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古龙的生平简介

古龙的生平简介

古龙

●饱经风霜

生于乱世,

饱尝家庭离异的辛酸,

过早地承担生命的全部。

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

关于他的出生年代,至少有3种版本: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这个出生之谜,权当一个悬念,留给读者去想象和猜测。

他的出生地点:香港。

他的童年大致界于抗日战争时期与中华人民***和国成立之间。可以说,他在一个独特的时期,在一个独特的地点度过了喧嚣而动乱的童年。

用张爱玲的话来说,那是一个乱世。整个人类都似乎沉沦于毁灭的冲动,战争摧毁了一切的文明与宁静的家园。

张爱玲在1943年创作的《倾城之恋》中,对于当时香港的状况有过生动的描绘:

从浅水湾饭店过去一截子路、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拦了这边的山。……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

那天是十二月七日,一九四、年,十二月八日;炮声响了。一炮一炮之间,冬晨的银雾渐渐散开,山巅,山洼子里,全岛上的居民都向海面上望去,说"开仗了,开仗了。"谁都不能够相信然而毕竟是开仗了。……巴而顿道的附近有一座科学试验馆、屋顶上架着高射炮,流弹不停地飞过来,尖溜溜一声长叫,吱哟呃呃呃…,然后砰地落下地去。那一声声的吱哟呃呃呃呃撕裂了空气,撕毁了神经。淡蓝的天幕被扯成一条一条,在寒风中簌簌飘动。风里同时飘着无数剪断了的神经尖端。

那一年,古龙大约3~5岁,他是被抱在父母的怀中,还是被父母牵着小手,混杂在躲避空袭的人群中?这种恐怖的记忆,是否成为他后来创作的源泉之一?

至于香港,一个鸦片战争时期被英国人掠夺的渔村,一个三四十年代的繁华的都会,一个聚集了各种肤色与梦想的冒险家乐园。有一个1936年生于香港后来定居美国的诗人曾在回忆中这样提及香港:

对于香港,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中国人奴役中国人,中国人欺骗中国人。接触的目光……要投给他们燃烧的汗,中风似的警呆:不安传透他们的器官,血脉,毛管和趾尖……我们贫乏的力量再不敢在事务间作太热切的旅行……不敢认知我们尚未认知的城市,不敢计算我们将要来到那一个分站,或分清我们坐卧的地方,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只期待月落的时分。

这就是古龙成长的时空架构。这一切的一切,映射在他年幼的目光中。在这样的年代出生、成长的人们,无疑与时代***同承受了人类史上难得的巨变与灾难。生命在飘泊之中,生命在追寻之中。

也许,古龙小说中的两种声音与他生存的时空不无联系,一种声音是对于"家园"的呼唤,另一种声音是对于"希望"的呼唤。

家园已在望。

光明也已在望!

希望永在人间!

1949年的巨变改写了中国历史。

中国国民党溃逃台湾孤守一岛;大陆上的...带给人民无比的理想与希望。许许多多个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航向。大时代转换中的人间悲喜剧,让人不胜感慨。

然而,毕竟,战争结束了,人们不必再去躲避无情的炮火,也不必沦落在荒山野岭。人们可以从容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古龙随着他的父母迁居到台湾。经历了战争的噩梦,初享和平的气氛,已是少年的古龙,本应沐浴在家庭的温馨中。

但是,外面的战争结束了,家庭内的战争却爆发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对于未成年的大多数人而言,家庭是港湾,父母是唯一能够依靠的人。父母在孩子的心中,也是最神圣、最崇高的形象:他们无所不知,他们宽厚仁慈,他们坚定不屈。因此,没有什么比父母之间的离异更让孩子感到寒心。感到梦的破灭。成人世界的神圣光环都会因这种离异消失殆尽,使年幼的灵魂从此疑虑重重。

古龙的家庭并不贫困,他的父亲曾担任台北市长的机要秘书,无须为温饱发愁。如果一切平静如水,这该是一个平淡而温暖的家庭。遗憾的是父母间的感情终究不能弥合,在不断的争吵中分道扬镳。

古龙惶恐而不安地目睹着两个亲人的分离,他将愤怒与怨恨发泄在父亲身上。于是,一场父子间的争吵接踵而至,使这个失去了父母间情爱的家庭又失去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厚意。

