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书就应运而生,即文字与文字载体的集合体。书是人类文明的浩瀚天际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以能够著书立说为荣,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志,可见书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之高。从商代先人将符号刻画在龟甲、兽骨之上,到西周人们将铭文刻在器皿内壁或背面,将战争、典礼等历史事件刻于金石之上,再到竹简、木牍、皋书,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之后发明了卷轴书,到发明了经折装书开始出现封面和封底,继而旋风装、蝴蝶装、背包装、线装书一一登上历史舞台。随着现代印刷、美术技术越来越发达,如今图书出版业的书籍设计已经百花齐放。
走进书店或图书馆,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常常让人无所适从,不知该从哪一本读起。我们选择拿起一本书,一个原因可能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另一个原因则是被书籍的封面、装帧所吸引。从一本书的设计风格就可以看出这本书和买书的人是不是气味相投,有时候选择买一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它的封面。可以说,现代书籍设计艺术已经从传统典雅纯净的审美观转变为强调视觉效应的纯粹艺术表达,从实用、经济、美观的装帧原则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本书的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人说书籍设计是“一张纸开始的故事”。从最初的纸张选择,到封面、封底、书脊、扉页、目录、内页、页码页眉等的设计,插图的选择和绘制,印刷的完成,特殊印刷工艺的选择,以及适合装订形式的选用,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与书呈现的最终效果息息相关。所以研究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很有必要的。封面旧称“书衣”、“书皮”、“书面”。书籍装帧包括多道工序,涉及多个美术领域,但封面是一本书最要紧的装帧。封面艺术包含了书籍装帧艺术家强烈的艺术情感,而这种情感是与文字所承载的情感相吻合的,即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好的封面艺术能够调动读者阅读的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图案形式比语言传达示意更强,它可以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对事物和感情进行交流。
二、古代线装书
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当时的书写材料,竹、木仍为大宗,其次是帛。纸写书,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都没有充分的根据说明在汉代(特别是西汉)就已普及。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公元14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
著名学者邓云乡在谈到线装书时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首先在于它的载体线装书,没有线装书,无处看线装书,不会看线装书,那就差不多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可以说线装书上蕴含了浓厚典雅的文化气息。
线装书的美感藏在简单的封面里:泛黄的宣纸、最右端多种样式整齐的装订线、刻书工匠的字挺劲有力,间隔匀称,书法或浑厚雄伟或秀雅清逸,墨浓黑而光亮,,整个封面还体现着黄金分割比的美感。而印在封面上的或大或小或圆或方的印章为简单的封面点缀了一抹亮色。
古朴、简洁、庄重、典雅、实用,这种风格也与中国古代踏实治学,注重修身和精神层面的追求紧密联系。不同的时代地区的线装书会有不同风格的字体、板式,穿越古老的书籍设计艺术,我们仿佛是在昏黄的灯光下与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古人邂逅交心,流转与历史时光之间,对历史产生了浓重的敬畏。
三、民国时期书刊设计文化
随着西方文化逐渐渗透进国门,我国文学文艺类书刊发生了很大的风格上的转变。
书刊封面的设计不再是简单的标题和作者,而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刊的内容,图形、色彩、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个要素。装订也由单一的线装书转变为32开本成为书刊开本的主流。
