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人不同散文1
古老的城墙,几朵黄花依然探出来,报告春的消息,不由得我想起大家都读烂了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不同么?我听见读大学回家的女儿告诉我:“妈妈,你粗了?”我问:“我哪里粗了?我说话越来越文雅,对人越来越礼貌,衣服越来越得体,人也越来越漂亮。”女儿说:“你对什么都不敏一感了。”
是的,敏一感,见到20年的同学我没有惊喜的眼泪,同学相聚我没有了天真的任性*胡闹。
相聚聊天,我对毕业分配后的行为进行了自我检讨,在一个名额可以回老家的情况下,我的另外一个男同学选择了这个回家的机会,而我也就永远生活在了一江之隔的江南。
当年我对于同学的道歉信回复得很严厉,而且再不理会他。一别数年,现在,我们相视一笑,我对他说:“那时太单纯任性*,不过那时就很成熟,那么现在的我不是很可怕么?”
我好象一下子之间想通的很多事情,对于纷繁的世事没有了多愁伤感,对于什么都处变不惊,看得开,也更加的理性*。
正如相聚的同学告诉我:“外表没变,一言一行当中感觉处理问题的方式变了。”
未曾相聚的同学知己让我写点心情,我说:“人生境界是淡然。”心情没写成,但心境与同学知己***鸣。
大哥是唯一见证我心路历程没有任何私心的朋友,我的心理所有活动都喜欢告诉他,我的思想成长得益于他的教诲,经常的与他玩笑:“好为人师。”而他也是我唯一尊称为师的朋友。
当我告诉他同学相聚的心情文字难以完成,我好象失去了所有的艺术灵感,但是我的思路分析性*的文字也越来越具体透彻了。
大哥说:“祝贺你入道了,从小女人的多愁伤感蜕变成为理性*的思维。”我问:“好与不好。” 大哥说:“顺起自然。”
顺起自然,多么富有哲理性*的智慧,追求自然的高境界,想起近日我如痴如醉读的文章“听泉。”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画家, “诗为心声、画为心境”,文章从鸟儿倾听泉水的声音中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也许越深刻地探求人的行为之善恶、剧烈和苦恼,就越发不得不采取纯洁而优雅的姿态”。这是作者的自白,也作为新年里我对人生的感悟,品一泓心灵的泉水,滋一份淡泊的心志!
岁岁年年人不同散文2“涉世深,则机械亦深;历世浅,则点染亦浅”这是《菜根谭》开篇第一句,就拿这句起头吧。
墨汁喝多的人,总是带着一股酸溜溜的气息,我也不例外,题目也酸的不行,也不知道墨汁喝对了没有。难怪古人说“穷酸秀才”,酸也罢了,还穷,所以才有“百无一用是书生”。
不好好说话,非得文馊馊的,好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专门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搞的别人看的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云,不知道显摆些什么,唉,有些可悲!
开头的那句话,怎么回事呢?
一个人,经历多了,知道的也多,陷的也就深了,对于手段的运用也越熟练,熟练得跟喝水一样平常,已经深陷,再也拔不出来了。说通俗点,举手投足,简单谈话,都是套路,还不觉得是套路,觉得是自己做人做事的风格。
经历少的,刚刚接触社会,接触所谓的“人情世故”,不适应,甚至还反抗,对那些手段的运用极力排斥,一身的浩然正气,带着点愤世嫉俗。通俗点,就是小菜鸟,不会用手段,也看不起别人用,觉得好假,好恶心,好虚伪。
涉世深,总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好像什么都看透了,至于看没看透,谁知道,心里怕别人看透罢了。
历世浅,总怕别人不理解,总想找个***鸣,时间长了,才发现,没人能够真的了解,变成了涉世深,什么也不想说,高深莫测的样子。
岁岁年年人不同散文3生活就是给你脸上戴各种面具,一些潜移默化,毫无察觉的面具。人们每天都在变脸,随时都在变脸,有时候上一秒是一个样,下一秒是另外一个样。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我朋友说我就是一张白纸。刚毕业,总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当时理解的白纸就是什么也不会,但是什么都可以学,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干,只要在我这白纸上画点东西,变得值钱就行。
现在想想,也不全事那么回事。我这张白纸不是我想画什么就是什么的,我能画的也许只有大致的轮廓,甚至是模糊不清的轮廓,所以迷茫的很。纸虽然是我的,但是上面画些什么,自己还真决定不了。
每个人原先都是白纸一张,所接触的人,都会在上面留下点什么,至于你想不想要,别人没想过,你自己更是没有想过,总之留下了点什么。
经历的事那就更不能决定了,谁也不知道自己会经历什么,事情发生了,就会清晰的记录在你的白纸上,抹不去。但是时间会让它淡化,就好像一张纸上写了一句话,时间久了,慢慢的也就看不清了,但是永远摸不去,除非毁了这纸。
岁岁年年人不同散文4一些事情表达不清楚的时候,比喻是最好的选择,最起码能够说清,只是说不全罢了。
事情都是说不明白的,表达的意思跟别人理解的有些许差别,就产生了误会,就会发生争吵,所以懂了个大概就行了。
谁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面具,只知道想找回原来那张脸有些难了。自己想努力找回原本的脸,但是自己也分不清哪张脸是原先的了。
也许,当你在一个人面前,可以毫不顾及,毫不掩饰,内心毫无防备,完全放开,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你吧。
这样的人看似很多,其实没有几个。有人要问了,父母不就是吗?你可以试试,看看到底是不是?你跟父母讲上班的事,父母跟你讲家里的事。彼此都不了解对方的环境,你,怎么说?