倔强的古龙离家出走,过早地承担了自食其力的艰辛。

生存下去,成为最迫切的问题。天地之大,人海茫茫,却常常找不到一个容身之所,也找不到一点点亲切的关怀。

他到处帮人打工,食不果腹,困顿潦倒,尤其在冬天,在寒风扑面的夜间,游荡在街头,无家可归。仰望稀疏的星空、苍凉的明月,等待黎明的到来。这样的心情充满了凄苦,却也饱含着不屈的向往。如同他自己在作品《名剑风流》中描写的一个人物:

人生的痛苦,他却已尝得大多了。但无论如何,我还活着,我还年轻,世界这么大。到处都是我可以去的地方。

在极度的痛苦中,希望更显得诱人、美丽,她会使坚强的人更加坚强,更加勇往直前。少年的古龙,在一无所有,一无所靠中,已表现出了后来洋溢在他作品中的那种昂扬的人生情怀:永远不绝望,永远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

在朋友的帮助下,古龙在台北浦城街找到了一处小小的落脚之地,算作是自己的"家"。他一边拼命打工,一边又含辛茹苦地念书,居然以一个流浪少年的身份读完了高中和大学。

古龙读书的成绩还算不错,并不因打工而有所影响,可见他天赋之高。他读的大学是淡江大学,专业为英文。就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欧美小说。他对于文学的兴趣完全萌发,不仅读而且写,成为地道的"文学青年"。

不幸的生活经历,落寞的精神状态,总是使一个年轻人倾向于文学的天地。因为在那一片天地里,充满了悲伤也充满了爱,还有同情和美梦,那一一片天地可以遮挡住现世的恶浊与惨痛。几乎所有的"文学青年"对于"为什么喜欢文学"这一问题,都可能回答:因为孤独。

稿费制度是19世纪才出现的新事物。出版业的商业化使作家的写作也沾染上浓厚的商业色彩。稿费的诱惑可能摧毁文艺写作的美学品质,也可能促使文艺写作的蓬勃兴旺。此中利弊几乎非语言所能讲清。

与许多文学青年一样,古龙在亲手尝试了写作的甘苦并得到发表后,便明白了一个道理:写作不仅可以抒发胸中郁结,还可以赚到金钱。

他的第一篇作品叫作《从北国到南国》,带着忧伤的,抒情调子的中篇小说,发表在1956年的《晨光》杂志上。

他还写了大量的诗与散文,但渐渐地,写得更多的是小说。

因为写小说似乎更能解决生活上的需要。

他迷恋于写作。迷恋是一种疯狂,完全不顾及现实的条件。迷恋音乐。美术、文学的人,大抵被一般人视作愚狂,固为迷恋这些"玩艺儿"的后果常常只是:穷困。

大学毕业后,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愿意在政府或教育界谋一份稳定的差事,养家糊口。古龙开始时大概也有过这样最正常的想法,也一度在台北美军顾问团混得了翻译这样的职务。如果他埋头做下去,也许不会飞黄腾达,但至少不会为生活发愁。

但对于文学的迷恋,使古龙做着这样的好梦:幽静的小茅屋,竹林,小溪,阳光灿烂,在窗前或树下、溪旁读书写文章。他喜欢的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创造文字时的那种无限快乐,因而,出乎常人的意料,他辞去了工作,在偏僻安静的瑞芳镇租了间房子,过起了自由写作人的生活。有一段时间,他过得清淡而充实。每个月都有自己的文字被印成铅字,每个月他都可以到台北市去领取稿费。钱虽不多,却也足以招待那帮狐朋狗友,大家相聚陋室,酒兴飞扬,颇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

欢乐苦短。以纯文艺作品谋生,用俗语"有了上顿没下顿"来形容最为恰当。在瑞芳镇的隐居生活中,古龙渐渐地感到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关键是钱,如果没有钱,哪有什么自由自在的生活。

现代文明蔓延全球,又有哪一方桃花源能供人摆脱一切的羁绊?在文明的社会网络中,人无处可逃,他(她)只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去为自己赢得一块立足之地。

人类的青春情怀必然是文学的,恰如人们常说的:每个年轻人都是诗。当心灵未被污染的时刻,怀抱的只是对于美,对于善,对于真的无限渴望与追寻。生命可以牺牲,理想无法混灭,这是青春的诗情。

