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构思是指对写文章有一个系统性、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
很多人经常提到“写作构思”,但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到底构思什么内容,构思的内容有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顺序。笔者认为,构思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四点:审题立意,联想素材,选择文体,确定范式。这四点环环相扣,不能打乱顺序。
一、确立一个与命题导向相契合的观点
虽然现在高考作文审题难度有所降低,但每年仍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因审题失误而无缘高分!那么如何审题立意才能有效保证不偏题不走题呢?笔者以为,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不应仅仅考虑“自己”想写什么,而更应考虑“命题人”想让写什么,二者结合起来方为上策。特别应注意的是,宜先分析命题人的想法,然后才是自己的想法。如:
雪窦禅师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可怜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有人从诗中看出了高度,有了高度才能一扑必杀;有人看出了视野,视野开阔才能一览无余;有人看出了灵性,有了灵性才能举重若轻;也有人看出了执著,寻寻觅觅未必不是一种境界……
你从诗中看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将你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以诗歌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诗歌的基本内容为“苍鹰靠高度和视野开阔捕捉到了兔子,而猎犬虽执著但因缺乏灵性而没有发现兔子”。诗中的“捕住兔子”可比喻为“参透禅机”或“获取成功”。就这个材料作文而言,其审题过程应是这样的:首先捕捉命题人的“提示立意”——“成功需要高度”“成功需要视野开阔”“成功需要灵性”“成功需要执著”,然后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甄别,剔除“成功需要执著”这一迷惑提示,最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认识选择“成功需要高度”“成功需要视野开阔”“成功需要灵性”中任意一个或几个来确定立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如果认为“提示立意”中有正确的立意,那就选一个或几个来直接作为文章立意,不必去想新的立意,最好不要盯着“提示立意”后面的省略号再大做文章,舍易趋难、舍明趋晦是不明智的,也多不会成功;二是如果认为“提示立意”中没有正确的立意,那就可以考虑省略号中的内容了,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只要顺着正确的“提示立意”写作,就不会担心审题失误了。但也有人担心,这样立意过于趋同化,会造成立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局面。切记,审题最重要的不是求新,而是求准,不必担心和别人观点一样,因为即使是同题作文也会有上下高低之分。审题准,立意正确,才有可能得高分;审题不准,立意偏颇,则一定得不了高分。
二、联想与观点相成或相反的系列素材
当论点确定之后,下一个任务就是联想与观点相成或相反的素材,素材越多,思路就越多,文体选择的范围也越广。应当说,围绕观点联想素材不应成为考生写作的“瓶颈”,素材的典型性、准确性,不至于让考生为难。然而,由于近几年“套话作文”的泛滥和某些“名师”“万能素材”的说教,高考中却往往会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摆脱“套话作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去联想与观点相关的典型、准确的素材。所谓典型、准确的素材,就是根本不用仔细考虑,就能一眼看出跟观点关联的素材。如:
一群学生向老师询问成功的诀窍,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宫本和柳生。宫本是柳生的师傅。柳生拜师学艺时,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道:“最少要十年。”柳生说:“假如我加倍苦练呢?”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
说到这里,老师问他的学生:“你们知道师傅为什么这么说吗?”
