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地走进丹阳,是十七岁那年,我转学到小镇。虽然二舅和姨夫都居住在小镇,但初次来到陌生的环境生活和学习,我还是如同一只刚抱回的小狗般怯弱,不知所措,除了上学之外,对外面繁华的喧嚣都置若罔闻。
丹阳是古镇,早在秦国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她的繁荣一直延续至今。她是安徽与江苏***拥之镇,一条小巷分开两省,安徽在南,江苏在北。
丹阳镇是鱼米之乡,邻近石臼湖,被三条小河环抱着,公路连接着南京市和小镇所属的市区及当涂县城,东邻本地最高的山——横山,山脚下是六朝古刹和省级文物“石门”。
小镇的街道是清一色的青石路面,被岁月打磨的光滑明亮。下雨的日子,从墨瓦缝隙中滑落的雨滴,“吧嗒、吧嗒”跌在青石上,溅起一朵朵晶莹透彻的小花。烟雨氤氲,如诗、如画、如歌、如梦,令人沉醉痴迷。
小街宽约十米,东西走向的街道长约五百米;在东西街的中间是南北走向的街道,长约四多百米,然后,就是一条小窄巷横亘着,也就是安徽与江苏的分界线了。往北便是江苏地界。小镇的人称安徽这边为“南镇”,江苏那边为“北镇”。我在这里描写的是“南镇”。
八十年代的时候,小镇只有两栋现代结构的楼房,那便是镇供销社的商场,其余,全是墨瓦白墙木结构古色古香的店面和民舍。
小街里各式摊点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各种小吃、各种小商品都以摊点为主。卖鱼虾的、卖蔬菜的、卖鸡鸭鹅的、卖服装的、装裱字画卖字画的、卖面条水饺馄饨烧饼油条的,铁匠铺、老虎灶、修伞配钥匙的,有挑箩筐的、有赶猪牵牛牵羊的,等等,应有尽有。空气中弥散的'是人体的汗味、炸油味、牲畜味和鱼虾的腥味,闻着使人极不舒服。不经意间会发现一摊猪牛的粪便,稍不留神就会踩上一脚。接踵比肩的人群使人寸步难行,在早上最热闹的时候,连一个空身人行走都困难。如果两个人想立住脚说话,彼此需很大的声音,甚至会被人流冲散。而到了夜晚,街上就冷冷清清,只有从不远处唯一的录像厅里传来功夫片的吆喝声。
二舅隔三差五地喊我去吃饭,以尽到做舅舅的情谊和责任。他所居住的房子面积不大,里间是睡房,外间是厅堂兼厨房,一只小煤炉放在外间,还有一张饭桌及凳子等。墨色的砖墙被二舅帖上各色画报,用来遮挡灰尘。抬头就能清晰地看见似西瓜皮的墨色小瓦。不高的房梁上盘结着蜘蛛网。我每次去吃饭都是小心谨慎地,生怕踩痛了“咯吱咯吱”响的木地板,或担心踩断了。二舅家的香菜好吃,羊肉面也好吃,可惜这两样只有在秋冬季才能吃到。
姨夫在镇政府工作,他分的两间房在一个不大“两合院”里。前院一间是姨夫一家四口人住,对面住的是另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后院的两间中的一间也住着一名政府人员,对面就是我的卧室兼厨房了。小小的院落里还有一口被填埋的水井。来往姨夫家的路是七湾八拐的,在小巷里转院墙拐墙角,不走熟的人很容易迷路。那时,没有路灯,家家户户点的是瓦数较低的白炽灯。我就怕下雨天,泥泞不堪的小路下不去脚,穿着胶鞋还得蹦跳着选择路面,不然两脚就会沾满泥巴。
丹阳镇的西边有一条小河依偎着,小镇人称“西河”;东边,紧傍着小镇的,人们叫“东河”;再往东一公里,还有一条河,大家称为“山河”。东西河紧紧拥抱着小镇,就像当年的护城河,把小镇护在中间。八十年代时候,东河上的小桥如同老人骨瘦嶙峋手臂,它贯通314省道,肩载着东来西往的小商小贩,迎送着走南闯北铮铮儿郎。小桥历经了岁月的洗涤,依然顽强而坚固地屹立着。它是一座青石桥,桥面平直,桥孔如月牙,桥身长满了青苔和一些青稞植物。青石桥的护栏被时光磨蹭的亮铮铮平滑柔顺,仿佛,向岁月炫耀着它沧桑的历史,也见证了世态的炎凉。桥宽约十米,长约二十米。下面便是污浊的连着长江的四季不枯的河水。
丹阳镇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秦至唐均为郡县治所,唐贞观元年废县。历史的丹阳镇是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贾云集的江东商贸重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一脚踏两地,鸡鸣闻两省”的皖东南边陲商贸重镇。素有“江东重镇”、“金陵门户”之美称;如今是安徽省面向苏、沪、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窗口。
丹阳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景观,黄梅戏名剧《天仙配》就取材于丹阳,董山村即是传说中董永的故乡。
丹阳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位于安徽省东南端,长三角经济圈、南京1小时都市圈、马芜铜经济圈范围内。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
十五期间,丹阳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石桥不见了,东河也消失的不见了踪影,替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柏油路和两旁高楼林立的商店及住房;街心也已不见了墨瓦白墙、如小巷的街道和青石板路面,还有那踩在脚下“咯吱咯吱”响的老式木地板。现在的街道比以前要宽好几倍,清一色的水泥路面;仿古的路灯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静静地伫立着,不管是雨天还是夜晚行走在街上,也不用担心会踩进泥巴凼子,或一脚的动物粪便;街道两旁的各式摊点也驻进了宽敞明亮的商铺里,游客和消费者可以随意逗留、观赏。
行走在小镇的街上,没有了那种压抑感,也不用担心从那摇摇欲坠的窗户里会掉下来什么,你尽管放心地游览和观光,不会被潮涌的人群推着你入不想进的店铺。街上也没有各种味道混合的令人作呕的气息。农贸市场就在马路对面,民生物质丰富,而且价格偏低,来到小镇的人都会采购一些自己需要的产品,而不枉此行。
记得青少年时来到此地,满鼻腔里都是煤烟的味道,令人喷嚏不止。狭窄的马路上,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泥巴。现今,除了313和314省道连接着丹阳镇,还有一条四车道宽、绿化设施更完善的道路,绕开了丹阳镇,使外运的车辆更加方便快捷。东、南、西方是丹阳镇的工业发展园,为广大投资商提供了最佳的环境和场所。
如今,我的二舅也有了一套住房和门面房。姨夫虽然因病离世,镇政府还是给了福利分房的照顾,环境优雅的二层小楼,也能让我的阿姨安享晚年了。如果,亲戚们在那里小住几日,也不会像当年我上学时那样,油烟味呛的我心神不宁,大人们在喝酒时,只能用一道布帘把与我不相干的一切隔开。
再去丹阳镇,也不用排队等或挤每天只要两三趟的大客车,或者骑上半天的自行车了。从市区或县城往返的客运车辆一二十分钟就有一辆。或者,你赶时间,一伸手,打个的也行。
小镇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她体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蒸蒸日上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