然而,日常生活的脚步日益迫近,生存问题的严峻往往会将曾有的五彩幻梦击得粉碎。活下去,是唯一的愿望。

所以,人们逐渐变得循规蹈矩,步步为营,走进了一座由经验、常识、掩饰,以及不加拷问的接受所构成的监牢。人们在求生的过程中渐渐地放弃了许多美丽的东西。

作为一名文学青年,作为一名将自己的悲哀与憧憬寄托其中的文学写作者,当古龙接受出版社的建议,转向武侠小说时,他内心是有隐痛的。正如他自己所说:

因为一个破口袋里通常是连一文钱都不会留下来的,为了要吃饭、喝酒、坐车、交女友、看电影、住房子,只要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就要马不停蹄的拿去换钱,要预支稿费。……为等吃饭而写稿虽然不是作家们***有的悲哀,但却是我的悲哀。我相信有这种悲哀的人大概还不止我一个--- 《一个作家的成长与转变》

这种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与"为稻粱谋"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古龙的写作。但不管怎样,1960年左右他转向武侠小说写作时,实际上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一举成名

经过近十年的奋斗,

终于杀出一片新天地,

随之而来的是名誉与金钱。

1960年,武侠小说已成为最流行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之一。金庸、梁羽生已经名满天下,其他大大小小"写家"也各显神通,各据要津。

古龙要想在"武林"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找到自己的写法,自己的风格。否则,他只能成为武侠小说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名操作员而已。

开始时,他没有名气,为求发表与稿费,他当过一些名家的枪手。当然,他自己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

无论如何,要拿出大量的、独特的作品,才会让人刮目相看。古龙之所以异军突起,与他的写作之快,构思之奇不无关系。人们很难想象一个人怎么能像机器一样,每天写出那么多的文字,编出那么多的故事。

从1960年到1963年这4年间,他就写出了14部小说:《苍穹神剑》、《月异星邪》、《剑气书香》、《湘妃剑》、《剑毒梅香》、《孤星传》《失魂引》、《游侠录》、《护花铃》、《彩环曲》、《残金缺玉》、《飘香剑雨》、《剑玄录》、《剑客行》。

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可能还有一些漏网之鱼,无法查找。

古龙出手迅猛,不同凡响,很快博得了台湾"四大名家"之一的称号,另三家是诸葛青云、卧龙生及司马翎。

在古龙看来,武侠小说也可以达到伟大作家们创造的伟大境界。武侠作家也可以像《战争与和平》的作者,《老人与海》的作者一样,用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有力地刻画出人性,表达出主题。使读者在悲欢感动之余,还能对世上的人与事,看得更深、更远些。

大约在1965年前后,古龙一口气创作了《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名剑风流》、《绝代双骄》等作品,标志着他的武侠写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或者说,他似乎找到了最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这也是古龙的创作力最旺盛,想象力最丰富,胆子也最大的时候。那段时期,他什么都能写,什么都敢写。

据他自己的评价,"那些小说虽没有十分完整的故事,也缺乏缜密的逻辑与思想,虽然荒诞,却多少有一点味。"

"那时候写武侠小说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写到哪里算哪里,为了故作惊人之笔,为了造成一种自己以为别人想不到的悬疑,往往会故意扭曲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使得故事本身也脱离了它的范围。"

不管怎样,经过三四年的摸索,古龙终于写出了他自己的作品,就像禅师对他的门徒所言:"你终于找到了你自己!"

《绝代双骄》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一部,时至今日,它也已成为古龙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故事是典型的古龙式的,它的人物也是古龙式的人物。整部小说以一个阴毒的陷阱为背景,在谜一样的气氛中展开情节。移花宫主设计杀死江枫夫妇,又领养了他们留下的双胞胎中的一个,而把另一个留给了江枫的结拜兄弟燕南天,为的是日后让这对同胞兄弟自相残杀。

在这部小说中,古龙奉献给读者一个难忘的人物--江小鱼。在六十年代,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大抵为正气凛然的英雄,像江小鱼这样的男主角,实在是个异数。他的行为变化多端,一会儿是君子,一会儿是小人。、他的内心又似乎充满矛盾,没有谁能够完全理解他,恐怕连他自己也难以完全了解自己。

