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喝茶记散文

喝茶记散文

我吃饭口粗,喝茶也不讲究。有一些喝茶的心得,都不上档次,我还是愿意说出来。对于茶,我有我的感念。

 我是在二十岁以后,才开始喝茶的。这之前,我不喝茶,口渴了,我喝白开水。小时候,家里,只有父亲有喝茶的资格,来了客人,也要倒一杯茶。喝茶成为身份和尊贵的待遇,一个娃娃,喝茶就是不懂礼节。父亲喝的茶,多是末子茶,是商店里整箱的茶叶,剩到最后的茶,价低,有的茶味重,有的在茶味里,夹杂了别的味道。这茶冲泡出来,一定得沉淀一会儿,不然,末子就喝进嘴里了。也买些花茶回来,花茶味道香,花茶里有花,是什么花,我那时不认识,后来,才知道是桂花,茉莉花。那时,我觉得世上最好的茶,就是花茶。父亲喝茶,是解乏。一家人,都靠父亲养活,劳作的间隙,父亲喝上一口热茶,散失的精神,就又聚集起来了。

 我出门工作了,也没有喝茶的习惯。我在山里搬铁疙瘩,身子累得要散架,我也想不起喝茶。我不愿意从不多的工资里,开支出喝茶的费用来。那时,我没有喝茶的心思,想家,想在哪里找个女朋友,都想得我难受。探亲回家,我一定要称上一斤茶叶,拿给父亲。是一种纸袋包装的名为春芽的茶,却是一年四季都有,算是供应的茶叶里比较好的。一次,父亲说起一种茶,是在外地当兵的弟弟带回来的,说喝了提神。我认下了,包装袋上,印了个孙悟空,叫猴王牌。那次,我要出差去兰州,为了让父亲高兴,就满街道找寻,走了一上午,进了许多商店,也没有找见这种茶。为这个,我难过了许久。

 我的家乡在陇东,是个小县城,不出产茶叶。那些年,物流不便,回想起来,人们喝的茶,都是陈茶。甚至,多数人的印象里,就没有新茶这个概念。上了年纪的人,最爱喝的茶,是罐罐茶,我见识过,没有尝过。经常的,街道上摆摊的老汉,会有一个铁罐罐,也就胳膊腕子粗细,中指那么长,拦腰拧上铁丝,成为把手,烧茶时,就地找些碎柴片,点起一堆火,铁罐罐里丢进去茶叶,添上水,再支几块石头,铁罐罐架到上头,一定要长时间煎熬,几乎要烧干了,才把残汁滗出来,滗到一个小瓷盅里,粘稠,有弹性,颜色深黑,也就一口,眯眼喝下去,神态很是享受。据说,这样的茶,虽然苦涩如药,却提炼出了茶的精魂,喝惯了的人,往往成瘾,一天不喝,六神无主,喝上一口,自比活神仙。熬茶的铁罐罐,里外一色,外面,裹一层黑灰,里头,积满茶垢。由于常年烟熏火燎,也从不清洗,致使容积缩小,却能煎熬出最重的味道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生活逐渐安定,也没有产生喝茶的意愿。可是,由于当地的水质极差,就是洗澡,头发梳不开,身上都残留铁锈,烧水的铝壶,一个月得清理一次水垢,装水的暖瓶,也常因水垢的堵塞灌水灌不进去,为了喝着顺嘴,我开始喝茶了。自然的,还是那种装在敞开的木头箱子里售卖的陈茶。似乎就是为了改变水的颜色,我才喝茶的。似乎水的颜色改变了,我就觉得,水质改善了,水喝下去,就不腐蚀我的肠胃了。

