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前尘·昨夜·此刻》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尘·昨夜·此刻》读后感1时光成就一切,包括我们的繁华与荒芜。
——题记
一盏茶,一卷书,清饮香茗,细读文字,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那个流连在万千朵盛开的莲花中不肯离去的身影。一席白衣,不慕荣利。袅袅佳人,亭亭玉立。
深读作品,会渐渐发现,一类别样的文章在文集之中,其中绝大部分都在描写“父亲”口中所述的蒙古,古老的血脉流淌在身体中,却难以得见那豪迈奔放的故土。作者笔下的草原上,有碧波荡漾的河水,有千百头自由驰聘的野马,还有那赤壁金戈下的落日,万般风情,皆尽诉诸笔端,这些大都是作者带着朦胧的渴望,循着父辈们的记忆,用心,而非是用眼挖掘出来的。
前尘忆尘封往事。一件件被历史的风尘掩盖住的往事又被重新提起。追忆过去和曾经,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被保留心中。不禁想起自己的种种过往。时间不断的流逝,回过头看,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那记忆中永远挂着一幅笑容的慈祥面孔,那天真快乐、似乎不会被时光摧残的稚嫩面庞,还有那红砖墨瓦的童年街巷以及街角幼儿园中那弯曲的滑道……。这不正是作者口中可望却不可及的高原吗?只能埋藏在心中,时常回想罢了。
昨夜怀风雨峥嵘。怏怏细雨过,不落稚蓬荷。当刚刚经历完的事重又浮现眼帘,我们能做的又是什么呢?懊悔,还是欣慰。作者列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文笔平淡婉约,似乎仅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把自己的感受一一道来,使我们看到了她的内心、她的高贵、她的庄洁、她的美丽。那是一片不染凡尘的'净土,恰如一朵白莲,傲立于雪山之巅,它的光辉似乎亘古不变。
此刻蕴今日之月华。如果以时间为界,此刻中包含的正是对今日的珍惜。席慕蓉的语言是宁静的,同样也是恬淡的,细腻的,每一个字中都包含着一种似乎可以让人沉浸的魔力。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也仿佛都拥有着复杂的感情,似乎是他正在用整个世界和你对话,而你也可以看到她脸上的微笑。
全书读罢,我看到了广阔无限的草原,听到了铿锵有力的蹄声,闻到了漫山遍野的花香。读席慕蓉的文字,就好比轻轻迈入碧透的湖水,舒爽享受,而低下头就会发现圈圈涟漪之后,似乎露出了自己的身影,虽然模糊,却有如此之多的相同点。
时光一去不返,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的把握好我们的此刻,而前尘和昨夜,也应细细的折叠好,放在心底深处珍藏。
《前尘·昨夜·此刻》读后感2近日,我阅读了席慕蓉写的《前尘·昨夜·此刻》,在书中,我跟随作者,时而徜徉在家庭的港湾,时而驰骋在蒙古草原,在这本书中,我从中领悟到关于祖国和家乡的道理。
这本散文集收录了席慕蓉的大多数作品,她的文笔清新隽永,早期作品大多在平淡的氛围中讲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经历了逃难、辗转多地的生活,虽然动荡不安,但仍然充满了幸福,令我感受颇多。
作者的家人即使在贫困之时,也依旧坚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资助他人,这令我感动,这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做出的事情。那被资助人最后的感谢,又令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否做到感谢他人的帮助呢?
作者童年时与家人度过的幸福时光,无数次地击中了我的心房,令我的思绪仿佛飞向了遥远的香港,滑翔过那草地,那石阶,那蕴藏其中的童年,那石阶之上的稚嫩的脚印,那隽永的文笔仿佛时光的船只,载我到过去遨游。
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作者的祖母去世,那一瞬间的悲伤仿佛瞬间充斥了心房,令我身临其境,无限悲伤,只因我从其中也读出了我的经历。不久前,我的奶奶去世了,那种悲痛仿佛昨日,挥之不去,即使现在想起来都会泪流不止,那曾经的快乐全部兑换成了今日的哀伤,作者对于自己未能尽孝的后悔,我也深有体会。
家是幸福的,也是拥有悲伤的。
后期,席慕蓉的主题从小家变成了大家,她开始追寻深藏于自己血脉深处的蒙古血统,她不远千里来到蒙古,寻找自己的家族、自己的根,听述着过去的故事,努力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故乡。
读到这里,我不禁有些羞愧了,作者如此拼尽全力地去寻找自己茫然的过去,而我却从来没有关心过、找寻过自己的民族,明明我比她容易千倍,却从来没有过那种源于血脉深处的自豪,那种迫不及待向别人炫耀的冲动,却仿佛从未没有出现。
作者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族人之间的相互信任,都令我既神往、又恐慌,现在,汉族这个中国最庞大的民族,族人之间却没有书中那般的信任与友好,人与人之间的淳朴与友好荡然无存,存在的只有彼此之间的猜疑,这不禁让人感到悲哀与绝望,我们只有推己度人,真诚待人,才会如书中的蒙古族那般友好。
正如席慕蓉说说:“这个世界是由一个个小我构成,小我推动大我。”我们只有处理好自己的小家,才可以推动民族的大家,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友好、和平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