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也读史铁生

也读史铁生

笔者按这是我三十二年前写的一篇读书笔记,有友人要我抄出来与大家分享。我读书不能算少,但史铁生的一页始终翻不过去。2002年12月31日,史铁生逝世,享年59岁。次日大小报纸都刊出了讣告和纪念版文稿,杭州的《都市快报》用了整整一版,副标题是二行字:他的文字有一种苍凉的况味,是穿越苦难后在风雨中翱翔的黑色海燕。除了名家悼词和个人简历外,署名萨苏的作者还写了一篇题为《在墙上开门窗的人》的评论,评论中说:“史铁生走到21世纪,他的文风和思想没有取悦时代的任何迹象——他坚持的,不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东西,而是属于永恒的东西。永恒的东西,有的时候未必适合于每个时代,所以时代的弄潮儿大可嘲笑他的落伍,却不知道,几百年后,史铁生可能还在,潮却早已退了。”就用他的这段话,作为这篇笔记的按语吧!

不久前《兰溪日报》刊登了陈君的文章《感觉史铁生》,办公室里就有同事问我:“你知道史铁生吗?你读过《命若琴弦》吗?”我于是忽然地想起,史铁生不就是1996年《东海》30万元文学大奖的得主嘛!于是眼前就浮现出他头戴线织鸭舌帽,身着细纹灯芯绒茹克衫,下巴微翘,鼻梁坚挺,嘴角边露出不屈的刚毅,镜片后闪烁着淡淡的哀愁,危然坐在轮椅上的身影。这身影出现在我们浙江电视台的前几天,我刚好买了一部他的41万字的小说《务虚笔记》,这是一部非常耐读,且引人深思的鸿篇钜制。然而,我至今对他的小说不以为然,却认为他的成就在于散文。

史铁生是北京的老三届,插队回城时双腿已经残废,在一个街道手工作坊里打了七年工。这期间,为他愁苦终身的母亲怀着万般无奈离开了人世。他于是形单影只,丫然独立于刚刚骚动起来的竞争社会。然而,史铁生没有被接连而来的打击撞昏了脑,也没有为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他坐在独有的“战车”上,手握一支“金不换”的笔,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通向文学殿堂之路。1989年,他的成名之作《我与地坛》问世了。翌年春,《新华文摘》全文刊载了这篇恬淡从容、格调回异、充满哲理的散文,史铁生的大名从此登上了当今的文坛。关于他的经历,有他自己的《随笔十三》可以佐证,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1989年以来,史铁生不时地用他优美流畅的文笔敲打着读者们的心扉。在《我与地坛》中有段春、夏、秋、冬的比喻,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的佳篇,他说:“如果以一天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用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晣;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这样春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塑。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他后来又在《务虚笔记》中借一个失恋人的倾诉,进一步阐述:“这一乐章是如泣如诉的行板,是秋天荡荡对往日的怀恋,是掉进深渊的春天的回声,是夏日旷野中的焦渴,是绵绵冬夜的幻梦。”穷达天地,极尽比喻之能事。

再后来,史铁生又有《好运设计》、《爱情问题》、《病隙碎笔》和《神位、官位、心位》等作品问世。他评说命运:命运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悲壮。”;他评说爱情:“爱情,不是自然事件,不是荒野上交媾的季节。爱情是社会事件,是亚当夏娃走出伊甸园之后发生,爱情在相互隔膜的人群里暴发的一种理想。”;他评说死:“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它是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又评说佛的本义:“佛并不是一个名词,并不是一个实体,佛的本义是一个动词,是行为,而不是绝顶的一处宝座。”细细品味,篇篇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如果陈君是读了《命若琴弦》后感觉史铁生,那么我就是读了史铁生感受史铁生了。感受之后,便有他的小说不如他的散文这个结论。见仁见智,各不相同。但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是殊途同归。(1990年冬写于城北和平路寓所)

22.5.28施福山重发于黄龙洞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