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在中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
生活在中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刘长卿以及“大历十大才子”钱起,夏侯审、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等。
1、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2、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3、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4、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5、大历十大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其称号及所指人名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在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咏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格律归整、字句精工也是他们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
百度百科--韦应物
百度百科--柳宗元
百度百科--刘禹锡
百度百科--刘长卿
百度百科--大历十大才子
2.有关唐朝盛衰景象的诗句如下三首都是通过言他以抒发对大唐昔盛后衰的感慨的诗: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马脑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注照夜白:马名。龙池:在唐宫内。
支遁:东晋名僧,养马数匹,有人说道人养马不清高,答:“贫道爱其神骏。”此处比喻韦讽极爱曹霸的画马。
“自从献宝朝河宗”:此句意指玄帝已经去世。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
简析本诗通篇写画写马,实际是在写人。那时唐玄宗和肃宗都已去世,诗人在异乡偶遇曾煊赫一时的将军画家,因而引起许多感慨。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身历兴衰,感时抚事,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是前人很中肯的说明。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今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凤。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圪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
注丹青:绘画。引:唐代乐曲的一种,亦为一种诗体。
卫夫人:晋汝阴太守李矩妻,王羲之曾跟她学过书法。王右军:即王羲之,晋代大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
指褒忠壮公段志玄和鄂国公尉迟敬德,皆系唐初功臣。 简析这首诗也是写画马的,并直接送给画家曹霸。
它着重写了画家的身世、经历,类似一首小叙事诗。全诗以画家承皇帝的宠爱命再绘凌烟阁功臣像和玉花骢马为中心,极状了曹霸当时画名的显赫,因而更衬出晚景的凄凉。
这时期诗人也饱经沧桑,生活贫困,在感情上更能和曹霸互相理解。全诗写得错综多变,叙事抒情,跌宕有致,在艺术上很成功。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感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国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注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舞蹈家。
弟子:指李十二娘。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舞者为戎装女子。
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开元五载:公元七一七年。
剑器浑脱:《浑脱》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武舞,把《剑器》和《浑脱》综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舞蹈。 简析诗人写此诗年已55岁,饱经忧患,却仍滞留异乡,自有不胜今昔兴衰之感,诗中借几十年前观看玄宗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的回忆,倾述了这种感情。
3.中唐时期有哪些诗派中唐分前后两个时期。
后期诗坛有通俗、怪奇、雅正三个流派,三大流派构成了奇特的鼎立抗衡格局。通俗派诗歌的主导风格在于质实通俗,不避俚浅,讽兴时事,不虚为文。
如此倾向可谓其来有自,总体上说是其主观追求的结果。就艺术实践而言,成就不小,但缺陷难免。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此为通俗诗派审美追求的全部内涵,同时也是抗衡雅正诗派、怪奇诗派的鲜明旗帜。审视一番诗派鼎立之格局,有助于中唐诗坛形势的立体化认识。
一、中唐诗歌流派:(中唐诗歌与元、白诗派。简单运用) 诗到元和体变新(元和体),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这时期主要有: 1、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他们率领一批新的诗人写新乐府,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 2、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不平则鸣,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了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新天地。
3、刘禹锡、柳宗元也是这一时期的大诗人。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理解) 白居易是一位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的诗人。他认为,文学应当侧重于写现实,著诚去伪,把文学当作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1、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他把自己创作的八百首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这种分类不科学,前三类按内容而分,后一类按形式而分。但是,习惯使然,现在一般就按照白自己的分类分析作品。)
