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周作人的散文成就

周作人的散文成就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的文学”概念的人,最先明确了“美文”的概念,将散文单独分离出来作为一种文体。

五四时期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期,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1923)、《雨天的书》(1925)、《泽泻集》(1927)、《谈龙集》(1927)、《谈虎集》(1928)、《永日集》(1929),另有散文、诗合集《过去的生命》(1929)。历来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最能表现周作人散文个性的是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散文。

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著名的《美文》一文,提倡“艺术性”的叙事、抒情散文。他从英国的随笔、名模***安排“言志”小品文和日本的俳文中汲取养料,用苍劲质朴的文字,针砭时弊,纵论文史,描摹人物,探寻人情物理,显示了周作人散文的美学追求,也是他对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代表作有《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北京的茶食》、《初恋》、《苍蝇》、《鸟声》等。

周作人以“自我”为中心,抒写返回自然,顺乎天性,享受生活情趣。周作人十分强调“生活的艺术”,强调用审美的态度去观照现实人生,从不同的角度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享受美。如《喝茶》谈喝茶的艺术,意在审美而非功利:“我所谓喝茶,在鉴赏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故乡的野菜》把荠菜、紫云英这些平凡的野菜写得极有情致。《乌篷船》对“三明瓦”绘影绘形的描写,对乌桕、红萝、白苹、小桥、渔舍以及江南民俗的勾勒,都让人向往流连。在他的耳里,“麻雀的啾啁 ”,也是“鸣春的谈笑”。

周作人在艺术上追求感情的节制与调和,将蕴蓄于心的情绪舒缓平淡、含而不露地表现出来。周作人散文的“平淡”,首先是感情的淡化,他向往闲适,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与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即使写《初恋》也是“自己的情绪大约只是淡淡地一种恋慕”,那个杨三姑娘“仿佛是一个尖面庞,乌眼睛,瘦小的身材,而且有尖小的脚的少女,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结尾写意外听到那姑娘死于霍乱时,“我那时也觉得不快,想想他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石头已经放下了。”

周作人散文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周作人学贯中西,知兼俗雅,因而,他的散文能充分展示各种知识,用大量的例证来论述问题、阐释事理、表达情意,各种知识、例证均随手引证,左右逢源,运用自如,却别开生面。如《故乡的野菜》既写生活场景,又引证儿歌民俗、中国古籍对野菜的记载;既对野菜进行形、色、功用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又饶有趣味地写故乡人如何利用野菜。周作人十分讲究引证方法,一篇之中,详引略引,参差相间;或述大意,或录原文,虚实相形,中外杂陈,广采博引,独具魅力。周作人的散文非常讲究趣味性,“这所谓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厚重、清朗、通达、中庸,有别择等,反是都是没趣味。”在修辞上,喜欢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喜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显得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如《苦雨》能把途遇暴雨,大浪中乘船,这些常人以为“苦”的诗情,在他的笔下却显得饶有趣味。

他的散文善于将口语、闻言、欧化语、方言等注重成分加以杂糅调和,形成一种“简单味”与“涩味”相结合的语言风格。其散文行文自然平淡,简洁流畅,徐舒自在,从容不迫,信笔而写,却无雕琢斧凿之痕,意味隽永,丰腴有趣。就像著名作家郁达夫所说:“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看,却觉得他的漫淡,句句有份量。”

文品不等同于人品,至于周作文的人品我们姑且不谈,单单就看周作人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影响力,也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毕竟他在那个文学爆炸的时期给我们定义了一种新的文体,让我们来抒发胸臆和情感,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