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子恺的笔下,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
《白鹅》这篇课文,是漫画大师丰子恺的一篇状物类散文。作者抓住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这三方面为我们塑造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在嬉笑嗔怪的语言中蕴含着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白鹅》又名《沙坪小屋的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迁居重庆,在沙坪坝正街以西的庙湾租地,自建住房。那是一所极为简陋的平屋,他把这所小屋命名为“沙坪小屋”。
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他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这样一只“高傲”的白鹅在抗战期间为作者解忧,让作者的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
扩展资料:
文章运用了总分结构来布局文章,每一个部分也有一个中心句,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开头,先交代了白鹅的来历和“我”对它的初步印象——“性格傲慢”。
然后,作者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下文,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展现白鹅的“傲慢”之气。作者在谋篇布局时还做到了详略得当,详写了白鹅的吃相。
写白鹅的叫声时,与狗进行对比;写它的步态,与鸭进行对比;写白鹅的吃相时,与附近的狗进行对比。在一系列的对比中,不难看出这只白鹅的“傲慢”真是非同一般。
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印象描写”,寥寥数笔,就把白鹅“高傲”的特点突显出来。作者笔下的白鹅虽然固执,却尽职尽心,一视同仁;虽然有些迂腐,却镇定沉着,质朴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