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时期(805~859),是古文运动盛极而衰的时期。其中永贞至长庆(805~824)年间是古文运动的极盛时期。一批文人抱着行道济世、重振唐运的志向,积极参与永贞改革、元和中兴。古文运动高潮的形成,正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一时人才辈出,既有韩、柳作领袖,又有李翱、李观、李汉、皇氵是浞、刘禹锡、吕温、白居易等人为羽翼,他们互相切磋推挹,造成声势。对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创作宗旨,韩、柳都有较明确、系统的论述,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阐发了文道相辅而行的关系,克服了前辈重道轻文的偏颇。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和柳宗元的“辅时及物”说,提倡创作面向人生,干预现实,抒情言志,不仅“明道”而已,大大丰富了古文的创作内容。他们对古文的艺术形式也作了具体论述,力主“陈言务去”、“气盛言宜”、“文从字顺”、“意尽便止”,还对作家的道德、文艺素养和创作态度有所要求,这对于规范古文创作,提高艺术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古文创作成就斐然,在散文的各种体裁如序、铭、记、说、寓言等,几乎都有突破和创新,并形成各自鲜明的风格。韩文雄深奇崛,柳文精深峻洁,被奉为后世散文的楷模。李翱、皇甫氵是分别发展了韩愈“文从字顺”和“怪异奇崛”的特点。
宝历至大中年间(825~859)古文运动渐趋衰落,作者人数和成就均不如前。代表人物孙樵、刘蜕,生活经历既不如韩柳那样丰富,才力心志更相去甚远,只能在怪奇峭僻上着力。虽也有些刺世疾邪的佳作,但与皇甫浞相比,已是等而下之了。倒是著名诗人杜牧的散文,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剀切排洖,成就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