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关于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叙事模式的小说化和传奇化 有哪些资料 资料越多越好 不要直接搜索 谁都会 最好是原创

关于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叙事模式的小说化和传奇化 有哪些资料 资料越多越好 不要直接搜索 谁都会 最好是原创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较早出来的作品,我想知道的是,你有没有看完这本书?

余秋雨散文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比如说,我啊--~。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他的散文.

一,写作手法

余秋雨的散文并非以抒情为主,而是以议论为主。他的散文核心成分是议论,但又多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这种抒情与议论的水乳交融,使文中的议论充满了睿智与情趣,使读者总能在理性的思考中获得一种特有的精神享受。如《阳关雪》中“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正是这种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才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苦难历程,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悲剧性命运,促使人们反身自问,文明是什么?文化是什么?我们在哪里遗落?又怎样才能找回。可以说,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最有魅力的部分,不是来自生动的场面描写,也不是来自温情脉脉的抒情,而是这种用抒情的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二,写作风格

很多人认为,余秋雨散文的最大特色除了它浓郁的学术味和文化味外,便是那种诗意的写作风格,而构成这种诗意风格的,恰好就是那种雅致高贵的忧伤,神驰古今的浪漫,充满终极关怀的文化品位。在《文化苦旅》的每一篇,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到一个哲人瘦瘦的影子,背着手,低着头,皱着眉在慢慢踱步,或自言自语,或宣泄倾诉,或捕捉外界刺激下感觉心理的微妙动荡,或以“情”景化,或以“景”情化,或精细地把捉隐而无形的潜意识、幻觉……,都让读者听到了哲人那种低徊、感伤的历史心音。

三,语言

余秋雨有很好的调遣文字的功夫。

一是文字平中见奇。比如,谈到京剧名曲名段的音配画工程时,称其为"新老两代京剧艺术家的相互补充"。"补充"一词在这里运用得是何等精彩,让人回味无穷。二是注重文字的动感和意境,寥寥数语,能勾画出一幅生动图画。比如,《皋兰山月》中写道:"那晚的月光,一下子把周围的一切都刷成了半透明的银质。小舍,小树,泥地,如能用手叩击,一定会有铿然音响。"三是爱用比喻,形象直观又意味深长。如谈到年龄问题时,他写道:"人生的成熟只有一季,到了季节,尚没有灌浆、抽穗,让人心焦。"拿庄稼的成熟来比喻中年人的成熟,何等贴切!

他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

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他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以崭新的范例拓宽了当代散文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散文审美形态,使散文的河流改变了流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个体意识的抒发到到整体精神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