恶,都是游人难以承受的凋朱颜?。

 (4)这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明确:?但见?四句运用细节描写,借景抒情,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由静到动进行描写,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营造出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是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4.朗读第三段,赏析第三段。

 (1)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意思。第一层:(剑阁峥嵘?化为狼与豺)写剑阁的险恶。第二层:(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写战祸的惨烈。

 (2)?不如早还家?和文章中哪一句相照应?

 明确:?问君西游何时还?

 (3)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所说的剑阁的险要和蜀中的战祸之烈,又与开头、句中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收束全文,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内容概括无余。

 整体感知

 1.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用是什么?

 明确: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每一次出现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见前面分析),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巧妙至极。同时,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全篇,充分显示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战祸之烈。

 2.我们已经对本文的主旨句进行了研究,那么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3.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明确:(1)善用反复: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4)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神秘的传说:?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分析诗歌的意境

 明确: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5.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明确:(1)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深刻的主题。(2)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像,杰出的浪漫主义手法。(3)打破传统,采用散文化的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奔放的语言风格,用韵极尽变化之能事。?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诗歌鉴赏技巧的把握

 要会诵读。通过诵读,才能领会到诗人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与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理清思路。思路是诗人的构思过程,把握好思路,有助于了解诗人的情感历程,使自己能够投入到诗歌的情境中理解诗歌。

 把握情感。诗歌的主旨往往隐藏在诗人的情感抒发当中。

 掌握一定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把握文章主旨的目的。

 八、总结

 李白,不愧是?诗仙?,他的诗歌以他想像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