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宋代·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出自宋代姜夔的《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宋词三百首 , 记梦怀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她体态轻盈、语声娇软的形象,我分明又从好梦中见到了。我仿佛听到她在对我说:长夜多寂寞呀,你这薄情郎怎么会知道呢?春天才刚开头,却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怀染遍了。

自从分别以后,她捎来书信中所说的种种,还有临别时为我刺绣、缝纫的针线活,都令我思念不已。她来到我的梦中,就像是传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离了躯体,暗地里跟随着情郎远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洁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么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独自归去。也没有个人照管。

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字面称意中人,从称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可谓善于化用。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乃是词人梦中所见的情境。《列子》载黄帝曾梦游华青氏之国,故词写好梦云“分明又向华胥见”。夜有所梦,乃是日有所思的缘故。以下又通过梦中情人的自述,体贴对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脉脉道:在这迢迢春夜中,“薄情”人(此为呢称)啊,你又怎能尽知我相思的深重呢?言下大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意味。

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捡阅犹新;“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眼,尚著在体。二句虽仅写出物件,而不直接言情,然皆情至之语。紧接着承上片梦见事,进一层写伊人之情。“离魂暗逐郎行远”,“郎行”即“郎边”,当时熟语,说她甚至连魂魄也脱离躯体,追逐词人来到远方。末二句写作者梦醒后深情想像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在一片明月光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独自归去无人照管。一种借玉怜香之情,一种深切的负疚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作者二十多岁时在合肥(宋时属淮南路)结识了某位女郎,后来分手了,但他对她一直眷念不已。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姜夔从第二故乡汉阳(宋时沔州)东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时,梦见了远别的恋人,写下此词。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