三、白居易《卖炭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讽喻诗的内容和特色,理解) 1、思想内容: (1)对贫苦的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而且能够“为民请命”,勇敢地揭发现实的黑暗。 (2)批评官府欺压百姓的暴行。
(3)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这是白居易讽喻诗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2、艺术特色: (1)主题明确。
(2)善用对比。 (3)语言通俗流畅。
“其言直而切。” 四、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 1、思想内容: (1)关于主题,有爱情说、讽喻说、爱情讽喻双重说。
(2)应从较广阔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和理解其“长恨”主题所蕴含的悲剧意蕴,此诗中的李、杨悲剧可分为爱情悲剧、政治悲剧和时代悲剧,也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三重变奏的统一整体。 2、艺术特色:白居易的《长恨歌》(感伤诗)艺术成就较高,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艺术感染力很强。
五、白居易《琵琶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 1、思想内容: (1)此诗主题思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此诗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将天涯歌女弹奏琵琶的技巧,和音乐的美妙描写得出神入化。 2、艺术特色: (1)比兴相纬、寄托遥深的特点。
诗中,琵琶女受人冷落摒弃的悲惨命运与作者横遭贬谪的坎坷际遇有某种类似,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寂难耐之情与作者身处穷乡僻壤、牢骚困顿、郁郁寡欢之心也暗相契合。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描述与同情,寄托着自己“沦落天涯”的身世之感。
(2)有关江月的三次刻划,意向不同,内涵各异。 A、送客时所见夜景,借以烘托惜别时的茫茫心绪。
别情的凄切与景象的萧瑟交融在一起。 B、曲终时所见江景,衬托出乐曲的引人入胜。
写出了乐曲余音绕梁的神韵。 C、琵琶女独守空船所见江景,渲染出琵琶女的孤单寂寞、凄苦抑郁。
写出她凄凉的心里感受。 (2)运用新颖精妙的形象比喻和音箱摹拟刻画音乐形象。
将抽象的音乐化为人们熟知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景象。写大弦是”嘈嘈如急雨”,以”嘈嘈”象声,以”急雨”作比。
以”裂锦”比喻曲子终了时的清脆,响亮。这就把抽象的、难以捉摸的音乐形象转化为鲜明具体的语言形象,使人如闻其声。
(3)描写琵琶女娴熟的演奏技巧和饱含深情。 (4)描绘乐曲的变化和传达的琵琶女的情感活动。
(5)以情会声,把听者对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变化的感受传达给读者。写出诗人听琵琶演奏的感受,也就为读者的想像确定了情感方向。
(6)不仅写”有声”的境界,而且写了”无声”的境界,以无声衬托有声。虚中见实,以乐曲休止时的余韵突现乐曲效果。
(7)写了琵琶女三次演奏,互不重复。 A、第一次,诗人江边送客所闻。
不完整,零星听到,但已经觉得十分精妙。 B、第二次,从调弦到完整的演奏一曲。
琵琶女在乐曲中诉说了自己的身世之悲,幽愁暗恨。这是用音乐语言作倾诉。
C、第三次演奏,作者简略叙写,但突出它的效果。 六、元稹的悼亡诗与爱情诗,《舞腰》诗,《行宫》诗及《离思五首》(其四)。
(理解) 1、元稹写情胜过讽喻,擅长写男女之间的爱情,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不是新乐府,而是轻浅的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 2、《舞腰》、《行宫》等都是艳情佳作。
3、《离思五首》(其四)等悼亡诗,哀艳缠绵,语言朴素真切,寄寓者人生至情。 七、元稹和白居易诗的异同(综合运用) 1、相同点: (1)文学主张相同。
元稹和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主张诗歌要反映政治、社会、民生。***同推动讽喻诗的创。
4.盛唐时期的诗歌盛唐指的是开元、天宝这一时期,历时50多年。
这个时期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士大夫满怀希望,情绪乐观,游宦从军,极为活跃。现实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广阔,开阔了诗人们的眼界和胸怀。
众多著名诗人同时出现使诗歌创作大放异彩,形成唐诗的鼎盛时期。盛唐诗歌的内容异常丰富,其中边塞战争和田园山水题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不少诗人往往有一段边地从军的生活经历,他们描写边塞的雄奇景象,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抒发爱国主义的豪情,反映征战生活的艰苦,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守兵将帅的骄奢腐败,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领域,加强了现实性。这类诗人中,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王之涣最为知名,他们的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采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的形式。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高适的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岑参的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的差异,其诗作又有明显的差异:“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祯《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
王昌龄在当时有“诗家天子”之称,除边塞诗外,宫怨、送别诗也写得很好。他又是七绝圣手,能以精粹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意味深长。