 我是以这样的方式,接近了茶,让茶进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的伴侣的。慢慢的,我离不开茶了,也天天喝茶了。虽然都是些末子茶,都是些粗茶,毕竟,茶对于我,还是给予了很大的安慰。不怕别人笑话,进入新的世纪了,我还不知道,茶有新茶旧茶的区分,也有绿茶红茶的'区别。到了西安,我竟然还托人从曾经居住过的陇东庆阳,给我带一种二十块一斤的茶叶,喝了许多年这种茶,我喝习惯了,觉得是茶中的上品。又过了几年,我得到了一罐子新茶,泡水喝,还觉得没有茶的味道。我的印象里,所谓茶的味道,就应该是花茶的味道,就应该是涩苦的味道。听说这种茶珍贵,便舍不得喝,也不知道新茶是不经放的,我却保存到柜子里,放了一整年。而且,我喝茶,也不懂得水温的高低掌握,茶具的不同配合。这一段用什么茶杯,无论泡什么茶,就一直用,用坏了,换一个,也是如此。人说隔夜茶不能喝,要是没有变味,能泡出颜色,我接着喝。上午泡的茶味道淡了,我的办法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添些茶叶,混在一起继续泡。下班临走前,杯子里的茶叶还有后劲,倒了觉得可惜,我就把茶叶咀嚼着吃下去。为这个,我多次被人笑话,却不以为然。

 后来,走动的地方多了,也认识了不同地域的茶,我算是积累了一点关于茶叶的片断知识。在行家眼里,也许是可笑的,在我来说,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武夷山,我听到了岩茶的故事,也亲眼看到了岩壁上凸起的石嘴上生长着的六株古老的茶树。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我没有品味的福分。大园子里的岩茶,我喝了,说实话,一股焦糊味,我不喜欢。不过,龙井茶真好喝!龙井的叶子,在玻璃的杯子里,绿出叶子的鲜净,又都摆舞着,看着就舒心,闻着就清香,喝一口,整个身心都陶醉了。有一年,女儿上学的学校,组织去安徽写生,女儿打来电话,问我要不要猴魁,我以为是什么工艺品面具,说不要,女儿还是买回来了。原来是一种茶叶,也是很出名的。猴魁的叶子细而长,如柳叶,一次泡四五根,就是一杯好景象。

 如今,我在西安定居多年,虽然还没有培养出喝茶的境界来,对于茶,我也有了留意,有了深入的接近。而陕西是产茶的,我已经热爱上了陕南的午子仙毫,觉得这种绿茶,最适合我的性情。每年开春后,我是一定要买一些回来的。午子仙毫的叶片,是合拢在一起的,本身就是绿色,泡在水里,先在表面悬浮,很快就往下走,却站在杯底,似乎要再次上升一样。虽然忙碌于生计,可是,眼前有一杯午子仙豪,我能安定下来,也减轻了许多浮躁。如今,街道上到处都有茶叶店,是专门卖茶叶的,茶秀的招牌也随时看见,是专门喝茶的。这些场合,我也常常进出。不同种类的茶,我有的尝试了,有的只是了解一下。我喝茶喝得最多的,是午子仙毫,我已经离不开这种茶了,冬天喝茶,也泡午子仙毫。当我去四川,看到遍布城乡的茶馆,对人不分贵贱,人人都把茶馆当成安神的地方,歇息的地方,我也就进一步明白,这个世上,人需要茶,是不分对象的。再穷苦的人,有一口茶喝,生命被滋润,也知足着日月。茶的品种,被人识别了,有钱的,喝好茶,日子紧张的,也能把一般的茶,调教出可心的滋味来。

 也许我没有真正懂得茶,理解茶,这是我的欠缺。我在快五十岁上,随着经济状况的改观,和个人心态的变化,对于茶,才有了一些专注,也是以我自己的方式。在喝茶上,我愿意多学习,但我不会陷入进去,被形式束缚。站在我的立场上,我保留着我的一些固执。我能想明白的是,人敬重了,茶才敬重,喝茶是重要的,活人也是重要的。喝茶有法度,活人各不同,关键是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和自己的行为切合。只要是一个爱茶的人,可以有自己的喝茶的观念和仪式。只要喝着高兴,满意,就对得起茶,就是一份成全。经常的,见到出租车司机拧开大号的塑料杯盖子,猛喝上几口,嘴角都漏出了茶水,杯子里的茶叶,是大片的,散乱的;也看见走向建筑工地的工人,手里拎着一个带套子的茶杯,装满了刚泡好的茶水,杯子一甩一甩的,人也一扭一扭的。他们这样对待茶,这样喝茶,在我看来,也是一种茶道,有真切的幸福包涵在里面。以我的身份,这辈子,要我变成一个茶博士,肯定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