有学生说:“欲速则不达嘛!”有学生说:“柳生如此急功近利,当然不能成功,因为成功需要等待。”有学生说:“柳生只盯着成功,却不能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他当然不能成功。”有学生说:“柳生太看重结果了,不享受过程,一味苦练,怎么可能成功呢?”……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以现实故事为素材的新材料作文题,其“提示立意”很多,比如以“不能急功近利,成功需要等待”为论点,可以想到很多素材,如酿酒,拔苗助长,蝴蝶破蛹,勾践十年复国,诸葛亮隐居于卧龙岗,刘翔奥运会上退出比赛,等等。这些素材与观点或相成,或相反,都非常典型。素材典型了,“套话”现象自然也就消失了。
三、慎重选择一个适合表达观点的文体
高考作文选择什么文体,受三个方面影响:一是文题适合或要求写什么文体,二是自身擅长写什么文体,三是素材影响写什么文体。
就文题适合或要求而言,以2009年高考作文为例,辽宁卷(明星代言引发争议)、江西卷(蔡铭超高价拍下兽首而拒绝付款)、宁琼卷(对乞讨者施舍引发的争议)、天津卷(我说90后)和广东卷(对“常识”的认识)就适合写议论文,而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重庆卷(我与故事)、山东卷(见证)、湖北卷(站在 的门口)和四川卷(熟悉)就适合写记叙文。
就自身写作优势而言,如果能够把记叙和描写写得比较好,善于写感性的文字,就写记叙文或散文;如果自感缺乏描写的细胞,喜欢“我手写我心”的直率,就写议论文。但必须说明的是,了解自身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各种文体的亮点。一般而言,记叙文侧重情节曲折,议论文强调逻辑推理,散文注重语言优美。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有所斩获。
就素材影响而言,一般跟素材的多少和类型有关。笔者把素材分为四类,分别为自然类(包括动物和植物)、领域类(比如军事、政治、商业、艺术、教育、科学、体育)、时空类(包括古今中外人物事件)和人物类(包括名人、普通人和特殊人)。一般而言,记叙文需要的素材较少,而议论文需要的素材则较多,素材的分类对议论文写作很有益处。
四、灵活挑选一个符合考情的写作范式
在这里谈写作范式,未免有束人手脚之嫌。但笔者想解释两点:一是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一名考生而言,了解一些写作的范式总比随意写效果要好得多;二是就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文体推荐一些既容易写又容易获取高分的写作范式,并不代表全部。在选择文体之后,应根据掌握素材的情况和自己的状态,灵活选择一个写作范式。
1.以时为序,脉络分明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主体部分往往有三到四个场景,然后按时间顺序,让时间串起这些场景。这类作文的特点就是场景细致,线索分明,层次清晰。2005年福建卷高考满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主要写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写八岁时自己被老师批评;第二个场景,写十八岁时自己看见有人作弊,内心想举报而实际没有举报;第三个场景,写二十八岁时自己对朋友和老板说违心话,而自己内心却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文章就是通过这三个场景表达了自身成长从“棱角分明”转变为“圆滑世故”这一主旨。
2.借物显情,细节传神。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主体上往往分为三个部分,即描写现在、回忆过去、回到现在,而串起这些内容的,就是一个物件。这类作文的特点是以回忆过去为写作重点,通过对物件与人物的一个个细节描写,表达一种细腻的情感。2007年山东卷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一文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通过写昨晚还摸了摸枕头下的稻草绳起笔,开始回忆过去的故事——母亲病了,父亲让“我”去买些母亲爱吃的菜,而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母亲爱吃什么菜,而浮现在眼前的却是母亲一遍又一遍编稻草绳的画面;最后是回到现实,写自己时刻不忘把稻草绳带在身边、放于枕下。整个故事以“稻草绳”为线索,深情赞颂了伟大的母爱。
3.由物及人,分层论证。
这类作文的构思是这样的: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物”(动物和植物),第二部分写“人”,“物”所占篇幅小,“人”所占篇幅大。在“人”的部分再分两到三层,可从不同领域(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不同时空(从古到今或从国外到国内)和不同人物(从名人到普通人,或从特殊人到普通人)切入。这类作文的特点就是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材料也较为丰富。2007年全国卷Ⅰ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文就是这种范式的典型例文。文章先写了“物”——老鹰,然后以一句“物犹如此,人亦然”过渡写“人”。在写“人”部分,又分别写了孔子、卓别林和比尔·盖茨三个素材。文章整体上层次清晰地表达了无论是“物”还是“人”都应寻找到自己正确位置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