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可娉
伍可娉,笔名小草,原籍台山,1959年考入中山医学院(现为中山医科大学),1965年毕业后从医。1982年全家移民美国,定居旧金山。现为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员。
中文名:伍可娉
别名:笔名小草
籍贯:台山
出生地:台山县冲蒌镇建基里村
性别:女
国籍:美国
职业:文学作家
毕业院校:中山医学院
代表作品:《金山伯的女人》《要嫁就嫁金山伯》
简介
伍可娉,一个地道的台山旅美女作家,她经过10多年的酝酿,流着泪水写出的长篇小说《金山伯的女人》在美国出版发行。这是至今为止,第一部反映台山侨胞移民美国的骨肉分离血泪史的长篇小说。伍可娉要告诉五邑籍新生代的华侨们,历史不会重演,但我们不能忘却历史,让我们牢牢记住这段沧桑的岁月,去奋斗美好的生活。
经历
伍可娉出生于原台山县冲蒌镇建基里村,在台山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1959年考上了广州中山医学院(现为中山医科大学),她在台山生活了19年。
1965年,伍可娉大学毕业后,在当时的中山县当儿科医生。几年后,她和自己的大学同学喜结连理,并生下4个女儿。
70年代末时,国内高考的竞争压力实在太大,伍可娉很担心4个孩子将来能不能都考上大学。通过侨居美国的父母打听后,她发现,当时在美国考大学比在国内容易一些,于是,她决定举家移民。“移民不是为了追求和享受,而是为了让孩子们都能上大学”伍可娉说,她和曾祖父、祖父不一样,此次金山之行不是淘金,而是为了孩子。
1982年,全家来到美国。在新的国度里生活,一家人开始很不习惯,因为原来国内的文凭在美国得不到承认,夫妇俩除了要照顾孩子之外,还要读书,考取文凭。经过努力,丈夫考到了针灸执照,开了个诊所,伍可娉则开了家花店。
工夫不负苦心人,她可爱的“四朵金花”长大后都考上了大学,现在也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创作
在美国的生活安定之后,从小就喜欢写作的伍可娉积极地给《世界日报》、《侨报》、《中国时报》等报刊投稿,几年下来,她发表的诗歌和散文也积累了一定数量,同时她也陆续推出了一些小说。
“如果没有家乡给我的生活体验,就没有《金山伯的女人》。”电话里,伍可娉显得有些激动,她说,她非常庆幸少年时期在家乡经历的种种人和事,儿时在村里的所见所闻一直让她刻骨铭心,甚至越来越清晰,终于长成一个大包袱压着她,逼着她要向人倾诉。
于是,她天天都在饭桌上,和丈夫、女儿讲村里的金山伯女人们,但她仍然不解恨。儿女便说:“妈咪,你不如把它写成小说,告诉所有人。”女儿的这句话,触动了伍可娉的心灵深处。1993年,她开始写提纲,查找关于台山的风土人情史料、历史资料,没事就天天缠着妈妈回忆村里的故事。酝酿了10来年,30万字的长篇小说《金山伯的女人》去年终于“炼成”。
拿着初稿,她第一个交给“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刘荒田,没有想到,刘荒田的评价是“很棒!”“很真实!”这使伍可娉感到很惊喜。刘荒田把小说介绍给美国的出版社,受到了出版社的欢迎,一个月后,小说成功出版。
作品
旅居旧金山的华裔著名女作家伍可娉的长篇小说《要嫁就嫁金山伯》由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隆重出版。这是伍可娉女士“金山伯三部曲”中第二部长篇小说。
“金山伯三部曲”是海内外第一部全方位描写著名侨乡台山女性与家人分离血泪史的长篇巨著。第一部《金山伯的女人》,描写的是嫁给金山客的台山妇女群体生命在无尽等待中的难言痛楚。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著名散文家刘荒田评价《金山伯的女人》的心酸与悲凉时曾作了一番经典的概括:“极短暂的团聚,与生命等长的分离,空闺中的期盼,空床上的煎熬。”
《要嫁就嫁金山伯》跨越三代人,分隔台山、金山两地,期间涉及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所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人物有上百个之多,众多线索纵横交错,作者以时间为经,主要人物的性格发展为纬,有条不紊的讲述故事,场景之间的切换也极其自然,期间穿插神话传说、梦境编织出一幅多层面立体带有魔幻色彩的侨乡风情画。
纽约商务出版社总编辑冰凌说,伍可娉女士的“金山伯三部曲”题材新颖,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对华人华侨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文本,有开创性意义。88岁高龄的华裔著名学者赵浩生通读了《金山伯的女人》后对我说:“这是一部很有份量的小说!是一部描写华人历史的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写得非常之好!我是全部读完的。我很高兴。”他还建议:“作者很有写作功力,写得非常细,文笔很好!我建议这部小说要拍电影,拍成了电影,一定能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