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分类
实业界
陈启源(1834.4.15—1903.8.25),南海县西樵简村人,创办我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机械缫丝厂的爱国华侨。1872年,学有所成的陈启源回归故里,创办了名为“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10年后,南海县内机器缫丝厂已发展到10家之多。但当地的封建势力的反对,遂使陈启源作出迁厂澳门的抉择。从1883年到1913年的30年间,广东厂丝出口增加35倍,这个巨大成绩的取得,与陈启源的历史影响是有重要的关系。
张弼士(1840-1916),名振勋,字弼士,广东省大埔县人,是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华侨、民族实业家。他相继创办垦殖公司、轮船公司、矿务公司、银行、药行等实业。全盛时期,他的全部资产折银达七八千万两,为海外侨商首富。 张弼士由商而官,声名显赫。为了振兴祖国实业,在清廷任职后便把大量资金转移国内。在巴拿马万国商品比赛会上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为中国葡萄酒首次在国际上争得了荣誉。因可雅得金质奖章,遂改名为金奖白兰地,至今蜚声中外,久誉不衰。 1916年9月12日,张弼士病逝于印尼雅加达,终年76岁。翌年5月,民国政府总统黎元洪特派朱庆润省长专程前往大埔为张弼士致祭,彰其毕生爱国功绩。
张謇( 1853—1926),字季直,号啬翁。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毛泽东主席说:“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张謇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他有着宏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性格,终生抱定“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爱国热忱。实业是张謇一生事业的主体,以“大生纱厂”为中心,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张謇为我国近代实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在发展教育与其他事业方面,他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图书馆等。尽管晚年实业受挫,但他仍然继续扶持南通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荣氏企业的创始人,无锡城西荣巷人。1901年兄弟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5年,兄弟俩又与张石君等7人集股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至1931年,荣氏兄弟***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分别约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总产量的1/3,纱布总产量的1/5,被称为中国“面粉大王”、“纱布大王”。在实业有成的同时,荣氏兄弟还致力于家乡教育、公益事业。荣宗敬1926年后,曾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战初,为维持企业生产曾参加“上海市民协会”,不久即移居香港。1938年2月10日在香港病逝。 生前撰有《实业救国刍议》、《救济纱厂之管见》、《兵工刍议》等。荣德生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其子荣毅仁继承并企业,为在新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业。
罗剑华——红色民族实业家。1942年他子承父业出任“义泰祥”(绸二厂前身)董事长。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他不仅妥善保管并上交了大批日伪资产,还在全市私营企业中第一个开工生产。1946年3月,他被市民推选为市参议会议员和市行政委员,后又被选为安东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解放战争时曾两次率安东省各界人士慰问团赴前线慰问。全国解放后,“义泰祥”第一个加入公私合营。他历任省纺织工业厅副厅长、省丝绸公司经理,并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加入中国***产党。
陈嘉庚先生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厦门市集美镇)。他的父亲是一位新加坡侨商。1890年在父亲的催促下17岁的陈嘉庚首次出洋来到新加坡帮助父亲料理米店业务。1904年后,开始自立门户,除经营米店外还开设了菠萝厂、橡胶园、熟米制造厂等。1910年,他毅然的去发辫加人同盟会。1912年,他回国筹办集美小学校并于次年正式开学。1918年.他又创办了集美师范和中学附设男女小学同时成立幼稚园。1919年他又回国筹办厦门大学并组织同安县教育会。1920年,集美学校增设师范和商科。1921年厦门大学正式开学O 1924年,他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1925年他的资产达1200万元是他一生中的登峰造极之时。1926年,创办集美农林学校。经济事业上开始面临困境企业连年亏损。1937年,他发起组织了新加坡的筹赈会,被推为主席,同时募捐新加坡币1000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包玉刚于1918年11月出生于浙江宁波。1949年,他随全家迁居香港,开了一 家贸易公司,做食糖、维生素等进出口生意。 于1955年 用70多万美元买了一艘已用了27年、排水量为8000 多吨的烧煤货船,改名为“金安号”,往返于日本和印度之 间,从此进入航运界。 靠“与信誉成交,借信誉发展”的经营要诀,至198 1年,他的“环球”拥有轮船210艘,总吨位2100万吨,价值约10亿美元,希腊“风流船王”奥纳西斯的好 几倍,亦超过美国或苏联国家所属船队的总吨位,居世界航运世界之冠,成为船王。 他还担任九龙仓集团主席、会德丰集团主席、环球金融 公司主席、国际联合船舶投资公司董事长、国泰航空公司董 事长、港龙航空公司董事长、《南华早报》董事长等等,另 外,还在一批参股企业担任董事之职。 由于包玉刚对世界航运业及香港政务的杰出贡献,英国 女王于1976年封他为爵士;比利时国王、巴 拿马总统、巴西总统等都曾先后授予他勋章、奖章。 他曾说:”我很自信,因为只有自信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没有自信,成功永远在你可望而不及的对岸嘲笑你”。
思想界
康有为(1858~1927) 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清末“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 梁启超(1873~1929)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以他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亦称“新民体”)。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在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 章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遭通缉流亡海外。在日本与孙中山先生结识,立志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清新化县知方团(今荣华乡)人,推翻清朝统治。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中国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和国。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三十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三十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民国元年(1912)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