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秦:
秦刻石文的用韵特点是: 三句为韵。
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铺陈排比。
《吕氏春秋》:
一 由秦相吕伟组织门客集体编撰;
一 该书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一该书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吕氏春秋》:
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由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居多;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吕氏春秋》文章特点: 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接连用几个寓言故事说理,它们有: 循表夜涉;刻舟求剑; 引婴儿投江。
从《吕氏春秋·察今》的本义来看,"刻舟求剑"的故事要表达的是:因地制宜的思想。
从《吕氏春秋·察今》的本义来看,"循表夜涉"的故事表达的是:因时制宜的思想。
《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动作而歌舞的记载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F. 《史记》 :
《史记》(司马迁) 开创的史书体例是:纪传体。
在《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本纪"这种体例是: 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更替。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记录王侯各国的兴衰状况。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列中,"列传"主要是: 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史记》的核心部分, 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本纪、世家、列传。
《史记》所采用的几种体例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 本纪
《史记》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互见法"是指:把同一人物的事迹根据需要写在本传和其他传记中。
《史记》中人物心理表现的方式有: a.通过人物独白 b,以他人语言显示 c.由作者直接点拨。
《史记》刻藏人物性格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a. 用独自写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b.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其性格;
C.以传神的细节凸现人物性格; d.以对比衬托出人物特点;
e. 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示人物性情。
《史记· 信陵君列传》中的魏公子信陵君是:礼贤下士的典型。
《汉书》对《史记》体例的改造有: a.把《史记》中的"书"改称为"志"。 b.取消《史记〉)中的"世家",并入"传"。
《史记》和《汉书》: 都反映汉代的历史。
指出秦刻石文在内容中多为"颂秦德"的是: 司马迁《史记》。
G. 《汉书》 (班固):
《汉书》记载的是:西汉的历史。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不设"世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
最早录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箸作是: 《汉书》
《汉书》的特点: 叙事平实稳健; 文章组织谨严; 语言富丽典雅; 但不行文挥洒自如
《汉书》(班固)的叙事特点是: 翔实平妥,笔法谨严。
《汉书》在写作上的特色是: 照录史实。
《汉书》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摹声绘形。
《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记述: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汉书·苏武传》中刻画苏武的品格特点是: 忠贞不渝。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先秦诸子九流十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家是:儒、墨、道、 法。
《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描写最具特点的是: 精细刻画。
H.汉代:
"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同的创作倾向是:阿谀颂德,游戏文字。
从文学角度,汉初创作主要成我在:辞赋。
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安邦有关的政论文。
西汉初期散文创作的***同特征是: a.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b.行之质实畅达; c.受战国策士的影响。
汉代"四家诗"中属于今文经学的是:齐鲁韩。
汉代散文家:董仲书(西汉), 刘向(西汉),贾谊(西汉初年) ,桓宽(西汉)。
(西汉初期)贾山《至言》除分析秦之的原因外,另一着重讨论的问题是:君臣关系问题。
晁错(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论贵粟疏》。
晁错政论散文特点: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
西汉中后期的著名散文家:董仲书、刘向、 司马迁。
汉代被称作"为群儒首"的: 董仲舒。
董仲书《天人三策》的第三策阐述的主要思想是:天人相应、"大一统"的思想。
董仲书、刘向政论散文的写作特点: 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
刘向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 a. 继承了董仲舒散文引经据典的特点; b. 结构严整,逻辑清晰; c. 往往采用"正论一反证一总结一时事"的结构模式。
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溆录,最著名的: 《战国策叙录》。
《战国策》由刘向编定。
《新序》《说苑》的诸种特点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描写人物言行,传达人物的形貌和精神。
《过秦论》:
一文章的核心指出:秦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仁义不施";
一文章集中体现了贾谊散文气盛情浓,铺排渲染的特色。
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的是:贾谊。
贾谊文章带有纵横风气。
贾谊《鹏鸟赋》所表现的主要情感倾向是:齐同生死的豁达。
贾谊《吊屈原赋》的体裁是: 骚体赋;骚体赋创作特色:抒情述志。
贾谊《吊屈原赋》最显著艺术特点:直抒胸臆。
贾谊《过秦论》创作特色: 铺排渲染;
贾谊《过秦论》归结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散文名篇《论积贮疏》,文章: 紧凑严密,说理透辟。
贾谊代表作: 《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
桓宽《盐铁论》的散文风格:质直平实。
《盐铁论》与同时代散文的不同主要是:文风平实,不滥说灾异,不频引经籍。
司马迁抒写"发愤"著书强烈愿望的是:《报任安书》。
具有"究无人之际,近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司马迁)"五体"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 本纪。
西汉初期的词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从情思浓郁、质实纯朴向缺少真情、辞藻华丽方向发展。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赋篇》(战国)。
"赋":"叙物以言情"。
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枚乘《七发》。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主、客是:楚太子和吴客。
枚乘《七发》创作特点:铺叙夸饰。
与汉初各家散文比较,枚乘《上书谏吴王》最主要的特点是:譬喻叠出,设辞委婉。
扬雄赋作:《长杨赋》《河东赋》《甘泉赋》《逐贫赋》《羽猎赋》。
扬雄大赋《长杨赋》的创作题材主要是:天子田猎。
