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偏激的文言文

偏激的文言文

1. 戈谦的文言文翻译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任监察御史。

出京巡察江西,上奏言事违逆了皇帝的旨意,被贬出峡山知县。又因事获罪被免除官职遣送回乡。

仁宗做太子时,一向知道弋谦刚直。等到继位,仁宗征召其任大理少卿。

弋谦直言陈述时政,说官吏贪婪凶残,政事大多不合洪武时的旧制,以及有关官员索求没有限度。皇帝大都采纳了。

不久弋谦又对五件事发表意见,言词过于激烈,皇帝就不高兴了。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人因而弹劾弋谦,说他诬陷毁谤,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联合检举弋谦。

皇帝召见杨士奇等谈论这件事,杨士奇回答说:“弋谦不熟悉大体,这样做只是内心感激皇上法肠瘁段诓灯搭犬但华破格提拔的恩典,想要报告罢了。主上圣明则大臣正直,希望陛下宽容他。”

皇帝于是没有惩罚弋谦,然而每次见到弋谦,言语神态非常严厉。杨士奇很从容地进言说:“陛下下诏求直言,弋谦言词不恰当,触怒了皇上。

朝廷外的臣子都害怕,以弋谦进言之事为鉴戒。现在四方朝觐的臣子都聚集在宫阙下,看到弋谦这样,将会说陛下不能容纳直言。”

皇帝警觉省悟,说:“这固然是不能包容,也是吕震之流迎合我而加重了我的过失,从今应当赦免他。”于是(只是)不让弋谦上朝参拜。

不久,皇帝因为上奏章论事的人越来越少,又召见杨士奇说;“朕不过是恼怒弋谦过于偏激言过其实罢了,朝中大臣就一个多月没有进言。你和众臣说说,向他们表明朕的心意。”

杨士奇说:“我空说话不足以让他们相信,请求皇上亲自下旨。”于是下令在床塌前书写敕令承认过失说:“朕自即位以来,臣子百姓上奏章有数百份,没有不欣然听取采纳的。

如果有不恰当的,不加以谴责呵叱,这是群臣都知道的。近来,大理少卿弋谦所上奏的事,大多不是实事,群臣迎合我的心意,相继上奏章说他故意表示正直以沽名钓誉,请示依法惩处他。

朕都拒绝而没有听从,只是不让弋谦上朝参拜。但从此以后,进言的人更少了。

现在从去年冬天没有下雪,春天也少雨水,阴阳不合,必定有人的过错,怎能没有可上奏的事?而做臣子的,怀着自我保全的想法,退缩而不进言,用什么来表示忠诚?朕对弋谦一时不能容忍,未尝不自觉愧疚。你们这些大臣不要以先前的事为鉴戒,对国家的利弊、政令的不妥当之处,直率地说不要忌讳。

弋谦上朝参拜像往常一样。”当时中官在四川采木,贪婪蛮横。

皇帝因为弋谦清廉耿直,命令他去治理。朝廷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也因此废除了采木之役。

宣德初年,交址右布政戚逊因贪财好色被罢免,朝廷命弋谦去代替他。王通放弃了交址,弋谦也被判死罪。

正统初年,被赦免为平民。土木事变发生后,弋谦以平民身份到京都,举荐王通和甯懋、阮迁等十三人,说他们都是奇才可以任用。

众臣商议任命王通为石亨的副将,弋谦请求专门任用王通,事情就搁置了。朝廷众臣认为弋谦有显赫的名声,便上奏请求留下他,朝廷也没有回应。

景泰二年,弋谦又到京城,上奏章推荐王通等人,朝廷没有采纳。回家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仁宗胸怀宽大,包容直言,弋谦因此得以无罪,仁宗反而责备吕震等。

2. 文言文翻译

丞相掾和洽向曹操提出建议说:“天下的人,才干和品德各不相同,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选拔人才。