另外一部《名剑风流》也笔力不弱。小说写得是少年俞佩玉的成长历程,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似乎注入了古龙自己的辛酸经历,读来非常感人。尤其是描写了一个真假颠倒的复杂世界,以及一个个谜一般的假面人物,表达了古龙内心深处很深的悲观情怀,特别引人深思。

经过将近十年的奋斗,古龙终于杀出了一片新天地。随之而来的是名誉与金钱。

曾经饱尝贫困的他终于摆脱了贫困。他从台北郊区的小镇搬到了台北市,住进了用他的稿费换来的豪华住宅。

二层高的华宅、布置得极为考究。他的家人住在楼下,他自己则占领了楼上一层。在这一层的自由天地中,他随心所欲,以文字编织他心中的瑰丽想象,仿佛忘却了尘世的纷纭。

他到处搜罗各种佳肴琼酿。打开他家中能发现一些在台北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酒,不知他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他书房的墙壁上,挂满了朋友送他的字画。也有时髦的HIFI唱机。电视机、录像机、电子游戏机和西洋飞镖之类的玩意。

他为书商们写书,也为报刊提供连载的武侠小说。

他大把大把地挣钱,又大把大把地花钱,真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龙的写作没有计划,没有规则,兴之所至,毫不在乎。拖槁的恶习总是改不了,往往拿了出版社的钱,却不按时交稿。在报纸上连载,也是这样,害得报纸编辑叫苦连天,只好请人代笔。

香港作家倪匡就替古龙代过笔,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活脱脱是古龙笔法。有一次,古龙断稿二十多天,全由倪匡代写,没有一个读者发现其中奥妙。

据说,香港一家报馆请了古龙写槁,不料,古龙写到一半又"插蜡烛",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报馆老板恳请倪匡捉刀,怕倪匡不答应,特别强调:"我们专诚请倪匡先生写稿,补古龙的小说,稿费跟古龙一样。"

老板的意思是古龙的稿费已很高了,与古龙"一样"应当不算亏待您倪匡了。

倪匡听后哈哈大笑:"我没有兴趣捉刀,同时也想让你知道,我的稿费一向比古龙高。"

●小说风行天下

古龙的武侠小说销量之多,流行之广,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

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古龙的创作真正达到辉煌,成为风行天下的名家。

他的影响超越台湾地区,而与金庸、梁羽生一起被公认为现代武侠小说最有成就的三大家。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早期作品:

苍穹神剑 处女作

月异星邪

剑气书香 后半部由墨余生代笔

湘妃剑 又称金剑残骨令

剑毒梅香 上官鼎代笔

孤星传

失魂引

游侠录

护花铃

彩环曲

残金缺玉

飘香剑雨 佳作

剑玄录

剑客行

◆中晚期作品:

浣花洗剑录 佳作

情人箭 又名《怒剑》 佳作

大旗英雄传 又名《铁血大旗》 佳作

武林外史 又名《风雪会中州》 代表作

名剑风流 (结尾由乔奇代笔) 佳作

绝代双骄 代表作

楚留香传奇(又名铁血传奇)分为三部:代表作

《血海飘香》

《大沙漠》

《画眉鸟》

楚留香传奇续集分为四部: 代表作

鬼恋侠情 又名借尸还魂

蝙蝠传奇

桃花传奇

新月传奇

午夜兰花

多情剑客无情剑 (又名风云第一刀) 代表作

九月鹰飞 (风云第一刀后传) 佳作

天涯·明月·刀 代表作

边城浪子 (天涯·明月·刀后传)佳作

萧十一郎 代表作

火并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续集)

流星·蝴蝶·剑 代表作

“七种武器”系列:代表作

长生剑

碧玉刀

孔雀翎

多情环

霸王枪

离别钩

拳头 仅完成六种,此非七种武器之一

七杀手 佳作

剑·花·烟雨·江南

绝不低头 (唯一的一部现代版动作小说)特别推荐

大人物 佳作

拳头 又称愤怒的小马

三少爷的剑 佳作

陆小凤传奇系列(***七部):代表作

陆小凤传奇

绣花大盗

决战前后

银钩赌坊

幽灵山庄

凤舞九天

剑神一笑

大地飞鹰 佳作

血鹦鹉

七星龙王

碧血洗银枪

英雄无泪 佳作

圆月弯刀 (部分由司马紫烟代笔)佳作

欢乐英雄 代表作

白玉老虎 代表作

白玉雕龙 白玉老虎后传,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笔

飞刀·又见飞刀 佳作

风铃中的刀声 佳作 (结尾由于东楼代笔)

