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安期峰上山石情散文

安期峰上山石情散文

从普陀桃花岛回来,一直沉浸在岛山海天的秀色之中,久久回味,感触万千。

 记得那天游赏磨盘神仙谷“九瀑十八潭”,游走水坑渔村石阶村道后,就乘车上安期峰。当车在安期峰之阳的“之”字形公路上盘旋而上时,从车窗望去,外面的山景,秀色引人,而那些凸出于绿丛之上,或如堡垒或如巨象或如团云状的山石,还有在劈山公路壁坎的那一种醉墨桃花石却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海。我想,溪流是山的血液,泥土是山的皮肉,草木是山的衣装,而山石是山的风骨。没有风骨的山就会少了豪迈和挺拔,少了英姿和强劲。那一路看到的山石让我对安期峰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在安期峰半腰圣岩寺下下车,沿着倾斜的长长石阶拾级而上。在雄起巍然的白云之山,高耸挺拔的安期峰之腰竟然有精巧的池塘飞架安期桥,有宏大的寺院喧响经诵鸣磬之声,人类的建筑力量令人感叹,人类如那级级台阶向登精神的向往却也可歌可泣。然而我的视野却为那起伏的峰坡间的山石所占领。看那山石,似卧似踞,若行若立,若分若离;有的如馒头高隆,有的像沙发围放,有的似画屏高挂,恰罐筒直竖;有的如古藤斜挂,树根拔地;那是在山的波涛之间,树的绿潮之上猛然激起的浪头,凌空而举,虽静若动;彼是半隐绿丛里装甲车队,似乎等待着出发的命令;此是层层高累,块块旁牵的叠罗汉阵势,那上层的石块似乎一不小心就有掉下来的危险,却千百年屹然不动……那千姿百态,别具风貌的山石情态,真个是“山腰藏景石珑珑”,哪里是我简单的言辞所能绘写而尽。

 就在这一片石头的世界中,更有那一些石景,让我注目:山鸡起舞,松鼠展肢,野马仰鸣,各种动物在这里展示着自己的`风姿。那处,群兽们越坡竞赛,争相前行;而彼地,一只山猫半蹲着陪伴直立的甲鱼亲和;这厢,青蛙、企鹅各负孩子,悠闲而行;而那一只兔子,伸嘴竖耳,是在探寻着什么,还是在思考着什么?多少个世纪的修炼,才有了这伟岸的身形,山野逍遥是否比月宫里自在……右边峰腰,数头仙猪向着这一带山园奔来,是否是山园的热烈和欢快把他们引出天庭,特来感受山地的放达……忽然山间弥散淡淡的薄云,于是那一些山石的形象便都轻轻飘动起来,悠悠活跃起来,如梦似幻,飘逸的动态大有仙界的意境。莫不是安期生在轻甩手中拂尘,施展功力调动这一片山野的万千气象……

 确实,安期生的道力非凡。刘基《郁离子》中就有叙写道:“安期生得道于之罘之山,持赤刀以役虎。左右指使,进退如役小儿。东海黄公见而慕之,谓其神灵之在刀焉,窃而佩之,遇虎于路,出刀以格之,弗胜,为虎所食。”刘基伯温乃明初诗文大家,更是朱元璋的军师,足智多谋,博学多才。他的这些文字表现了安期生的道功深厚,可以手持赤刀驱使老虎,左右挥动指使老虎或进或退,如同驱使小孩一样。因为他手里拿着赤刀,东海郡一个姓黄的大汉见了很羡慕,却认为是那把刀的神力,便偷来佩带。路遇老虎,拔刀与虎格斗,却被老虎吃了。他不知道驱虎功夫是安期生本身所具。老虎都任他驱使,其他的生物自然更是驾轻就熟。安期生在这里隐居炼丹,自然也做功行道,故此这炼丹洞四周遍布动物,山石之景就分外生动而雄奇。

 处于海拔482米高处的安期生炼丹洞,又是奇石之作,这奇石从石壁之上伸突而出,凌空成扁圆拱状,色呈灰黑,恰似屋顶,覆在两侧岩壁之上,形成一个自然洞穴,约深5米,阔4米。这位“千岁翁”就隐居这个天然石洞修道炼丹。而洞边有一口石井,井水清幽,喝上一口,清凉甜润,顿觉精神充沛,浑身舒畅,邢主任说:人们称这井水为仙水。这井是当年安期生所挖,用以调料和药,药更神效。而药草制就,丹药练成,安期生就经常背着一只葫芦,去山麓的磨盘村、冷坑村等周围村庄游走巡视,救活过不少危急病人。有时还从对峙山磨盘村下海口乘槎浮海去别处卖药施救,当地人们称他为仙翁。