以过分的节俭朴素来约束自己是可以的,但用这标准来限制别人,或许就会出现许多失误。如今朝廷上的舆论是官吏中穿新衣服,乘好车的人,就被称为不清廉;而不修饰仪表,穿破旧衣服的人,则被赞为廉洁。

致使士大夫故意弄脏自己的衣裳,收藏起车子、服饰。朝廷各部门的高级官员,有的还自己携着饭罐,到官府上班。

树立榜样以供人仿效,最好采用中庸之道,这样才能坚持下去。如今一概提倡这些使人难以忍受的行为,用它来约束各阶层的人士,勉强施行,必然会疲惫不堪。

古人的教化,只是务求通达人情;凡是偏激怪异的行为,则会包藏虚伪。”曹操认为他的见解很好。

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文言文)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选段: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释义:

君子的行为和操守,以平静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以俭朴来造就自己的品行。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白志向,不扫除外来滋扰无法到达弘大目标。学习必须埋头埋头,而本领来自学习。以是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本领,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结果。

放纵懒散就无法奋发精力,暴躁冒险就不能熏陶性情。时光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时光而流逝。最终枯败寥落,大多不打仗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伤心地坐守着那缺少的居舍,其时痛恨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赏析:

此文章著成于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老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全心全意,鞠躬尽瘁。他为了蜀汉家国事业日夜操劳,完全顾不上亲自教导子孙,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和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同时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 古文翻译如下,求解释

东造这个人,于是就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边,说他看到老残身上穿的还是棉衣,于是赠送了他一件狐裘衣服,并且还把跟他相互辩论的话一说了一边,最后总结说:你看他(老残)临走的时候还是把我赠送他的狐裘袍子留下,坚决不收,这也太矫情了。

网上搜索“矫情”,就会出现这段话,貌似是百度百科的内容。

原文如下:

却说那日东造到府署禀辞,与玉公见面,无非勉励些“治乱世用重刑”的话头。他姑且敷衍几句,也就罢了。玉公端茶送出。东造回到店里,掌柜的恭恭敬敬将袍子一件、老残信一封,双手奉上。东造接来看过,心中慢慢不乐。适申子平在旁边,问道:“大哥何事不乐?”东造便将看老残身上着的仍是棉衣,故赠以狐裘,并彼此辩论的话述了一追,道:“你看,他临走到底将这袍子留下,未免太矫情了!”子平道:“这事大哥也有点失于检点。我看他不肯,有两层意思:一则嫌这裘价值略重,未便遂受;二则他受了,也实无用处,断无穿狐皮袍子,配上棉马褂的道理。大哥既想略尽情谊,宜叫人去觅一套羊皮袍子、马褂,或布面子,或茧绸面子均可,差人送去,他一定肯收。我看此人并非矫饰作伪的人。不知大哥以为何如?”东造说:“很是,很是。你就叫人照样办去。”

5. 文言文翻译

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天夜里鄜州(今陕西富县)的月亮,你(杜甫妻)在家里只能一个人看了。

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风儿吹皱水面,波浪涟漪。

3玉庐山,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玉石炉中香烟袅袅,滴泪的红蜡渐渐消融,烛光偏偏照在画堂里怀有秋思的人的身上。

4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一片片微云仿佛被什么人涂抹到山峰上一样,极目所至的天边与衰草胶着在一起。

5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舞啊舞啊,绿杨掩映下的楼头明月渐渐西沉;唱啊唱啊,桃花扇底的微风也渐渐没有了。

6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脊令困在陆地,兄弟赶来救难。

7圣主如天万物春,小层愚暗自亡身

皇上的圣恩大如天,我在为官期间气盛偏激,言辞锋利,得罪了人

8茑与女萝,施与松柏

桑上寄生菟丝草,松柏树上相攀援。

9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10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砍伐树木“丁丁铮铮”,鸟儿啼鸣“咿咿嘤嘤”。鸟儿们从深深的幽谷飞出来,一起集聚在高高的乔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