怒剑狂花 佳作 (部分由丁情代笔)

那一剑的风情 佳作 (部分由丁情代笔)

边城刀声 佳作 (部分由丁情代笔)

猎鹰·赌局 纪念篇 (遗作, 短篇)

★增补作品集(仍为古大师的作品):

菊花的刺 增补集

剑气严霜 增补集

铁剑红颜 增补集

古龙的武侠小说销量之多,流传之广,看来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即使是不看小说的人,也常会在银幕上和荧屏上,看到古龙的作品,若论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数量之多,也只有金庸堪与比较。一曲《小李飞刀》(由《多情剑客无情剑》改编的电视剧的主题曲)在香港与东南亚,唱到家喻户晓。有一个时期,歌星前往东南亚登台,若不唱这一首歌,观众便会大喝倒采。

累得连台湾歌星也要连夜赶练,即使口音不正,也要唱出这一首粤语歌曲。

若论到创作数量,港台作家中恐怕只有倪匡能与古龙相比。古龙的小说总数可能在2000万字以上,香港桂冠图书公司的"古龙小说专辑"收80多种。1995年3月珠海出版社的古龙作品集,附有一张清单,列出已在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古龙小说***68部。

①苍穹神剑 ②月异星邪 ③剑气书香 ④湘妃剑

⑤剑毒梅香 ⑥孤星传 ⑦失魂引 ⑧游侠录

⑨护花铃 ⑩残金缺玉 11飘香剑雨 12剑玄录

13剑客行 14浣花洗剑录 15情人剑 16大旗英雄传

17武林外史 18名剑风流 19绝代双骄 20血海飘香

21大沙漠 22画眉鸟 23多情剑客无情剑 24鬼恋侠情

25蝙蝠传奇 26欢乐英雄 27大人物 28桃花传奇

29萧十一郎 30流星·蝴蝶·剑 31九月鹰飞 32长生剑

33碧玉刀 34孔雀翎 35多情环 36霸王枪

37天涯·明月·刀 38七杀手 39剑·花·烟雨·江南

40绝不低头 41三少爷的剑 42陆小凤传奇

43绣花大盗 44决战前后 45火并萧十一郎

46拳头 47边城浪子 48血鹦鹉 49白王老虎

50大地飞鹰 51银钩赌坊 52幽灵山庄 53圆月弯刀

54飞刀·又见飞刀 55碧血洗银枪 56离别钩

57凤舞九天 58新月传奇 59英雄无泪

60七星龙王 61午夜兰花 62风铃中的刀声

63剑神一笑 64白王雕龙 65怒剑狂花

66那一剑的风情 67边城刀声 68猎鹰,赌局

古龙在台湾"武林"排名第一,已无争议。据台湾著名武侠研究学者叶洪生调查所得,认为台湾十大武侠小说家的排名是:古龙、司马翎、卧龙生、上官鼎、诸葛青云、伴霞楼主、慕容美、孙玉鑫、柳残阳、独孤红。

争议颇多的是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人的排名。而这三人之中,最无争议的是金庸的大师地位。金庸的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确非古龙、梁羽生所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

那么,古龙与梁羽生孰前孰后呢?这完全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古、梁二人风格不同,各有成就,代表着现代武侠小说的两极。恰如陈墨在《古龙论》中所言:

"他(古龙)虽然不能与金庸并肩,但与梁羽生却可以并列、比较。"

"不管怎样排法,古龙已是超一流的巨星高手,这已是武侠小说史上的不争之实了。"

香港名作家、名主持人黄沾对古龙作了这样的评价:莫论古龙的小说是否比金庸的好,只要谈及武侠小说的流派,就不能不提古龙。

金庸也曾说过,古龙的小说独创一格,构思奇妙,有成就。

倪匡初读古龙的作品,惊为奇才,在香港大力推介。他认为古龙是金庸以来最好的武侠小说作家,突破传统,别具风格,浪漫激情、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其作品刻画人性深刻,人物生动,能把传统与现代合而为一。