扬雄《河东赋》内容是专写天子祭祀,《甘泉赋》内容也为祭祀。
扬雄对大赋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
a、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b.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c.描摹对象集中,篇幅相对缩短; d.往往采取"以美为讽"的表达方式。
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是:扬雄。
汉大赋: 扬雄《羽猎赋》 《甘泉赋》,司马相如《上林赋》,班固《两都赋》
汉大赋之绝响:张衡《二京赋》。
把汉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写得富有抒情色彩的赋是:《长门赋》。
《长门赋》的创作手法:抒情述志。
《天子游猎赋》所体现的司马相如的创作心态是:逞才炫耀。
《天子游猎赋》的主要表现手法:铺叙摹绘。
以《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色是:
a 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 b.空间的极度排比; c.以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d.采用问难的体式; e.遣词用语繁难僻涩。
《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与骚体赋不同在于:
a.骚体赋主要抒发愤懑哀怨之情; b.《天子游猎赋》逞竞材和游戏文字; c.《天子》"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d.《天子》采用主客问答形式。
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遂初赋》←刘歆创作的骚体赋。
西汉中后期赋体作品有:《杨柳赋》、《洞箫赋》(王褒,咏物赋)、《自悼赋》、《遂初赋》。
(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是表达怀人主题的辞赋。
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今天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表述"招隐"主题的基本表现方法是:以铺叙隐居环境的恶劣来表现主题。
西汉中期东方朔著名的抒情短赋是:《答客难》。
西汉杨恽《报孙会宋书》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对不平遭际的怨愤。
-东汉:
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整体发展趋势是: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归田赋》(张衡),其艺术表现特点是:形制短小。
铺陈胪列,细致描绘,成为汉代京都赋极致的是:《二京赋》(张衡)。
东汉赋作家: 班固、张衡、蔡邕。
东汉蔡邕《述行赋》的创作意图:吊古伤今。
从现存资料来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蔡邕。
汉章帝时受命写成《白虎通德论》的是:班固
五言诗起源: a. 东汉前朝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b. 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孕育。
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东汉前期,班固《咏史》。
标志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作品:张衡《同声歌》&秦嘉诗。
曹植在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诗体是: 五言诗。(曹丕:七言诗)
刘长卿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五言诗。
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 前期反对虚妄,批驳图谶,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
东汉前期主要创作倾向: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代表:王充&桓潭。
从思想倾向看,桓谭是:反对图谶虚妄迷信的代表。
《抑谶重赏疏》 属于桓谭的 《新论》。
王充在文章写作上的重要主张是: 反对虚浮不实,提倡真诚适用。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表现了王充的论文主张是:崇实尚用。
王充散文创作特色也是:崇实尚用。
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疾虚妄,崇实诚"。
(东汉后期)王符《潜夫论》中的是:《实贡篇》。
王符"志意蕴愤"的著作是: 《潜夫论》。
东汉后期散文的创作特色:切中时弊,情感浓郁。
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东汉散文家仲长统的代表作: 《昌言》。
《昌言》创作特点:讦直深刻。
东汉后期:《刺世疾邪赋》(赵壹)。
东汉《北征赋》: 班彪。
(东汉末)祢衡《鹦鹉赋》的艺术表现特点是:比喻象征。
汉代散文的行文造语向着骈丽的方向发展出现在:东汉后期。
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南朝。
《吴越春秋》:
- 东汉时期的一部杂史;
- 记录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吴越春秋》产生的年代:东汉时期。
《吴越春秋》记载的是:春秋末年是越两国的历史,前五卷吴国历史,后五卷越国历史, 在写作上体现前后连贯成篇特色。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在内容上主要的不同是: 《吴》集中记述吴越争霸的历史,《越》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
《越绝书》 (袁康) 产生年代:东汉时期。
东汉后期, 《古诗十九首》产生。 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文选》。
《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遣词用语特点: 浅近明白。
《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涵包括:
a.人生失意和无常之感 ; b.思乡、怀人的情感; c.表达闺思和愁怨;
d. 摆脱尘世之累的心境; e.自然的空灵寂静。
《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主要艺术特征: a 浅近自然,; b.情景交融; c. 意味隽永; d.善用比兴; e.意蕴多义。
《古诗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业迟滞的是:《迥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的是:相思令人憔悴。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表现的是:闺思愁怨。
属于《古诗十九首》 的: 《驱车上东门》。
出自《古诗十九首》的: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迥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古诗十九首》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请结合下列作品论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1、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抒发人生普遍情感:含蓄模棱的表现方式);
2、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痕迹的表现风格;
3、景物、情境与情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4、浅近自然又精练准确的语言。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1、 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具体表现为思乡怀人和闽思愁怨;
2、 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对人生的某些思考。
(东汉末)仲长统《昌言》的文风特点:质朴而富于论辩。
苏李诗:
- 苏李诗是指《文选》收录的所谓的苏武、李陵的诗歌;
- 这些诗歌多写朋友、夫妻离别,情感沉郁,叙事写景浅近自然,与《古诗十九首》相似。
东汉末年,产生: 《文选》《玉台新咏》中收录的所谓"苏李诗"。
最早收录文学史上七首所谓"苏李诗"的总集是:《文选》。