有人又要问了,父母不是,另一半总是了吧?如果不是无话不谈,那还叫另一半,还能厮守终身?我也只能说,你不怕失去你的他(她)的话,你也可以去试试。
所谓的夫妻相,那也只是迁就的结果,相互感染,但不一定相互理解,只能相互包容。毕竟身体结构就不一样了,更别说考虑事情的角度和重点了,还存在表达上的误差。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你选哪个?有人又要问了,为什么不能选我爱的也爱我的人呢?我也只能很委婉的说,可以啊,你就等呗,运气好,这辈子可能等得到。
要是真的认准死理了,恐怕你爱的不是你的,爱你的也不是你的,最后还是一个人。
岁岁年年人不同散文5人活着,就好像在做饭,只是做的饭给别人吃。
皇帝做的饭给百姓吃,要是不给百姓吃,百姓就会造反,做的不好吃,百姓就换个皇帝做,总有一个皇帝做的饭合乎口味。
大臣做饭给皇帝和百姓吃,父母做饭给子女吃,子女做饭给父母吃,夫妻做饭给老幼吃......
做的饭不给别人吃,自己在那里独自享用,结果变成孤家寡人,无亲无友,谁也不想这样,那就不得不给别人做饭。
这饭还不好做,有人喜欢甜,有人吃的咸,有人爱吃辣,有人喜欢酸,有人喜欢清蒸,有人喜欢水煮……
众口难调,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吃的下去。他觉得难以下咽还要骂你,这也太难吃了。你还不能说难吃自己做去,要是这么一说,他还不要你做饭了,换个人做去了,反正到处都是给别人做饭的。
生活就像做饭,做出每一个人都满意的食物那是不可能的,能吃就行。而一身橱艺,就是生活的种种经历,看来的,学来的,潜移默化磨练出来的,你要与不要你也慢慢会了。
这些橱艺还会在你做饭的时候,不知不觉的用上,想丢也丢不掉。所以有人会问你,你做的饭怎么跟原来的不是一个味道?怎么觉得怪怪的?怎么觉得没有以前的好吃了?等等。
总之一句,你变了。说你变得陌生的,只是为人处事已经不是那人习惯的,厨艺变了;说你变得亲切了,只是为人处事是那人喜欢的,厨艺变了;
说你一会一个样的,只是你在找适合目前状况的为人处事,只是经验不足,一时间难以找到,厨艺不精罢了。
你的善变,只是觉得做不出来合适的饭菜,目前让别人可口,长远来看,迟早会吃腻的,所以在不断的尝试着。
岁岁年年人不同散文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都在变。别人都在你白纸上添东西,你自己橱艺在不断进步,脸上的面具也越来越多,这是无法改变的实事。
论语讲的“色难”,这个“色”可不是好色。所谓的“色难”是态度的问题。态度差了,你再有能力,别人也懒得理你,就算搭理你也只是迫于无奈,不得不搭理你。
态度很好,必恭必敬,别人是觉得很舒服,但是别人内心可不见得舒服,这有点无事献殷勤的味道。
所以才叫“色难”,不管自己脸色还是别人的脸色都很难把握,面具这东西就派上用了,你不喜欢这个面具,那就换一个,多的是,只是看你会不会用,想不想用,用的好不好,用的妙不妙了。
岁岁年年人不同散文7庄子讲的,“吹万不同”罢了。谁都在吹,吹的好,牛都能吹上天,吹的不好,吹了一鼻子的灰。吹的地方不同,效果也不一样,看你怎么吹了。
聪明的人喜欢玩弄自己的小聪明,所以很笨。笨的人不会玩弄自己的笨,所以更笨。都是吹错了地方。
生活也就是吹的艺术,别人吹你,你吹别人,有时还自己吹一下自己。于是,就有了各种不同的性格,不同态度,不同的为人处事之道,不同的人生,千奇百怪的手段(现在流行叫套路)。
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面具。每年花还是照样开,只是不是去年的那朵了,相似罢了,原来的那朵早死了,今年这朵看上去像去年的罢了。人也一样,一年一年过去,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只是看上去相似罢了。
岁岁年年人不同散文8很悲观是吗?这么想,你又错了,这很乐观。既然岁月带给我们一些不想要却不得不要的东西,那么就接受吧,反正躲不掉。
好好用那些面具,好好做自己的饭,好好在自己原先的那张白纸上画上绚丽的色彩。好好吹,能把万物都吹上天也是好的啊,各种东西都在天上飞,很壮观不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就是成长。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忧愁也罢,烦难也罢,都已经留在纸上了,要么让时间淡化,要么添上几笔,不要格外显眼。
自己的纸可以让别人画几笔,但是不要让别人乱图乱画,不是他的纸,他懂得珍惜什么,他把你画废了他自己还有一张,你的可就没有了。
“若我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你会不会,依旧如此......只如初见”
“岁月染指在我们身上的一道道青苔,斑驳了年华。光阴似箭却让我们懂得如何随遇而安。给身边的朋友一份祝福!感谢时光,照亮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