小说家温瑞安则说,古龙生前死后台湾还没有可跟他相比拟的武侠小说家。他的文风简洁利落,风格创新,将传统与现代溶合,适合节奏快的现代社会,有些运用象征手法的内容更是现代社会的缩影。、古龙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在众多名家中异军突起,自成一家,风靡天下,这是与他独特的创作手法分不开的。他本着"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宗旨,将情节小说变为悬念小说。还将写人,写人的命运,人的情感与性格这一文学命题应用到武侠小说中去。他曾多次说过:

武侠小说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感情。

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与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

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人性并不仅是愤怒、仇恨、悲哀、恐惧,其中也包括爱与友情,慷慨与侠义,幽默与同情,我们为什么要特别着重其中丑恶的一面?

古龙十分重视剖析和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胆借鉴现代意识流以及推理小说的写作技巧。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化,情节发展更加富于逻辑,作品意境更加虚实汇融,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可获得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

他最喜欢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称道其文字洗练准确、有力。古龙语言风格明显受其影响,但更具中国古典通俗小说特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古龙的作品有很多佛偈一样的短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便是他的名言,曾引起无数读者的***鸣。

他爱交相运用长短句。他说:"长句读来如浩荡大河一泻而来,突然以短句相接,犹如一把剑把水截断,可以收到波澜大起大落的特殊效果。"

古龙后期小说充满了自由发挥的情感与观念。一方面抹去了小说的历史背景,获得最大程度的创作自由;一方面使用大量符合现代读者口味的技巧,如背景切割;画面交错,镜头分摄等蒙太奇的手法,使小说幽远而空灵。既是一种诗化文体,又是一种怕人的商业文体。

古龙才华横溢,但他缺乏节制,过于放纵。当他功成名就时,并没有放慢创作的速度。不像金庸,在成名后将他的旧作全部修订一遍,表现出很严谨的创作态度,而他仍然像从前那样大量地"生产"。他写了很多很精彩的小说,也写了很多糟糕的小说。

古龙是一个明显地有性格缺陷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让人感到他的缺陷有时也不乏可爱之处的人。

他也许应该知足了,有风行天下的名誉,有豪华的住宅,还有一位贤惠的妻子。

古龙书房中挂着陈定公先生写给他的对联,将他与他太太梅宝珠的名字嵌入联内:

古匣龙吟秋说剑,宝帘珠卷晓凝庄。

宝魇珠铛春试镜,古韬龙剑夜论文。

●浪漫情史

他与许多女人有过缠绵的经历,

或短暂或长久,

最终都如过眼烟云,

随风而去。

女人,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兽。

青春期的浪漫情怀,总是使一个女人成为神,成为童话,成为美、自由与爱等等一切的化身。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浪漫情怀转瞬即逝。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有时则是浪漫终身。

于是,他们的生活、创作与异性纠葛一起,密不可分。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文学语言:

永恒的女性引领着我们

在一刹那间,一个女人的目光即改变了我的旨趣,决心和思绪。

我只要一颗女人的心

恋爱是青年人的上帝

中国文人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说法;西方文人则有"灵感源泉"的说法。女性的美刺激,唤起了作家和艺术家的创造力。所以,罗丹、屠格涅夫、毕加索、莫泊桑、萧邦、乔治桑、海明威等人,一直到临终前仍在恋爱。

有岛武郎曾说:

我因为寂寞,所以创作。

我因为欲爱,所以创作。

我因为欲得爱,所以创作。

创作的冲动起于爱,起于寂寞。或者,可以这样说,因为寂寞才去爱,因为爱的空虚才去创作。

不断地追逐幻美,又不断地失望、沉沦。

没有一个女人能够永远美丽,也没有一个女人能够永远善解人意,能够永恒地承担艺术家赋予她的纯洁与希望。

所以,贝特丽亚只能生存于但丁的《神曲》中,却非实在的生活里。

当爱上一个女人,不只是简单的情欲,而包含了更多的征服野心,如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等等,到头来只能空叹人生的虚幻。

越是在得到之中,就越感到无常的悲凉。

因为凡是美的东西都是悲哀的,当然,悲哀的东西并不一定美。

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文人面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