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道德经》诞生记(散文)

《道德经》诞生记(散文)

《道德经》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和注释最多,被翻译文种最多,出版数量最多的著作。由其为《道德经》注释和探讨的著作汗毛充栋,可见这是知识和智慧的宝库。

在古代,对于《道德经》,有从养生方面研究和注释的,如河上公,吕洞宾;有从政治权谋方面研究和注释的,如唐玄宗、宋微宗;有从哲学方面研究和注释的,如王弼。另外还有很多大学问家都从不同侧面对《道德经》进行过注释。如:魏微、王安石、司马光、苏辙、吴澄、释德清、王夫之、王念孙、马叙伦、奚侗、高享、严灵峰、朱谦之、陈鼓应等等。在现代则有从科学和管理方面研究和注释的。

有人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养生著作,有人认为是一部哲学著作,有人认为是一部政治著作,有人认为是一部科学著作,有人认为是一部兵书。可见《道德经》之博大精深。

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著作,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等诸多学科的基本要素,其深度、广度和精度令中外学者佩服之极。

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是怎样诞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我们知道,《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而老子是周王朝守藏室之史。他征集、保管进而饱览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典籍,这为他创立学说奠定了基础。

春秋末年,周王朝内乱,老子弃官回到了故里,后又到隐阳山隐居著书。

当年老子要著的书,可不是我们现在见到的5000言《道德经》,而是一本浩瀚巨著。著作分为两大部分:宇宙述论和人尘述论。每一部分又要分为很多卷。

老子的这部著作,不仅框架大,内容也包罗万象。事例、论证都是经过了认真核实,仔细推敲的。老子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在描写上也是精细如微,叙述上,道理讲的深入浅出,玄而易见,精辟透彻,不偏不倚,语言高妙,生动传神。

为了这部著作,老子从公元前499年到公元前478年,历时21年,可说是耗尽了心血。

老子认为:终日繁乱不安,无法静下心来真正地去独立思考,终日应付杂事,淹没在世俗之中,甚至让你的学说听任世俗的摆布,那么,你的学说不是世俗的综合,就是脱离不了低俗之壳,或者是杂家理论的总汇。这不是说一种学说可以脱离凡尘,脱离世事而从十万八千里高空产生,而是说创立一种学说,必须要隐、要藏、要安、要静、要独写独思。

老子基于这些认识,是在隐居的情况下,经过了漫长的21年,历尽心血创作。不难想象,这21年,老子是在寂寞孤独的奋斗中渡过的。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问家,经过21年苦苦奋斗所著就的著作,如果闻世,那将是何等的惊世骇俗!

无奈,当时天下大乱!

整个春秋时期,国家都在打仗。

仅仅史书记载的战役就有很多很多:齐桓公伐楚之战,齐鲁长勺之战,宋楚泓水之战,晋齐鞍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围郑之战,秦晋肴之战,晋楚必(阝)之战,晋楚鄢陵之战,吴国灭徐之战,吴楚之战,吴越携李之战,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夫椒之战,吴、鲁、邾、郯自水上联合攻齐之战等等。

战争打到公元前478年时,楚国出现了白公之乱。陈国乘着楚国内乱,兴兵伐楚,引起楚惠王对陈国的愤怒。待白公之乱平息之后,楚国怀着大发泄,大报复的心态,血洗陈国。陈国地面鸡飞狗跳,一片火海。

战火不仅烧到了陈都宛丘,也烧到了苦县,烧到了老子的故乡曲仁里,连老子隐居的隐阳山也未能幸免。

这天,老子外出散步,一群身穿黑衣的凶残楚兵闯进了老子的住所。进屋乱翻一气,也没发现什么贵重的东西,于是,放火将三间茅房点燃了。

火越烧越旺,这时,一个黑头黑脸的楚兵,抱着一大卷帛绢走了进来,他大声嚷道:“宝贝,宝贝找到了,真他妈藏的严实,从山洞里找到的。”

几个楚兵急忙围拢过来,打开帛绢一看,上面画满了看不懂的黑道道。呼啦——呼啦——,一大卷帛绢全部打开了,里边只有一个木轴轴。几个楚兵十分扫兴,又非常生气:“这是他妈的什么玩意,扔到火里烧了它。

几个楚兵一起,把弄成了乱七八糟的一大堆帛绢,扔入了熊熊燃烧的烈火。黑脸楚兵龇着白牙,凶恶的脸上露出了发泄的快意。

就这样,老子二十一年的心血,被毁之一炬。

楚兵走了,老子望着被毁之一炬的手稿,呆了,傻了。

但老子毕竟是老子,他平静下来之后,痛下决心,准备到能够左右时局的大国去,大力传播自己创立的道家学说。他心想:“可恨的楚贼,你们烧了我的著作,并没有割下我的舌头。我还能讲,一定要把天道学说讲到在普天下传播开来为止。”

从此,老子离开家乡,开始了到处讲学。

当时的形势是:函谷关一东正在内乱,人们没心思听他讲的天道人德学说,而函谷关一西,相对平和,天、地、人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利于他讲学传道。于是,老子决定首先到西边的秦国去讲学。

公元前478年夏,绿野莽莽,阳光明媚,老子骑着青牛,穿着布衣,带着三十多位第子,开始了西行。此时,老子已经是九十三岁的老人了。

往西去秦国,必须要经过函谷关。函谷关是天下著名的雄关险关。两边山峰高峻,中间是一道函蓄的峡谷。

在此镇守函谷关的关令名叫尹喜,尹喜曾经是周朝的大夫。此人学富才高,喜欢钻研天文星象,探究人间福祸,推测世道变异。尹喜年轻时就特别佩服老子的学识和品德。今天听说老子要西出函谷,到远方去讲学。心想,这样的大学问家,可不能轻易放他过关。

尹喜安排把守关门的士兵,一定要把老子给拦住。

老子在函谷关被堵住了,尹喜得到报告,马上赶来向老子参拜。

参拜归参拜,但尹喜就是不放老子过关。

尹喜的目的很明确:一是他特别敬慕老子,把老子留下来可以随时请教。二是他想让老子给他写本书,作为纪念,他也好将书一代一代往下传,他相信老子的书定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和教益。

一提起写书,老子的心里顿然难受起来,大书被焚的伤痕牢牢铭记在了老子心中。老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尹喜一而再再而三的恳求。

最关键的一点是:老子不写书,尹喜不放老子过关。

老子想:自己已经九十多岁的人了,一生的理想还没有实现,时间就是生命,同晚辈拼时间,自己拼不起呀!

于是,老子答应写书。

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这本书,就是宏伟巨著《道德经》。

《道德经》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