 这安期生是文武全才。胸有经论,道功盖世,力大无穷。他常在炼丹洞之上向的石坎上吸天地之气,取日月之光,成太极之功。一天功毕,忽然大雨如注倾盆而下,来不及躲避,紧急之间他伸手提起一块平凹巨石,轻轻举过头顶,似大伞挡住大雨。一会雨止。他便把举起的石块放在旁边相对危立的巨石之上,形成了一个石构门洞,于是就有了“别有洞天”这一山石奇景。

 安期峰的山石处处,记录着这位“北极真人”的各种行迹,也巧蕴着他的情缘故事。安姓族谱记有一生动故事:“尝闻海上有神山仙草,遂四海求之。北上沙门岛,南下海中洲,达珠崖。是年驾舟东海,遇大风浪,毁其船,伤其身,摄其魂。醒来见一仙女,方知得一神龟相救,到得蓬莱仙山。安期生问:‘神山可有仙草仙药乎?’仙女曰:‘盘古之时,海上仙山五座,各有神药,分食可延年益寿,合用则长生不老,故时人成仙甚多。争奈女娲补天之时,斩鳌足立四极,移圆峤于琅琊,沉岱舆于海底,仙药不全,非修炼难成仙也。’”故事里救他的神龟之象,对答的仙女之形就在这安期峰上定格为山石之景。

 登上钟楼处,在游客撞响的钟声中,我走向北边石崖,山下秀景如画,而我却被左手的一石景吸引,见那巨石之上,蹲踞一巨龟,低伏身子,伸展脖颈,似在静心倾听,又似凝神远视。形状逼真,姿态生动。这可是当年拯救安琪生落水遇难那只神龟?它在倾听什么呢?是否千百年前它一次次默默站在这儿关注安期生的起居行止?是否千百年来一直在倾听风雷雨雪,倾听松涛呼啸,倾听海潮浪波,注目人间的忧乐?

 从钟楼处下来返回到炼丹洞外,眼前一亮,一个优雅的身姿,一个熟悉的背影高高矗立在嶙峋石丛之中蔚然绿丛之上。观音,那是观音,惟妙惟肖,情态真切,她正面向东海大洋,目视着桃花港海天,似乎在为行驶的船帆祈祷祈福,为勤劳的渔人护航。桃花岛的新闻办主任邢学火先生告诉我,这是观音望海石,圣岩寺因此“圣岩”而得名并建造的。圣岩寺始建于清同治4年(1865年),当时就把安期生炼丹洞设为寺堂,现在洞内还保留着清光绪二十七年请来的石佛龛,这是舟山海拔最高的寺院,故被称为千岛第一寺,如今从炼丹洞分离另建,建造得很是宏伟肃穆。而我却想到了那个答问安期生的仙女。那仙女就是观音!她离开白云山的时候在神龟石下边的石岩上留下深深的足印,“神脚水印”石景那逼真的印痕,闪着神秘和传奇的色彩,让人浮想联翩,观音轻轻一踩,足印深深,佛力无边,她由此腾身去了普陀山。后来安期生得知这个仙女就是观音,并且就在一水之隔的普陀山,就曾七次乘浮槎去补(普)陀山求见观音大士,以致感激之意,并想再求解惑真言。一面之缘即是缘,何受感激世俗情;存问能思即是缘,非言非晤方生悟。因此观音没有接见,而让安期生自我感悟,自我修炼。看来道、佛悄然中交往和连接着,弥漫着隐约、神秘、奇妙的情境,就如白云山上的云雾那么美好飘逸。

 回头看到爬着绿藤的高高挺拔的巨石上“舟山第一山”的石刻,而那些没有文字诉说的山石,它们沉默不语,却用奇形巧姿表达了万言千语。安期峰的山石,蕴蓄着多少动人的情节,多少美妙的情思!

 山石奇伟正显出山之高峻,山石奇妙便呈示山之精灵。安期峰的山石是安期峰的精灵神魄和风骨豪气之所在。看安期峰石山,外在无棱无角,形显圆顺,而内质坚硬刚柔,故能挺立山崖,风雨侵蚀而岿然不动,这是道教以圆顺中正之态应对宇宙万千之变的太极至境外显,这是千万年取天地日月之精华的修炼结晶,富有仙气道风。安期生泼墨化成的桃花深入在山石的内在,文心卓然。桃花情意柔情绵绵,这刚强质性内蕴了温柔之情,故而这些有着风骨豪迈的奇石景致,总是柔情侠骨兼具,风华雄浑同含,给我丰赡的品味。

 静思之间,怀想缠绕,情思时时游荡在那一片石景之间,欢欣美妙,感触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