盛唐时期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的诗人不少,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等,其中以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王维的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渭城曲》、《山居秋暝》等,这些都是“诗中有画”的山水诗,显示了这一诗派在唐代的重大发展。
仅仅把王维说成是“山水诗人”是不全面的,他还有不少其他题材的篇章,如《陇西行》状边防的紧急,《老将行》鸣慷慨不平、表爱国热忱,《观猎》写边塞壮观、将军豪兴,《相思》抒送别、相思情意,都无不内容健康,艺术精湛,堪称名作。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色彩清淡,意境深幽,独具特色,备受人们广泛传诵。
标志着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伟大的粮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创作不仅是唐代诗歌的高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李白现存诗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其名篇多半成于安史之乱前,亦有一部分作于变乱发生后,其中有对黑暗政治的深刻揭露,有对叛乱势力的严厉斥责,有对民生疾苦的真实反映,有对拯物济世的宏伟抱负的抒写,有对个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有对爱情和友谊的讴歌,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唐王朝由全盛向衰败转折期的社会生活与时代心理。
安史之乱前的代表作品有《长干行》、《蜀道难》、《子夜吴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战城南》、《将进酒》、《远别离》、《北风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安史之乱后的代表作品有《古风·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的诗歌,内容博大精深,感情一泻千里,理想主义、叛逆精神和英雄气概构成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
善于运用豪迈、热烈、夸张的语言,借神话传说而极力驰骋幻想,创造出壮丽奇谲的意境和巨大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放浪纵恣的独特艺术风格。总之,李白极大地开阔了诗歌的美学境界,发展了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及其表现艺术,登上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光辉顶点。
较李白稍晚,以诗歌反映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社会现实的,是与李白齐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李白的诗歌主要是安史之乱酝酿时期的写照,而杜甫的作品则为动乱时代的“诗史”。
安史之乱前,杜甫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揭露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政治的腐败、剥削压迫的深重,并深刻地表露了自己对时局的隐忧。安史之乱后,他饱经离乱之苦,又写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羌村》、《北征》、“三吏”、“三别”等名篇。
后来在逃难和流浪中,又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岁晏行》等佳作。杜甫的诗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对受迫害者寄予了深挚同情,成为后来白居易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他善于把时事政治和个人身世遭遇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生活场景的典型概括,又有主观情感的浓烈发抒,熔理、事、情于一炉,包孕深闳,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民歌,两汉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这一现实主义的传统却未能得到进一步发扬,直至初唐陈子昂横扫齐梁诗风。
5.你对中唐时期的诗文化有多少了解1、唐朝儒释道三教并存,形成了以儒家政治伦理为基础,佛道学说兼容并蓄的政治思想体系,既巩固了统治,又促进了三者相互吸收,不断完善。
在这种氛围下,人民的宗教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为诗歌创作扫除了诸多障碍。2、唐朝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和平***处的外交政策,实行经济、文化交流政策,这些交流对唐诗的内容和风格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启发。
3、从秦汉以来,诗词经历了长远的发展过程,创作方式、文体特征、艺术技巧、声律运用以及语言风格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巨大财富。对文化的传承进一步奠定了唐诗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在继承文化遗产的同时推陈出新,把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唐朝诗人不仅继承发展了秦汉以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还发展了各种形式和技巧的艺术传统,更创造了风格优美的近体诗。近体诗的创造和成熟是唐朝诗歌发展史的大事件,它把诗歌艺术特色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唐后期古文运动、传奇小说和佛经古诗促成了诗歌的散文化,曲子诗的兴起又给晚唐诗歌开拓了新道路。
6.唐朝时期比较著名的诗词人李白 杜甫 白居易不用说了吧
杜牧:《泊秦淮》
李商隐:《无题》
元稹:《问乐天贬江州司马》
刘禹锡:《》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昌龄:《出塞》
韩愈:《早乘水部张十八员外》
柳宗元:《江雪》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
孟郊:《游子吟》
李贺:《马诗》《李凭空侯吟》
韦应物:《》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骆宾王:《鹅鹅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