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用深情的笔调回忆了自己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他广阔的胸怀,严谨的态度,殷切的期望,让人难忘。文章语言朴素含蓄,精炼深刻,人物形象鲜明,性格丰满,感情诚恳真挚,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一、深情回忆,表达感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在国家贫困落后的时期,作者却在异国他乡的藤野先生那里得到了无限的关怀和帮助,得到了尊重和理解,得到了学识和道理,藤野先生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作者深受感动。藤野先生的那种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以及执著认真的科学态度,给予了作者无穷的力量。藤野先生这位恩师一直激励着作者的成长,几十年一如既往。作者在回忆藤野先生的过程中,那种感激怀念流露于字里行间,传达着对藤野先生的无限尊敬和爱戴,因为情到深处,所以感人至深。
二、多角度选材,塑造形象。全文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而又最终分离的过程,着重写藤野先生对自己亲切的关怀和严格的教诲,文章从多个角度来选择事例,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写藤野先生细致地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突出了藤野先生工作认真,批改仔细,刻画了一个工作负责、要求严格的教师形象。关心解剖实习,表现其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表现其求真务实的精神,从而塑造了一个严谨的学者形象。本文展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全方位关心和帮助。而与此同时,“我”的爱国思想的发展也贯穿全文,匿名信事件也从反面衬托了藤野先生的正直和善良,明线暗线使文章脉络清晰,人物形象分明,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三、抓住特征描写,突显性格。写藤野先生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衣着“模胡”,而讲课时是“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不修边幅、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写他对“我”说话时的语气则表现出藤野先生的循循善诱。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子、学跳舞等细节反映他们庸俗的思想本质。清末,仁人志士以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只有盘起辫子。写日本学生用“万岁”和“拍掌”突出他们的残忍,而写看电影的中国人则突出他们的麻木不仁和冷漠。文章扣住各种人物不同的特征,各种人物性格鲜明。
文章选材巧妙,多方面表现中心;语言表现力强,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却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塑造了藤野先生这一可亲可敬的形象,表现了浓烈的师生之情,也昭示着作者的伟大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