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写景散文 - 关于 博与精 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 博与精 的作文怎么写

古人治学,都是以精为本,并以本为基点向外拓展,最终的目标是无书不读。可是作为成家的学者,又不能不具备深厚的学术根 底,这根底只能由博来。所以,治学要处理好精与博的关系,博是精的基础,精是博的升华、提高,只精不博,那是海市蜃楼。同理 作文也是一样,为了获取写作文的本领而读书,这与治学也有相通之处,其中也存在着精与博的关系问题。相通也要以什么什么为本。精读,并以本为武器,达到看文并深知其意,向外延伸,达到 博览。精读什么,前面已经谈过,主要是由喜爱而重复、由重复而纯熟的过程,也是精的两种更有效的过程。不过不是为了精,反而不去读别的书。 例如,以在大学读和后来教书时读的感受为例,在《呐喊· 自序》时,文中有下面这样的话: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觉得意深刻而语沉重,也是爱不忍释,于是反复念了几遍。以后,偶尔也有寂寞甚至幻灭的悲伤,就找出这篇文章,一面沉思一面吟咏地念一两遍,这时候,心情完全渗入文字的意境中,觉得理解和收获比初读的时候多多了。到教书时,涉及备课,要给学生讲, 就这样,又拿出来念几遍,没有硬记就背熟,再想吟诵也不必翻书了。还有一种精的过程是由理解而感情渗入。  因为读而能深入吟味,以至于爱好、熟悉,使身外之文变为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这就成为写作技能的资本,到自己有思想感情想表达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感到如何困难了。 此外说博,博就是不要求纯熟的泛览,而是多读。还是从学习作文说起。我们知道作文,不只要能写,还要有所写,也就是要有内容,也可以说有可写的东西。内容是思想、知识之类,这可以由自己的感知来,但主要是由接受前人的研究成果来。比如发表感慨,谈论看法,这些,可以说都是由读书而来,不是闭门造车 而来。所写要包括多种内容,所以读书不能不博览。其次,要想把自己读书所得、观察所得表达清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运用什么 表达技巧,也要靠博览吸收大量的营养。例如:只有多读散文和诗,才知道说话作文,在语句的平仄方面还可以用些功夫,达到 声音美妙。我们平常说只有精读,才能有所得,这所得,有的也 称之为笔法。种种笔法,博览时也会遇到,这就对精读起了巩固作用。 再说博览,所知渐多,还会使精读的理解更明晰,体会更深入。  博览,涉及古今中外,有如何选定、如何安排的问题。适 合 自己的理解是个原则,理由用不着说。其次,以兴趣为主也行,反正开卷有益,兴趣常常由此及彼,接触面会越来越广泛。但要注意,兴趣最好与计 划 携手并行,因为许多知识,如哲学、逻辑、语法、修辞之类,很必要,却未必有兴趣,所以应该列入博览计 划 ,即使硬着头皮,还是要读。 博览的范围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总的原则是宽比窄好,只要力所能及,无妨贪得无厌,读得越多越好。但必须切记有利无害 这个原则。所谓有害,主要指有些作品内容不健康,比如诲淫诲盗 之类,就不宜于读。如果有一定分辨能力,学有根底,不至于随波逐流,可以看看,作反面教员,引为鉴戒,对作文的进展也许有好处。 关于读法,博览自然与精读不同,但也要有等级之分。有些作品,内容很重要或有相当的价值,虽然读一遍可以放过,读的时候却也要字字咬准,确切体会其意义。次一等的无妨看快些。很差的,还可以大致翻翻,或者选看一部分就扔开。  最后还要知道,精与博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遇到生疏作品,常常要凭自己的经验和眼光灵活对待。例 如:有不少作品,这样看应该精读,那样看似乎入博览也未尝不可,这就可以取决于自己的兴之所至。其次,有些作品,总体看是好的,可资取法的,但是就内容的性质说或就表达的技巧说,却并不处处宜于精读,那就可以分而治之。再次,有些作品,原来列入精读或博览范围之内,及至读一些,才觉得原来的看法并不对,那就可以改弦更张。 第四, 同样列入博览范围的相类作品,地位也会有高下的不同,地位高的,读时要多用心思,那就近于精读了。第五,有时候,宜于博览的,因为一时兴致不同,精读了,或相反,宜于精读的博览了,这也关系不大,只要能多读,失之东隅可以收之桑榆。  总之,最重要的还是勤,养成读书的习惯,提高读书的兴趣,然后用逐渐老练的目光,以精为本,由慢而快地向外延伸。这结果就是精与博的融合,许多人的经验,文思的泉源主要是由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