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扬州,所以童年的回忆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理。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的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景,把扬州装扮得更加美丽。我家附近有一处名瘦西湖之地,那里风景优美,是可以散步的地方。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西北部,因湖面瘦长,故称“瘦西湖”。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两岸有小金山,徐园,白塔等景点。清乾隆、康熙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之说。瘦西湖附近,也有两处著名的景点,那就是个园与何园。个园园主花大力财力修建此园,其最负盛名的乃是四季假山。其令我最喜欢的是冬山,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何园园主何芷舟刀在光绪年间修建此园。园内布局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家乡还有许多民间小吃,特色工艺,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像那蜜蜂与花朵,小草与土壤似的。那种感情使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名师点评:“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读者对扬州的深刻印象。扬州的重点写的是瘦西湖和个园何园。“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点出了瘦西湖的特点在于一个“瘦”;个园“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令人心旷神怡;何园“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让人心生向往。“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短短一句,激起后世多少人对这个城市绵绵不绝的向
往。扬州的存在,对于骨子里浪漫的中国文人,更多是一种对意气风发的怀念,即使没去
过,仅仅从前人的诗句里,便不乏对她的动人想象。哪怕到了现在,她已经不再是历史上
的通都大邑,但“扬州”二字,却依旧包含着不尽风流,永不失其“繁华似锦地”的精神
感染力。这一切,我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运河。中国的城市,多因水而兴,扬州就是
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大运河未开凿以前,扬州在历史上的出镜率是很有限的。大家盖棺论
定的暴君隋炀帝,想想还是有功绩的,唐代诗人皮日休就有诗云“若无水殿龙舟事,***禹
论功不较多”。至少在我看,那些贤明圣主,很少有象他这样,兴修了一个工程——不管
他的动机如何——能够遗惠至今的。被东西走向的大河横切的中国,于是有了南北的沟通
,由此也造就了扬州第一个大红大紫的兴盛时期——唐代。
今天,扬州的东北方有个茱萸湾公园,西边紧挨着京杭运河。说是公园,到了那儿才发
现,冷冷清清,无甚游人。通向公园深处的寂静路上,两旁满眼是枝蔓丛生的灌木、树林
,河边风很大,快半人高的蒿草被吹得颤颤巍巍,透着荒凉。几乎难以想象,在隋唐时期
,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便是这里——茱萸湾。看着寂静的河面,一个人,
有点儿“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意味。于是在那儿,我又一次听了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音乐声起,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两个城市:长安和扬州。不同以往的是,站在茱萸湾,
我终于身临其境——
这里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往南直通长江、出海口,往北可入黄淮、关中,放眼全国,
再无这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连接点。一年四季,千帆竞会,万商云集,随之而来的少
不了有各色店家、梨园子弟、墨客骚人……而街市坊间,绣户珠帘,每华灯初上,觥酬交
错吟咏唱和,其一时之盛,不让京师,天下人号为“扬一益二”(天府之国四川都没这里
富足)。就连寻道访仙的李白,听说哥们孟浩然要去广陵,也带着几许神往,留诗“烟花
三月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