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易小星
女孩儿们,想起来就是个美好的词汇,那些青春的面庞上,显现着懵懂的 天真无邪的光芒,眼神的纯净让人想起来可爱的梅花鹿的形象。让女孩子们烦恼的估计也只有一点青春期的隐秘和萌动的少女情怀,校园和家庭的两点一线,可不除了成绩和友情,也无非就是这些敏感的成长期和精神上的内在动荡吗?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俄罗斯当代文坛著名作家。1943年生于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从事遗传学研究,有剧院工作的经历,后转向文学创作。她的一系列优秀作品***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颇具影响力。其中,中篇小说《索尼奇卡》(1995)获法国梅迪奇文学奖,长篇小说《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2001)获俄罗斯文学“布克”奖,《雅科夫的梯子》(2015)获俄罗斯大书奖。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其他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2004)、《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1996)、《翻译员达尼埃尔·斯泰因》(2006),中篇小说《欢乐的葬礼》(1997),以及短篇小说集《女孩儿们》(2002)等。近年来,她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之一。
相较于作家长篇小说中那种家族史与精神史的厚重叙事,《女孩儿们》这本短篇集更显出柳德米拉作为写作者的一种顿悟的灵光,也有尖锐和怪诞的一面。
《女孩儿们》里面有六个略显碎片化的故事,彼此维系着微妙的关联与张力,透露出朦胧的神奇感,闪烁着女孩儿们敏感的心迹。她们有的如此内敛,深陷于自身隐秘的幻想,几乎是在半梦半醒间遭遇了外界的意志,承受着内在动荡和成长的种种瞬间。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于其中的一个作品《弃婴》,文字的画面感很足,一个女孩处在对自己的身世充满了好奇,又备受打击的当口,她甚至准备为了这个不知道算不算是秘密的这个所谓的传闻去死,一个女孩儿的孤独无助和无奈自卑完全显漏了出来,一览无遗……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很富有讲故事的天赋,她的语言凝练、精准,而且充满了暗示与象征的意味,往往一句话、一个细节就能够负载起生活的怅惘,从中瞥见人际关系的古老原型以及命运幽深的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