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萧萧》中女学生的象征意义

《萧萧》中女学生的象征意义

女学生的象征意义是:知识分子对于传统制度的反抗与挣扎。

1、在《萧萧》中,对女学生的叙述完全是虚写,她们就像是小说的后景,不停 地从庄子边“过身”,农人们对女学生的感情是复杂而有趣的,夹杂着歆羡与轻蔑,而对于这 群他们不了解的人,他们不了解的生活,保持着距离与好奇。

2、“女学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小说一个时代的背景,她们暗示着一种对于 制度的自觉的反省与反抗的力量。 女学生是另一种生活状态的象征, 它代表了充分自由与平 等的生存方式。

3、《萧萧》简介

本书为沈从文短篇小说集。本书沿着这条温情脉脉的情感细流,在忆往里捕捉都市人生中无从寻觅的静谧与宁和,面对孤独并进而坚守,深化了沈从文敏感的体悟力,并进而凝炼成一种自觉的人生探索。《牛》、《菜园》以及同期的《柏子》、《阿金》等小说,显示出沈从文从早期乡土追忆的印象式书写向现实主义深入刻画的转变。不同的故事重复一个相同话题——偶然事变完全改变生命进程,由此萌芽了沈从文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对偶然、必然的思考,起始于他的早期创作,并一直延伸到他成熟期的创作。面对偶然的不同人物,层出不穷地散见在作者的文学世界里,他们既无法更改过去也不能把握未来,生命堕入注定的悲剧。

注: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