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很多人都已经很熟悉了,因为曾经入选过我们的语文教材,题目就是《敕勒歌》。这首古诗词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是由鲜卑语翻译而来的。但是翻译后的语言却非常精彩,尤其是诗歌的最后,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3个字就写出了绝美北国风光。
“敕勒川,阴山下”,这两句就概括出了当地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敕勒”是一个种族名,“敕勒川”就在今天的山西和内蒙古一带。所以这两句的意思就是,阴山的山脚下,有敕勒族人们生活的大平原。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里有古人最早关于“天圆地方”的自然认识。天空就好像牧民们所居住的毡帐一般,四面和大地紧密相连,人们就生活这样的天空之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色是蔚蓝的,下面是无尽的草原,随风而来可见绿色的波浪。风吹过,草原上的植物都低下了身躯,在草原上自由牧养的牛群羊群若隐若现。
这首古诗不是用汉语最早写成的,而是用鲜卑语,期间也有民歌的风味。但是在翻译成汉语之后,却非常妥帖,尤其是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非常形象的描绘出了大草原之上的北国风光,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所以也才频繁入选语文教材,滋润一代代孩子们的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