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 方言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好像有些特别,它们的体式有些杂,从小的方面来说,有的是议论性散文,有的是说明文、有的是小说等,从大的方面来说,仿佛是文学作品,仿佛又不象。对这些作品我们不能用以往的文体知识去套它,我们也不能按以往的知识体系来上课。这些文章可以统称为实用文,它是相对文学作品来说的,是一切有关自然、社会、文化、环境、科学等方面题材内容的文章统称,它能够直接提供给读者以知识信息。这里的知识往往由三部分组成:一、自然科学知识,在书本里以“说明文”的形式出现;二、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及著名人士的生活智慧与生活哲学,大多数以随笔的形式出现;三、语文学科知识,以前教材的知识短文就是,往往以说明文的形式出现。这些文章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是以熏陶和启迪的方式来实现文本的育人价值的,但它能为学生学习与成长提供直接的帮助。对于这类文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面面俱到的进行教学,实际教学意义不强,因为中考已经淡化文体,强调整体阅读,指向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评价与运用。或按照文学作品“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形式来教学,我们学习它“怎么说”究竟有没有必要?比如说明文,我们许多人恐怕一辈子也用不到这种写作技能,如果我们不是静止、孤立的看待语文学科,那么在初中阶段我认为没有必要培养这种写作技能。新的理念冲击着我们陈旧的教学行为,这样导致我们对实用文的教学内容定位有点茫然,当然也不知道怎么上好。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把新理念转化为实践,解决理念超前与实践操作低下的矛盾,彻底地抛弃陈旧的教学行为。其次是进行教学内容的定位。王荣生教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第三章第六节“用件功能的选文”中提出:“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我们将其看作是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体,或者更多地关心其“形式”的方面。”①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课文说了什么,怎么说,我们很容易解决教学内容问题。而“现在所说的这一类型,关心的主要是其‘内容’的方面,也就是课文