这一时期封面设计出现了集中不同的题材。第一种是传统文字题材。民国时期以体汉字书法或者美术字体为主的封面有行书、隶书、篆体等。这些字体既有传统的审美意蕴,又富含形式感和体积感的时尚元素。
第二种是“鸳鸯蝴蝶派”文人们带来的题材。他们最早颠覆了一成不变的素面朝天的古书书衣的样式,将才子佳人搬上了封面。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鸳蝴派”书刊大都是请名画家专门画封面画,不用现成的照片作封面。在摄影技术还没有大普及之前,手工绘画仍是封面装帧最主要的技术手段。而在照相封面泛滥的今日,更加感觉手绘封面的可贵。手绘封面在今天可称之为“失忆的影像”。这一类书籍主要以消遣为主,封面追求时髦,板式注重美观,封面女郎的照片充满整个封面,刊名等文字信息标记与照片之上,能够清晰反映标题和主要出版信息,整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第三种是中西杂糅图文并茂的题材。有洗练、朴实、静雅的传统风格,也有受到西方艺术风格和现代的构成形式主义设计观念影响的“学院派”,表现形态抽象很富于想象。
这一阶段出于新文化运动时期,闻一多、鲁迅、沈从文、丰子恺等人一改鸳蝴派的风格,老舍这样描述理想中文学期刊的封面:“素的与花的相间,半年素,半年花。素的是浅黄色或乳白色,由有名的书家题字,只题刊名也好,再写上一首诗或几句散文也好。
一回一换,永不重复。花的是由名画家绘图,中西画都可以,不要图案画。一面一换,永不重复。封面外套玻璃纸,以免摸脏了字画,每期封面能使人至少出神地看上几分钟,有的人甚至于专收藏它们,裱起来当册页看。”
在这个中西碰撞、新旧更迭的时代,这些艺术中体现出了一种气韵之美,也体现了设计者极高的修养——对诗歌、书籍、绘画、工字都有深厚的祭奠,使这一时期的图书开始形神兼备,既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又有对传统文化的坚持。
四、现代的书籍设计
随着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和科技的进步,艺术设计的技巧更多,对现代美术、心理学、自然科学的结合更加广泛和深入。到如今,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给我国现代书籍设计概括出特点,如果有的话一定是多元化。
封面艺术创造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如书的开本大小、字体选择、空间组织、色彩配置、层次关系的划分等,均要求其形式结构的严谨性、形态的可视性与美感的合规律性。有些书籍通过强烈的对比产生冲击力,有些则强调和谐统一的画面感,有些设计富于动感,有些则严谨庄重。有不同的装饰纹样、有特定的表现意象、可以运用抽象、留白……
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是“世界最美的书”,这评选的标准有四: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字图像之间的和谐;二是书籍的物化之美,对质感与印制水平的高标准;三是原创新,鼓励想象力和个性;四是注重历史的累积,体现文化传承。可以说这一世界级评判标准也是现今我国图书出版所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
有趣的是,我国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的图书多数都与传统文化有关。比如《诗经》,虽然《诗经》采用的是西式装订法,但在设计上特别加入了中国传统线装书的神采,封面是用刨毛的牛皮纸做成,手感粗糙,简单的黑白色调,右下角画有几片竹叶,两只小鸟展翅欲飞,“详解”“精译”字样做成印章形状置于封面空白处以平衡画面。既有现代书籍包装的简洁灵动,又传递出中国文化的传统韵味。再如《曹雪芹风筝艺术》,运用了线装书的古朴典雅的风格,画面虚线使风筝有了飞翔的感觉,再加上风筝亮丽的颜色,使整体效果简单却不失却灵动。《梅兰芳戏曲史料图画集》
也也是烫金线装书样式。
当然,还有一类书则更多凭借其设计创意取胜,如《蚁呓》,为读者提供了充分的互动空间,留白更体现一种禅意,《不裁》设计上用毛边纸,没有裁切过,读者必须通过裁书才能完成阅读。 当然这类书的封面设计也有其独到之处。
看了很多很多书的封面之后,最后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其实最好的东西总是最简单的,不需要过于绚烂繁华的色彩,不需要太多图画,简单,鲜明,和其思想性才是最弥足珍贵的。也是在如今纷繁的图书中最可以脱颖而出的设计,能让行走在钢筋水泥间的人们感受到与商业社会普遍的浮躁不同的气息。此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也需要通过创新和坚持,使得带有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能够保持其活力和魅力。
封面书衣是文学艺术的百花园,是记忆的化石,是文化的遗珍,是历史的剪影,是人世的片段,是藏家的珍爱。莫道是,看尽了人间的繁华起落,灯火阑珊,光影掩映,还存有书的衣裳这样的艺术形态;这样的一抹风景令人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