《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长篇叙事乐府诗;
- 最早收录在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
- 抒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最早收录《孔雀东南飞》的诗歌总集是:《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反映妇女婚姻生活不幸的诗篇。
-乐府:
乐府:
一本义是指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
一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机关整理、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一汉代乐府诗歌包括贵府、文人的创作和民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特点: 杂言和五言为主。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 生活艰难;
2、 厌倦战争;
3、 讽刺达官显贵;
4、 抒写爱情婚姻。
《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相和歌辞》。
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如:《有所思》。
汉乐府民歌《鸡鸣》的内容是:讥刺达官显贵。
汉乐府民歌《江南》一诗是:爱情诗。
汉乐府民歌: 《上山采蘼芜》: 婚恋诗。
汉乐府《陌上桑》一诗是:婚恋诗。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出自汉乐府民歌: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处: 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民歌《东门行》的题材内容是: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句式上为杂言诗。
汉乐府民歌着意于人物描写的是: 《孤儿行》。
汉乐府《战城南》的艺术特色是:在叙述和描写中抒情。
《西曲》:
- 西曲是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民歌;
- 西曲今存一百余首,新郭茂倩《乐府诗集》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风格清新明面。
"西曲" 主要产生于: 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
-建安:
建安诗歌主要的特点: 慷慨任气,高亢悲凉。
汉魏之际, 中国诗歌史上掀起的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建安时期,其鲜明的时代风格是: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一汉末魏初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
一 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一 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一 形式上词采华美但又不假雕饰。
建安七子:
一指建安时期七位文学创造成就卓著的文人,即孔融、王粲、 徐斡(干)、陈琳、阮瑀、应?、刘桢;
一建安七子的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建国之业的抱负;
一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孔融文学成就主要在于: 散文。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东汉末年) 的辞赋代表作:《登楼赋》 。
王粲为"建安七子"中诗 、赋最佳者。
王粲的诗被誉为: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出自《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著名女诗人蔡琰的创作时代是: 建安,作品:《悲愤诗》。
蔡琰著名五言诗《悲愤诗》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蔡琰适逢汉末社会动乱,曾身陷于:匈奴。
-建安"三 曹":
建安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曹操。
曹操:
a.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b. 出身于官高望低的宦官家庭;
c. 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d. 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的风气;
e. 字孟德, 沛国谯(今安徽毫州市)人。
魏晋时期,开创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 曹操。
曹操诗的风格是:古直悲凉, 慷慨沉雄。
曹操《短歌行》的主要艺术风格是:悲凉沉雄。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步出夏门行》。诗句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第一章《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谢灵运。
曹操诗作中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是: a.《燕露行》 b.《蒿里行》。
曹操《蒿里行》的创作特点:借古题以写新事。
曹操的父亲:夏侯嵩
曹操次子:曹丕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文气说。
在文学批评史上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曹丕《典论·论文》。
在文学理论上,陆机高于曹丕之处在于:论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曹丕《燕歌行》。
曹丕(建安诗人)代表作《燕歌行》是:逐句押韵。
游仙诗: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游仙诗》;
一游仙诗内容:求仙长生之意,愤世嫉俗之言;
一郭璞的游仙诗成就最高。
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曹植。
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曹植。
曹植著名赋作:《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曹植前期抒发其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的代表作:《白马篇》。
曹植诗歌创作前后分界是:曹操之死。
I. 三国(魏、蜀、 吴):
竹林七贤 (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 49年))
正始诗歌时间断限为: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在诗歌创作上常常表现出老庄人生理想倾向的是正始士人。
正始诗歌成就的代表作家是: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和嵇康。
作于正始时期的文章:《大人先生传》。
中国诗歌史上抒情组诗源头是:阮籍五言《咏怀》(82首) ,也是阮籍诗歌的主要成就。
《咏怀》 被钟嵘(南朝) 誉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慌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的组诗。
《咏怀》的评述有:
a.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b.忧时悯乱,兴寄无端; c.既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d.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先河。
出自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 散文。
第一个将庄子诗化,诗中具有清远境界的是:嵇康。
被钟嵘《诗品》批评为"过为峻切,讦直露才"的作家:嵇康。
继曹操之后,其创作达到四言诗顶峰的诗人是:嵇康。
四言诗被后人评为"实开晋人之光,四言中饶隽语,以全不似《三百篇》,故佳"的作家是: 嵇康
正始时期,四言诗创作最有成就的诗人:嵇康。
正始诗人嵇康最著名的诗作是: 《幽愤诗》。
嵇康所作:"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
《洛》 风格特点:典丽清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